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個彎,邂逅「老武漢的漢興早市」
喚醒武漢人的一天,那必須是一頓過早。走進(jìn)老漢口的早市,你立刻會被那熙熙攘攘、熱鬧非凡的氛圍所包圍。早市,是一座城市的靈魂,也是距離生活最近的地方。長江日報《拐個彎,走進(jìn)老武漢》專欄系列視頻拍攝團(tuán)隊深入到漢興街道里的早市,主播鈺倩帶著大家體驗最本土的百姓生活,也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煙火氣息。
點擊視頻,搶“鮮”看 ?
01
PART
7:00 在家門口的樓下“過個早”
清晨七點,踏入漢興街道常青一垸和祥早點美食街,一片熱氣騰騰的氛圍撲面而來。這是打卡老武漢“早市”的第一站。
這條位于小區(qū)十字路口的美食街,十幾家早點店鋪依次排開,熱干面、糊湯粉、牛肉粉、豆?jié){、油條……每一家都有前來過早的居民在等待。“這里的早市大概2000年形成,隨便一家都是開了20多年的。你看,牛肉粉、胖子牛雜都做的時間蠻長,那家炸餃子、還有賣餛飩的,時間做的還長些。”社區(qū)保安告訴記者。
鼎翔紅油牛肉粉店香味四溢。“搞碗牛肉粉,別把太辣。”“你這是大伢吃,還是小伢吃?”“大伢吃,小伢在家吃餃子。”前來買早餐的居民和老板聊起來。老板姓周,也是在社區(qū)住了30多年的老居民,20多年前在社區(qū)開了這家牛肉粉店,門面雖小,客人還挺多。社區(qū)保安說,“他們家口碑好,還經(jīng)常有住在將軍路的人跑過來吃。”
周老板每天凌晨4點就開始忙碌,鹵牛肉、煮鮮湯。“我們家鹵水是一天一換。牛肉要經(jīng)過三個多小時的小火慢燉,煮好后切成片,再跟生牛肉、牛骨頭一起煮,那出來的味道才是好!”凌晨6點,周老板就會迎來第一位客人,然后忙到中午1點才收攤,又繼續(xù)開始鹵牛肉,為第二天做準(zhǔn)備工作。
不遠(yuǎn)處的德鵬小吃是一家小小的餛飩店,一碗餛飩賣6塊錢,里面包的肉餡分量十足。早上9點了,前來買餛飩的居民一波接一波。兩位社區(qū)阿姨結(jié)伴而來,邊吃邊聊,“吃完了,我們?nèi)ピ缡泄湟还珶岬脑捑偷綏钽夂藞鋈ベI菜。”
夏老板是孝感人,1997年來到社區(qū)盤下這個小店,當(dāng)時她26歲,現(xiàn)在已經(jīng)54歲。最開始賣湯圓,“甜食、吃的人少”,后來改行賣了餛飩,熱天再帶著賣涼面。當(dāng)年來武漢做生意,夏老板的大孩子才3歲。現(xiàn)在,夏老板有三個孩子,最小的孩子也已經(jīng)22歲,參加了工作。夏老板和妻子在江岸區(qū)買了房子,每天凌晨3點起床,4點到店,燒水、熬湯、調(diào)餡,這時第一波客人就已經(jīng)來了,然后一直忙到下午3點回家。每天30斤皮子,大概150碗餛飩,都能賣完。夏老板說,“餛飩6塊一碗,都是做的街坊生意,所以一直沒漲價。最重要的是把肉餡弄好,真材實料,生意才能做長久。”
隔壁的歐陽炸餃是美食街里的 “王炸”,雞冠餃、面窩、糯米雞、酥餃、油條等武漢特色油炸早點應(yīng)有盡有。2塊5一個的雞冠餃,入口酥脆,“因為是用老面做的。”歐陽老板介紹他是71年生人,1995年來到社區(qū)開店,當(dāng)時買的是柴火燒的剁饃,后來社區(qū)生柴火不方便,于是轉(zhuǎn)行賣起武漢特色油炸,生意一下子做開了。除了雞冠餃,2元一個的酥餃也賣得特別好,“用糯米粉做的,黃豆粉一裹,又香又甜又糯。”最近兩年,口碑傳開了,老板凌晨4點就能接到外賣單,“5公里外都有人點外賣。建設(shè)大道有個顧客,隔三岔五就把每樣早點點一份外賣。”
