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建國以來,我國的外交戰線上先后涌現出了很多杰出的領導人物,比如共和國歷史上首任外交部部長周恩來,其在任期間為中國談判建交制度的創立與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在1955年的萬隆亞非會議短短一周的會期中,其更是以自己出色的外交才華征服了與會者,極大提高了新中國在國際上的聲望。
除此之外,還有開國元帥兼外交家陳毅,將軍外交家姬鵬飛,以及在聯合國大會上開懷大笑慶祝新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喬冠華等等。
當然,作為共和國歷史上第五任外交部部長、原國務院副總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黃華同志,同樣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外交家,他從新中國成立后就長期從事外交工作,在周總理和陳老總的直接領導下,先后參加了新中國諸多重大的外交活動,比如在1955年的萬隆會議期間,他還是中國代表團顧問和發言人。
從1976年底一直到1982年底,黃華同志一直擔任外交部部長長達6年之久,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之貢獻。
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這樣一位出色的外交家竟也曾因為在接受采訪時“說錯話”而受到鄧公的嚴厲批評。那么,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件事發生在1985年全國人大和政協開會期間,來自中國香港的一位女記者就“中英香港問題”對黃華進行了采訪。
當時,吳學謙雖然已經接替黃華成為了新中國歷史上第六任外交部部長,但黃華作為全國人大常務委員副委員長,仍從事著一部分的外交工作,如拓展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對外交往活動、接待和會見外國議長、議員等。更何況他還是國家領導人之一,所以在中英香港問題上自然有著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盡管此次采訪的話題有些“特殊”,但其本質上也只是一起普通的采訪而已,更何況對于有著豐富外交經驗的黃華來說,他自然也不會隨意發表意見。
然而,不知怎的,“黃華在接受采訪時談到了不在香港駐軍”的流言蜚語傳到了鄧公的耳朵里,于是,在一天下午鄧公接見香港記者時說:黃華講不在香港駐軍是胡說八道!
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嚴厲批評,黃華如同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因為他清楚地記得,那個香港女記者并沒有提到這個問題,就算她問到了這個問題,憑自己的原則和理性也不會隨意地作出回答。
但此事既然已經發生了,辯解自然是沒有什么用的,最恰當的方式就是找到這個女記者,把錄音帶拿過來重聽一下。
于是,黃華立即讓工作人員找到這位女記者把錄音帶拿來。
結果,當工作人員找到這位女記者時,卻被告知錄音帶已經被中央辦公廳的同志率先給拿走了。
幾經周折后,工作人員才得知錄音帶在中辦副主任手中,于是趕緊打電話過去交涉,說黃華副委員長想重聽一下錄音帶,希望能去拿過來或者復制一份,結果卻被果斷拒絕,說在沒有經過批準的情況下,錄音帶是不能給的。
黃華得知此事后,深感事態嚴重,必須立即打電話給鄧公把事情解釋清楚。于是,黃華立即撥通了鄧公辦公室的電話。
電話打過去是王瑞林(鄧小平辦公室主任、中辦副主任)接的電話,黃華把事情的經過向他做了說明,并保證沒有在任何地方談過香港駐軍的問題。
經過調查,這件事很快就澄清了,黃華的確沒有向那位香港記者談過香港駐軍的問題。
在第二天的宴會上,鄧公見到眾人的第一句話就是:今天首先要澄清一件事情,昨天說黃華說可以不在香港駐軍是不對的。黃華知道后,如釋重負。
幾日后,鄧公在會見外賓時,也向陪同的同志們說他錯怪了黃華。
作為一位在外交戰線上摸爬滾打了數十年的出色外交家,黃華同志一生謹慎,即便當時的他已經離開了外交戰線,但也斷然不會犯這種“低級”的錯誤。
當然了,鄧公在得知事情的真相后,也沒有顧及所謂的領導面子,而是大大方方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這正是一位優秀領導人高尚品格的體現。
2010年11月24日,黃華同志走完了他精彩而傳奇的一生,享年98歲。然斯人雖逝,但其為新中國的外交事業所作出的貢獻,以及其身上崇高的精神品質,卻永遠留在了我們每一個人心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