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 藍字 關注我們,不錯過任何一篇干貨文章!
誰能替代英偉達,誰又不想替代英偉達。這家掌握著將近80%的AI市場份額的企業,幾乎沒有天敵。
自從美國禁令不斷加碼,人們已經對特供版英偉達不再產生興趣,愈發關注國產GPU產品。但GPU技術壁壘高,生態建設難,如果回看歷史,很多國際巨頭都曾在GPU上折戟,這足以說明GPU研發到底有多難。
這種情況下,燒錢便是唯一的行徑,但對國產初創公司來說,哪有如此充足的資金,市場又存在如此多的變數,美國緊盯著國產廠商不斷收緊禁令。現在,一個又一個國產廠商都經受了不同程度的挫折。
電子工程世界(ID:EEWorldbbs)|出品
一家廠商,開始大規模裁員
這兩天,一封內部郵件引發業界嘩然。據透露,國內GPU芯片獨角獸公司“象帝先計算技術(重慶)有限公司”(簡稱“象帝先”)已開始大規模裁員,補償標準為 N+1。
此前有消息稱,象帝先于8月30日召開全員會議,因遭遇資金危機,宣布公司正式解散,所有400多位員工全部終止合同。
但9月1日,象帝先在公眾號上發布澄清公告,否認流傳的“全員解散”傳聞,同時承認存在“團隊調整”。
象帝先微信公眾號截圖
資料顯示,象帝先成立于2020年9月,注冊資本約1783萬元,公司成立3年多時間里,先后進行了五輪融資,估值一度高達150億元。
來源:天眼查
象帝先遭遇資金危機早有預兆。紅星資本局報道顯示,5月中旬開始,就有員工被裁,部分員工2023年年終獎從12月底拖到今年4月也未發放,隨后又被告知部分員工5月工資只發一部分。
關于資金危機的原因,據界面新聞報道,象帝先創始人兼董事長、CEO唐志敏聲稱,公司目前遭到股東起訴,資金賬戶已被凍結。被起訴是因為公司曾經與股東簽署過一份對賭協議,公司在協議中承諾B輪融資規模要達到5億元,但未達成,對方發起訴訟。
該公司曾推出“天鈞一號”和“天鈞二號”兩款GPU產品,但似乎缺乏大客戶采用。想想也非常能夠理解,畢竟現如今,AI芯片市場異常內卷,從國產GPU到ASIC/TPU,廠商們都在想方設法替代英偉達,自己的產品想要在極卷的市場中打入供應鏈,并非易事。
另一家廠商,也曾有調整
另一家同屬于國產GPU賽道的廠商,也曾陷入裁員的輿論漩渦。
去年10月,網絡上開始傳播西安芯瞳半導體(Sietium)裁員的消息,一位來自于豪威科技一名員工稱:“80%的人都裁了,昨天突然通知。未入職的都不讓入職了,還有一個剛去4天的被裁了。”
對此,集微網則援引芯瞳半導體聯合創始人李洋的回應稱,“近期公司因業務調整確有優化,但是大規模裁員純屬謠言。”
根據芯瞳半導體官方介紹,芯瞳是一家自主設計研發GPU芯片及GPU解決方案的高科技公司,以行業先進的計算和圖形渲染平臺為依托,用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為云端、終端客戶提供可持續發展的國產GPU解決方案;為數字時代的創新與發展提供算力支撐,構建自由算力的文明世界。
該公司GPU產品共有兩個系列:
1.GenBu01 GPU產品于2020年8月流片,2021年發布,已完成與飛騰、華為海思、龍芯、統信、麒麟、翼輝、昆侖太科、中科可控服務器、中科方德、中國長城、數碼大方、騰訊云等軟硬件廠商兼容互認;
2.GB2062 GPU產品于2023年6月15日發布,已完成與中望、博云、奇安信、麒麟軟件等軟硬件廠商兼容互認。
其產品平臺國產化、高效軟件棧、全場景適用,場景適用于加固筆記本、嵌入式計算機、pc桌面辦公、服務器顯示、工業控制卡等場景,支持高性能計算服務器與圖形工作站。
芯瞳發展非常迅速,截至2022年在GPU架構體系和設計方面獲百多項專利,先后被授予“首屆全國集成電路”“創芯大賽”一二等獎“信科種子獨角獸企業”和“西安未來之星Top100”等殊榮。但很可惜,他也曾經因為資金問題,無奈進行了一些調整,不過目前從其公眾號來看,芯瞳已經重回正軌。
一家廠商,起死回生
曾被曝燒光3億融資,處于破產邊緣的國產GPU廠商礪算科技,在今年迎來了轉機。