02
PART
9:00逛社區(qū)“早市”的人熙熙攘攘
沿著社區(qū)道路往前,走到常青二垸。這里已經(jīng)集聚成社區(qū)“早市”中心。路兩邊挨個支出來的攤位,有賣菜的、賣早點的、賣鹵味腌菜的、賣水果的……一個挨著一個,前來逛早上的人熙熙攘攘。
“早市”包羅萬象,花樣繁雜。2塊一個的老漢口汽水包、包子豆?jié){粥、上海三鮮鍋貼、河南千層餅、老面燒餅、三鮮豆皮、張記鹵品、京都爆烤鴨、米酒醪糟、散養(yǎng)土雞、新農(nóng)牛肉、速凍燒賣、楊永興炸肉圓……各種味道都在向你“招手”。很多居民買個過早,再順便買點熟食給家里添個菜。
菜攤、水果攤老板就如同深藏不露的藝術(shù)家,對于自家攤位上食物的布置都有獨到見解。青瓜擺在最前,再用綠色菜和紅色辣椒搭配。自產(chǎn)自銷的竹葉菜、還有本地莧菜、韭菜、苦瓜、絲瓜、茄瓜……樣樣都是水靈靈的,肉眼可見的新鮮。
“這個辣椒好不好吃?”“好吃,隨炒什么肉都可以。”“辣不辣?”“有一點點辣。”前來逛早市的居民問完老板,買了5塊錢的辣椒,又到旁邊的肉攤子割了一刀五花肉。在交談聲能聽到的是武漢人自帶的喜感與樂觀,還有平凡生活中的鮮明、生動。
西瓜、陽光玫瑰、山東大棗、野生柿子、黃花梨……水果攤上,各種水果琳瑯滿目。“看看,今年的柿子多漂亮,小圓的燈籠柿子還要等一段時間,現(xiàn)在還沒上市。”優(yōu)果生鮮的馮老板熱情的向經(jīng)過的社區(qū)大叔介紹,“要不您買點葡萄,先嘗嘗,味道好再買。”
很多攤子擺放著蓮蓬、菱角,在早市很受歡迎。15塊錢一斤的嫩蓮蓬米,一位經(jīng)過的年輕人一口氣買了3斤,“抓住夏天的尾巴,趕緊吃一波。“路口轉(zhuǎn)角,守著蓮蓬攤的是一位年輕人,“我爸才是老板,我是這幾天來給他幫忙的。”11點,年輕人就準(zhǔn)備收攤回家,“每天6、70斤蓮蓬,一上午就賣完了,尤其是嫩蓮子米賣的快,有時候都剝不贏。”
一位賣菱角、花生、雪菜的攤主是住在該社區(qū)的居民,她介紹——“這個早市在小區(qū)里有30多年了,老武漢人都曉得,都喜歡來逛。你們要是早上6點半來,就會感覺這里更熱鬧。”
在馬路對面,楊汊湖便民生活市場更是將逛菜場的體驗感拉滿。干凈整潔、燈光亮堂,還有空調(diào),新鮮蔬果、米面糧油、鹵炸熟食、水產(chǎn)海鮮一應(yīng)俱全。數(shù)公里以外的居民,也會騎著 “小電驢” 前來光顧。
有空來漢興街道的“早市”逛一逛吧,在這里,你能邂逅老武漢的韻味,發(fā)現(xiàn)生活更多的精彩與可能。武漢,期待著你的到來,一起在漢興街道的早市拐個彎,走進(jìn)生活最美好的模樣。
EDITOR編輯部
出品 長江日報文旅事業(yè)部
策劃 劉新天 匡志達(dá) 徐璐
統(tǒng)籌 匡志達(dá) 侯鈺倩
文字 黃麗娟 ???????
圖片/視頻攝制 曾熙來
視頻文案/出鏡 侯鈺倩
編輯 侯鈺倩??????????
CONTACT US
發(fā)現(xiàn)更多好玩的我們
@長江日報旅游
@好玩武漢
@好玩武漢
@好玩武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