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殷切期盼的“國之大者”。教育系統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奮力書寫教育強國建設支撐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日前,教育部新媒體矩陣推出“奮進在教育強國大路上——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專欄,展示教育系統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的生動實踐。
今天,“奮進在教育強國大路上——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砥礪前行”專欄之“各地教育成就巡禮”系列,通過一個視頻、一組大圖、一篇報道介紹重慶高職院校建聯盟、育人才、共建共享標準的經驗——
視頻帶你看
組圖帶你看
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南非留學生參加巴渝文化體驗活動。
重慶市江津區海匯小學的孩子們在操場上愉快地做游戲。
重慶市沙坪壩新絲路幼兒園的孩子在學習騎行。
重慶科技大學研制的全球唯一“大三維”重稠油開采模擬裝置。
第十六屆“高教杯”全國大學生先進成圖技術與產品信息建模創新大賽在重慶交通大學舉行。
重慶市教育委員會供圖
報道帶你看
重慶高職院校建聯盟、育人才、共建共享標準——
聚力推進“職教出海”行穩致遠
重慶是西部大開發的重要戰略支點,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聯結點上,在國家區域發展和對外開放格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作用。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1周年。教育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基礎支撐。近年來,在共建“一帶一路”落地見效的過程中,重慶不斷深化職業教育中外合作,牽頭建設多個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聯盟,加強本地人才技能培養,推動高水平職業教育標準共建共享,為全球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中國方案”與“重慶智慧”。
平臺搭橋
開辟“職教出海”新航道
社交媒體數據、SEO數據、網站流量數據、購買行為數據、競品數據……這兩天,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和馬達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團隊正在就跨境電商信息化應用合作項目,打造相關數字化營銷方案。而這正是該校啟動的教育部教育援外“友好使者培訓項目”之一。
該項目的落地,與中非(重慶)職業教育聯盟密不可分,標志著中馬兩國在“人工智能+行業應用領域”的深入合作。該聯盟由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發起組建。
“目前,該聯盟已有國內外75家單位加入,通過資源整合、優勢互補,抱團發展,助力重慶職業教育‘走出去’。”重慶電子科技職業大學校長聶強說。
其實,中非(重慶)職業教育聯盟只是近年來重慶“職教出海”搭建的平臺之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重慶職業院校面向非洲、中亞、中東、東南亞等地,聯合重慶長安汽車等企業及中外院校,先后發起成立中泰職業教育聯盟、中非(重慶)職業教育聯盟,牽頭組建陸海新通道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聯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瀾湄區域職教合作聯盟等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聯盟,覆蓋歐洲、非洲、東盟等國家和地區的451所中外院校,為合作國社會經濟建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為何愿意與重慶職業院校牽手合作?實際上,重慶作為全國職業教育大市、西部地區教育重鎮,有豐富的職業教育資源,本身具備“走出去”的充足底氣。
重慶作為全國職業教育大市,職業教育整體水平進入全國第一方陣。截至目前,重慶市有第一輪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學校10所;31項教學成果獲得2022年職業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上,重慶代表隊總成績和金牌數連續16年位居西部第一。
在職業教育的體系結構上,重慶市構建了中職、高職和職教本科縱向貫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統籌實施中職與高職、中職與本科、高職與本科貫通培養試點,中職學校畢業生升學比例達到60%以上。職業院校專業設置與區域重點產業匹配度達到87%。
“重慶職業教育加快‘走出去’步伐,一方面要練好內功、打好基礎,另一方面,要下好‘合作棋’,推動政府與產業、科技、教育及社會其他系統間的有效協同,加強與國內外相關機構和企業的交流合作,取長補短、兼容并包,結合自身實際,把經驗內化為自己的優勢,推動產教融合向更高層次、更廣領域拓展。”重慶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委主任劉宴兵說。
隨企出海
打造海外人才培養新方案