8月20日,東芯股份發布對外投資公告,公司擬通過自有資金2億元向國產GPU廠商——礪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礪算)增資,認購其新增注冊資本500萬元。
本輪除東芯股份外,另有其他投資人以相同的投前估值,共同向上海礪算增資,其他投資人擬以合計12800萬元向上海礪算增資,認購其新增注冊資本合計320萬元,上海礪算此次獲得了東芯股份及其他投資人的融資總額共計3.28億元。
雖然上海礪算目前尚未有營收,且處在持續虧損當中,但東芯股份表示,上海礪算擁有成建制團隊,團隊凝聚力和執行力強,產品和市場目標明確,并擁有核心知識產權,技術水平在國內處于先進水平,估值相對合理,具有較高的投資價值。此外,東芯股份與標的上海礪算的業務具有一定的協同性。
該公司基于自研"盤古"架構,成功研發出國內6nm GPU芯片,性能可與英偉達等國際大廠高端顯卡媲美。然而,由于融資問題,礪算一度面臨破產困境。而現在,這家廠商又開啟了涅槃重生,又有了一次發展機會。
燧原開啟IPO輔導備案
在GPU艱難爬行之路上,也有曙光。最近,燧原科技IPO輔導備案就引發了半導體行業的廣泛關注。
證監會官網顯示,上海燧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在上海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輔導機構為中金公司。
燧原科技從成立之初就自帶光芒。騰訊的連續投資更使其成為炙手可熱的AI獨角獸,資本的寵兒。在成立六年時間內,公司已完成十輪融資,累計融資額近70億元。
燧原科技的產品的核心競爭點只有一個——AI算力。
比如說,其研發的推理加速卡,如云燧i10和云燧i20,不僅獨具特色,算力也很強勁。在推理訓練領域,燧原科技研的云燧T10可以適用于多種訓練場景,進階版的云燧T20和T21,可支持更高性能計算需求,適合大規模AI模型的訓練。此外,燧原科技數據中心GPU的產品性能逐漸向英偉達逼近。
總之,這家廠商已經走到聚光燈下,上市之路牽連著每個行業人士的心。
國產GPU道阻且艱
AI大模型來臨之際,GPU更火了,隨之而來的就是缺貨漲價。
多家媒體不止一次報道,英偉達的數據中心GPU價格貴得驚人,國產還難以替代,此外今年6月起,英偉達就曾多次漲價。
如果一個市場,完全由一兩家企業所掌握,那必然是畸形的。因此,發展國產GPU,代替相關廠商產品,是當下必行之徑。
據統計,國內既在研發獨立GPU(Discrete GPU,dGPU),也在發展集成GPU(Integrated GPU,iGPU)。
一方面,如國產CPU廠商龍芯7A2000內部集成的自研GPU;另一方面,芯動科技、摩爾線程、天數智芯、壁仞科技均布局獨立GPU/GPGPU,獨立顯卡屬于高性能器件,不僅能夠在用在家用電腦中,也可以作為人工智能中的大規模并行處理設備。
實現GPU并非易事,從技術方面看,GPU是一種比CPU還要難開發的芯片,國內缺乏領軍人物和工程師,一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至少要在大廠鍛煉10年以上。目前來看,國產GPU廠商創始團隊基本均有英偉達、AMD相關的工作經驗。
生態也是GPU的另一個門檻,CUDA、NVLink都讓英偉達更加堅不可摧,因此國產GPU只能靜下心來慢慢發展。目前來看,國產GPU企業均有類似CUDA的自研軟件生態,同時兼容CUDA代碼,方便開發者直接切入國產GPU。
除此之外,制造方面也存在諸多問題,畢竟GPU使用的都是最先進的制程節點,這些也都是國產廠商繞不開的問題。
超越英偉達并非一兩日之事,國產GPU道阻且艱,但在追求國產化的道路上,也從未停止。
歡迎將我們設為“星標”,這樣才能第一時間收到推送消息。
領取電池管理系統BMS學習文集!
掃碼添加小助手回復“進群”
和汽車開發者們面對面交流經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