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葉 故事/陸雨萍
“生兒子和生女兒的家庭,有啥區別?”
最近幾年,我發現生女兒的家庭,很多過了五六十歲都選擇躺平,而那些生兒子的家庭,60多歲了卻還在拼命掙錢!
而這種現象,在城市里可能很少見到,但在農村卻非常流行。我老家大哥和鄰居的現狀,就是一個很好的對比案例。
過去還在農村時,常聽人說:生兒子才是福氣,而生女兒就是賠錢貨,老了指望不上的。
但見識了老家大哥和鄰居的晚年境遇,我就發現,其實生女兒才是最好的。
我家大哥今年65歲,鄰居比我大哥大一歲,雖然算是同齡人,又是鄰居,但過去兩家人卻有很多矛盾和口角。
發生矛盾的原因,大概就是農村里很常見的一種現象:有兒子的欺負沒兒子的。
我大哥因為比較矮小,家里過去也比較窮,所以他很晚才成家,到32歲才娶到我嫂子,而且嫂子還是個帶著一個5歲女娃的二婚女人。
婚后第二年,嫂子給大哥生了一胎女兒后,就因為一些原因,一直沒再懷上一個孩子,最終大哥家里只有兩個女兒,沒有一個兒子。
過去一直壓我們家一頭的鄰居,卻和我大哥的情況不一樣,他沒有晚婚,27歲就成家,并且3年抱倆,還都是兒子。
原本就壓我們家一頭,看見我大哥只有兩個女兒,等于無后了,他們家的氣勢就更盛了,常常在一些選舉上、糾紛上,還有分配上,都是仗著他們家男丁多,香火旺盛,欺負我大哥。
過去,我大哥是受了不少只有女兒的委屈氣,但是這些年,隨著我那兩個侄女長大嫁了,鄰居家兩個兒子陸續成家后,我發現他們兩家的情況都變了。
我兩個侄女很爭氣,兩個都考上了大學,并且出來工作后,都非常孝順我大哥大嫂。
早在11年前開始,兩個侄女出來工作,月月有打錢回家后,我大哥大嫂就清閑下來,沒再耕種太多田地,足夠吃就行了。
而8年前,隨著我那大小侄女陸續嫁人后,我大哥大嫂就漸漸過上了躺平生活。
我大侄女嫁到了市里,彩禮給了12萬,而小侄女嫁得比較遠,嫁到了上海的,但彩禮給得多,給了20多萬。
并且兩個侄女還很孝順,月月堅持還會各給1000元給我大哥大嫂生活。
而我大哥早年間,又補交了農村養老保,一個月有1300多元,加上大小侄女給的生活費,一個月下來也有3000多,十分足夠他們夫妻倆生活的。
如果不夠的話,他們銀行里也攢了三四十萬的存款。
所以,大哥大嫂在侄女嫁人后,就沒怎么干活了,以前他們還會耕種一兩畝稻谷,管理幾十棵果樹,如今果樹租給了村里人,田地也借給了親戚耕種。
以前一到農忙時,大哥大嫂還會給人收割糧食掙工錢,如今工價給到230元一天,他們都不干了。
現在的他們夫妻倆,每天就在家種種菜養養雞鴨,還有偶爾去兩個侄女家住一住,有時候也會去報一些老年團,到處走走。
雖然他們還一直住在農村,沒能去城里定居,但他們的生活,卻過得無比自在,不用幫忙帶小孩,也不用為很多事情操心,不到60歲就過起了養老生活。
當初因為兩個兒子而欺壓哥嫂的鄰居夫妻,如今老了卻很悲催。
鄰居夫妻倆在過去,也是我們村的種果樹大戶,開挖了半座山種果樹,這果樹大概有160多棵,他們家早在10多年前就發了小財,買了車子,還把二層小樓加蓋成了四樓,更是給家里逝去老父母爺奶給做了風水。
大家都以為他們家會越來越有錢,而他們夫妻倆也會像城里人那樣,老了會享福。畢竟種果樹賺了這么多錢,底下又有兩個兒子出門工作,以后不想享福都難。
然而,這些年回娘家看大哥大嫂時,我卻發現,那鄰居夫妻倆是表面光鮮,真實生活卻是一地雞毛。
同樣60多歲了,并且他們還更有錢,夫妻倆都買了養老保,兩個人月加起來都有2500元養老金,可他們現在一把年紀了,卻還要天天圍著果樹轉,不敢停下來好好養老。
而他們這么努力和拼命,并不是他們不想像我大哥大嫂一樣躺平,而是因為家里有兩個兒子,讓他們不敢停下來。
在十一二年前,他們家兩個兒子就成了家,原本這是很令人高興的,但鄰居夫妻倆卻因為兩個兒子結婚變窮了。
大兒子結婚,他們給了9萬多彩禮,外加城里一套房子的首付21萬,總共30萬。
過沒兩年小兒子結婚,女方要得多,給了18萬的彩禮,外加城里一套房的首付,但那時候房價漲了,同樣是小三房,首付卻要25萬多。
當時陸續為兩個兒子成家,鄰居夫妻倆掏空了積蓄,還欠了十來萬的外債。
本以為還完外債,夫妻倆就輕松了,誰知大兒子看到父母給小兒子花的錢更多,就心態不平衡,也要父母貼補差不多的錢到他身上。
為了一碗水端平,鄰居夫妻倆債還沒還完,又偷偷扛起大兒子的房貸。
兩個兒子成家后,只會跟父母要錢,卻很少給父母錢。鄰居夫妻倆因兩兒子結婚后,就日子不好過了,拼命管理果樹,家里的車子為了省油錢,都不敢經常開了。
以前還會去旅游的,現在也為了省錢,不敢亂走。
這幾年,已經60多歲的鄰居夫妻倆,債也還清了,可他們還是不敢放下果園,即使連續幾年,累死累活也收成不好,只夠勉強過日子,他們也沒有放下。
夫妻倆依舊早出晚歸地打理果園,一到豐收的時候,也舍不得請太多人,自己一把年紀了,還親自上樹摘果子,挑起扁擔扛果子下山。
好幾次果子豐收時,我回去跟老鄉買,看見他們夫妻倆還如此拼命,我就覺得挺可憐的,勸他們別太拼命了,早點去城里跟兒子享福不好么?
鄰居夫妻倆卻還是那樣愛面子,撒謊跟我說:“我們不喜歡去城里待著,就喜歡在老家干干活!”
但聽我大哥大嫂說,鄰居夫妻倆不是不喜歡去城里,而是兩個兒子都不大喜歡他們來。
并且每個月也不給父母錢,反過來還經常要兩老資助,不給錢就不回家過年過節。
看到鄰居夫妻倆,為了兩個兒子,一把年紀還要這么拼,真讓人感到可悲。
同時通過大哥和鄰居家的對比,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農村,生女兒的家庭,往往要比生兒子的家庭要輕松和自在。
一般生女兒的家庭,女兒出嫁后,其父母都可以過得相對好點,因為不僅不用出錢為女兒成家立業,也不用怎么幫忙帶娃養家,還能有彩禮收。
而對于生兒子的家庭,兒子一成家,反而會讓父母不好過,因為要為兒子買房買車和娶媳婦,這年頭為兒子成個家,沒個二三十萬很不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