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博樂,當然應該首先到博爾塔拉蒙古族自治州博物館來看看。只有了解了它的歷史,才會對這個地方有宏觀上的概念。
博物館外觀其實蠻有意思的,中間的金色大帳,兩邊小的蒙古包,連接在一起的倒和博州的民族風情很貼切。
要說館藏,其實真不算多,按照官網的說法,館藏文物不過兩千多(另外很多民俗展品應該不算文物,有個兩千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只有六件,和很多博物館相比確實很小,但還是有自己鮮明的地域特色。
鎮館之寶
?一般認為最珍貴的是下面的漢代金飾件,長方形玉石包金,還有五個金鏈串起的瑪瑙和綠松石。很濃郁的游牧民族特色,確實很好看有沒有?!特別是年代居然是漢代的。
自西漢設立西域都護府,這片土地開始納入中央政權的影響范圍。博物館里有西漢第一任西域都護府都護鄭吉的故事。
?圖三的金代的金纏枝紋銅鏡、圖四的明代三面八臂銅鎏金藥師佛像,圖五的紅陶大甕,也都是一級文物。另外還有元代金手鐲、金腰帶好像沒拍到,不過現場都是單獨展柜,很清楚。
圖五這個大陶甕,個人感覺和阿克蘇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大陶甕(國內最大的陶器)也差不多大了,在唐代時期西域諸國好像都喜歡做器型巨大的陶器。蠻有意思的。
達勒特古城
大部分的展品都出土自離博樂市區不遠的“達勒特古城”,它是宋元時期喀喇汗王朝、西遼、察合臺汗國時段的西域重鎮,歷史古籍中的的“孛羅城”。上面的紅陶大甕、下面的元察合臺汗國銅幣都是這邊出土的。
但個人很喜歡下面的元代鈞窯大碗,和元代玻璃瓶,其他地方好像沒見過類似的器型!
因為地處絲綢之路的東來西區的要沖之地,類似下面這樣明顯有異域特點的文物也不少。
也是看過博物館,讓我忍不住去達勒特古城考古遺址看了看,不過現場沒啥東西了,只能沿著木棧道看到很低矮的夯土地基。
其他文化遺址
除了達勒特古城,博州這邊還有出土了國內最早的馬遺骨的呼斯塔遺址,又出土了草原石頭人的公元前17世紀的阿敦喬魯遺址。這也證明了遠在公元前19世紀前,在這座天山腳下的草原,就有了文明的存在。
另外這里還有有唐代雙河都督府所在的青得里古城、有清代的精河安阜遺址……數千年的歷史,串起了這天山腳下的草原故事。
- 草原石人
中原在青銅時代喜歡的是玉作為宗教通靈祈禱的禮器,比如良渚文化最出名的就是各種各樣的玉琮、玉壁、玉斧等等。
但在新疆草原的石器時代,喜歡的祈禱通靈之物其實是普通石頭~~不僅有各式各樣的草原石頭人,而博州博物館的這個殘缺的石面具,卻是不多的“面具”,難怪是一級文物。
類似的草原石人,在伊犁博物館也有看到過,看來也是這一時期的經典造型。
還有一個好像在吃桃的猴子?這算不算孫悟空的原型?(哈哈)
- 青銅鍑
這次新疆看博物館,讓我學習到了這件新的青銅器型——青銅鍑,這件器型廣泛見于草原游牧文明,從內蒙草原到新疆天山草原,乃至到中亞的哈薩克博物館,都有它的身影。
其他展廳
博物館除了歷史展,還有一個民俗展。比較全面的介紹了博州各個民族從服飾特點、到藝術文化、到建筑風格、飲食習慣等等維度的傳統。
另外一個展廳是自然動植物展覽,展示了博州的地質條件和動植物資源,相比來說個人興趣還是比較喜歡歷史部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邊。
博物館有大量與內蒙相似的文物。因為清代后期,先后三次的察哈爾西遷,戍邊屯田于塞外要沖博爾塔拉,在這里落地生根三百年,這段輝煌壯闊的歷史,也體現在博物館的近代文物之中。
博州博物館的新館是2023年12月28日開館試運行,現場還有一個荊州博物館送的國寶復制品——虎座鳳架懸鼓。湖北省是博州的對口支援單位,看來博州博物館的建設,也少不了湖北的各個博物館的幫忙。
這里不定期會有湖北各級博物館的文物在這里交流展出。比如前面6月,這里就是《楚玉擷珍——荊州出土楚國玉器展》;而8月1號開始,則有荊門博物館的“古楚遺珍—郭店楚簡特展”,據說舉辦到10月。路過的朋友可以去瞅瞅。
我是莎莎愛旅行,十五年駕齡女司機,帶你看不一樣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