“王老師、劉老師,你們的教學非常專業,給我們的技術人員傳授了很多汽車維修的‘絕招’,希望你們明年繼續來講課。”不久前,在沙特阿拉伯的達曼市,由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重慶長安汽車國際銷售公司共建的“沙特阿拉伯海外人才培養基地”,長安高級診斷技術培訓課程專業教師王國明和劉生在回國前收到了“提前預約”邀請。
該基地成立于2019年3月,學校每年向基地派駐專業教師1—2名,為基地的長安沙特經銷商售后技術員和車間主管等進行培訓。他們通過“理論+實操”的模式,向學員講授發動機故障診斷課程,受到長安海外經銷商的認可。
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與泰國職業院校探索共建合作機構,采取“中文+職業技能”線下培訓方式,已聯合培養百余名學生。同時,學校還根據當地產業發展需要,已先后在柬埔寨、泰國、斯里蘭卡、埃及、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家,開發了計算機技術、物流、酒水調制與酒吧管理、中華茶藝等課程,培訓當地學生。
近年來,像這樣的海外人才培養項目案例不勝枚舉。重慶公共運輸職業學院烏干達建設工程項目培訓班,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與烏茲別克斯坦傳統醫學中心、費爾干納公共衛生醫學院共建“神農學院”……為非洲、中東、東南亞等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技術技能人才。
“我們與重慶市政府和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簽署協議,為斯里蘭卡成百上千的家庭提供職業培訓,包括對從事漁業的家庭進行培訓。”今年4月下旬,在央視《高端訪談》欄目中,接受采訪的斯里蘭卡社會賦能及鄉村振興國務部長阿努帕·帕斯夸爾對重慶和重慶三峽職業學院給予充分肯定。
斯里蘭卡經濟以農業為主,長長的海岸線讓該國漁業占據了重要地位。但由于設備、技術等方面的原因,斯里蘭卡捕魚深度淺、漁業產品附加值低,迫切需要開展人才專業培訓,提升產業效能。
重慶三峽職業學院于2022年成立“斯里蘭卡鄉村振興學院”,提供定制化培訓服務,包括智慧養殖、林下作物種植及農機應用等培訓。如今,該校的“鄉村振興學院”“田間學院”更是揚帆出海至斯里蘭卡、泰國等國,并輻射至東盟、南亞、非洲。
“對員工來說,培訓后有技能在手,工資高出當地同等職位平均水平;對企業來說,員工工作上手更快、人員流動率降低。”重慶市教委副主任李勁渝介紹,目前,重慶各職業院校紛紛采取獨立或合作設立海外分校、培訓中心、研究中心,或是以合作開發教學資源和項目等形式,開展多層次職業教育人才培訓。
標準引領
探索“職教出海”新范式
推進“職教出海”,能夠在與其他國家的比較和競爭中進一步完善中國職業教育體系。“現階段,這種完善主要體現在我國職業教育專業標準和課程標準的國際化上。”重慶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蔡其勇表示,專業標準的“國際化”是提升中國職業教育知名度和影響力的“牛鼻子”。
“今后,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斯里蘭卡、老撾等國家的職業、專業及課程標準里,將有27項是由我們牽頭開發或是參與開發的。”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郭天平向記者介紹,今年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職業教育中心南亞中心發展中國家數字經濟職業標準開發暨斯里蘭卡數字經濟職業標準開發雙認證項目”向該校頒發認證證書,這標志著由該校參與開發的《汽車技術6級》《人工智能工程技術6級》等7個職業標準已滿足斯里蘭卡等國家需求,接下來將被推廣到斯里蘭卡及周邊國家職業教育機構并提供相關培訓。
重慶職業院校結合辦學特色和國際合作需要,推動中國職業教育標準“出海”。如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牽頭制定金磚國家“機器學習與大數據”國際團體標準,重慶電訊職業學院參與“老撾國家職業標準共建項目”,重慶建筑工程職業學院聯合企業共同編制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斯里蘭卡、泰國等國家土木工程技術員、造價工程師等崗位職業標準和專業教學標準14項……
建立一套既受國際認可,又具自身特色的職業教育標準,是我國職業教育深度參與全球教育治理的重要途徑。
2019年至今,重慶市已先后完成首批市屬高職學校專業認證10個、課程認證15門,受理第二批市屬高職學校25個專業、32門課程的認證申請,完成中泰職業教育國際化課程或“中文+職業技能”課程標準認證30余門,完成中非(烏干達)職業教育物聯網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方案和國際化課程標準認證9個。
“借助中國職業教育學校辦學經驗,帶動我們在人才培養標準、課程標準、實習實訓標準開發等領域的建設,提升了我們職業教育的發展水平。”老撾教育體育部職業教育司副司長賽康·潘塔翁評價說。
隨著對外開放的不斷深入,職業教育國際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大趨勢。我們既要學習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更要在博采眾長的基礎上融合提煉,形成中國職業教育特點和標準制度體系。劉宴兵說:“未來,我市在‘職教出海’過程中,還將繼續支持各職業院校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加大合作力度,通過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深化產教融合,不斷提升重慶‘職教出海’的質量和水平。”
重慶經貿職業學院
來源丨《中國教育報》、育見新聞視頻號
文字丨楊國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