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張圖表,顯示的是英偉達芯片的中國買家購入份額占比,時間從去年Q2到今年Q2。
雖然每個季度會有一些差別,但大體排序是穩定的,那就是中國移動排第一,其次是中國電信,也就說,兩家中國央企花了最多的錢,購買美國企業英偉達的GPU。
排在第三位的企業則是華為,這應該是比較讓人意外的,原本被大家認為是主要購買者的騰訊、阿里、字節和百度,份額都要小于華為。
對此,筆者有幾點不成熟的點評,僅供探討:
1、前有常州市政府控制的常州國資購買美股并獲99%漲幅,后有移動電信購買英偉達銷往中國市場GPU2/3以上,這表明地方政府和企業都用行動表態:地緣政治沖突下的全球化腳步,并不會輕易投票。對此,我們不應該輕易揮舞民族主義大棒予以攻擊,畢竟一個國投集團去往正常投資市場投資,兩個國企選擇業內評價最高的芯片,這是尊重常識的表現,不丟人。
2、三周前,華為首席運營官王陶在世界半導體大會上發表演講,并自豪地宣布,華為自主研發的昇騰AI芯片在訓練效率方面已超越業界標桿英偉達A100,并在國產化大模型市場中占據了高達一半的市場份額。轉過頭來,華為居然同時是英偉達的第三大中國買家,這中間的邏輯需要理一理。
我想這個邏輯可能是這樣的,改革開放的精髓是一手自力更生,一手對外開放。華為推出昇騰的目的是自力更生,購買競爭對手產品是對外開放,這其實表明一個道理:華為不僅成長與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下,也是改革開放精髓的掌握者。
3、上面這個邏輯,我是沒把握的,為此我問了一位半導體行業的大咖,這哥們在臺積電做過工程師,給國內多個芯片廠商做過顧問,目前正在給北京某些巨頭企業找英偉達的GPU。他告訴我,因為自己服務的某國企買了英偉達芯片,所以被某企業告到了部委,導致他們被部委領導苛責為什么不支持國產芯片。
在那場演講中,王陶還說過一個定調的句子:這一里程碑式的進展不僅彰顯了華為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強大實力,也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崛起注入了新的活力。我相信,部委領導可能就在現場,也接受了這個定調。
4、騰訊新聞旗下的“騰訊科技”可能是目前大陸媒體對硅谷科技動態報道最及時、最全面的一檔科技資訊欄目。就在今天,騰訊研究院轉載了該欄目一篇文章,題為《大模型會是一場泡沫嗎?》。文章大概意思是否認泡沫存在,或者認為泡沫并不大,論據大體是英偉達股價漲了7.5倍,利潤也漲了3.3倍云云。
這種看法說實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英偉達是在全球地緣政治日益緊張的格局下獲得了令人難以預料的增長,別說什么AI風口之類的鬼話好嗎!這妥妥是發了中美科技戰的財。
比英偉達差一點的是臺積電,這家被稱為“護臺神山”的企業,局勢愈發緊張,收益愈發可觀,堪稱硬核企業。而除了這兩家,很多同情華為的人,注定想不到華為也會發上一筆巨額的戰爭財?;氐絿鴥仁袌龅娜A為堪稱佛擋殺佛、人擋殺人,不要說一個車評人、一條破馬路,就算是深耕北京的央企,照樣踩在腳下蹂躪,即便在GPU市場也是如此。所以,某些副Bu級企業領導人為此大罵“流氓企業”,就顯得格局太小了。
5、最后,從企業序列來看,最慘是BAT:科技冷戰下,字節一直未能上市,騰訊阿里市值一個腰斬,一個膝斬,其狀慘不忍睹,至于百度這種不爭氣的玩意兒,不提也罷。也因此,中國企業的地位大致可以作如下排列:超國企>央國企>大民企>中小民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