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買機票的時候會發現,從北京飛上海直飛價格可能是2000元,但如果在青島轉一下,機票的價格可能直接變成了1000元。
中轉機票對于航空公司來說,明明飛的時間更長,也更費油,為什么比直飛的還要便宜呢?
首先,航空公司為了賺更多的錢,才會讓中轉機票更便宜。
一趟航班的盈利很好計算,票價乘以人數。算上價格歧視,盈利是不同的票價乘以對應的人數之和。其中最核心的收入是頭等艙和商務艙。
航司如果想進一步增加收入,有兩種方式:一是提高頭等艙和商務艙的價格,但如果想維持人數大體不變,需要提高配套的服務水平;二是降低價格,增加人數。
第一種很難做到,或者說當價格到一定程度時,再好的服務也沒啥競爭力,畢竟有錢人也是見過世面的,靠啥樣的服務才能不停的漲價?
那么就得降低價格,增加人數。
但需求是固定的,北京飛上海就這么些人,怎么增加呢?讓青島飛上海的人也加入。
所以在青島中轉,相當于把從北京到上海,和從青島到上海的人一并送到上海,提高了單次航班的上座率,收入自然增加了。
對于乘客來說,中轉費時費力,憑啥啊要坐中轉?航司降價!把中轉的價格降到足夠有吸引力。
其次,中轉可以突破民航局的限制,擴容市場。
直飛的市場很小,北京飛上海就那么些人,各大航司都在搶市場,除了春秋航空這種精打細算到極致的航司外,其他航司的同質化比較嚴重,競爭極為激烈,利潤天花板沒那么高。
民航局不會沒有上限的去審批一條航線的班次。所以各大航司得想辦法擴大北京到上海的乘客數量。
不同于第一條所述,這是完全為了擴容市場,讓那些可能想用其他從北京到上海交通方式的人,選擇乘坐飛機。
既然民航局的審批有數量上限,那么就可以通過中轉的方式來突破上限。
從北京到上海,中轉青島的航班,民航局審批的實際是北京到青島和青島到上海的兩條航線,顯然他們沒有北京到上海直飛航線那么飽和,也更容易審批。
那么擴容市場吸引的這部分客流,相當于只要有就增加利潤的部分,所以航司愿意讓利出來,把中轉機票的價格打下去。
第三,超低價中轉,可以進一步擴容市場。
中轉航班面對的客戶,更多是對價格比較敏感且時間相對寬裕的乘客,也就是大部分乘客。
在飛機坐不滿的情況下,只要增加一個人都是額外賺的錢。
沒有困難可以制造困難,沒有需求可以創造需求。航司盯上了那些想出去旅游,不知道去哪里的人。
這種人并不占少數,一張足夠低價的中轉機票,就會把漫無目的的他們吸引過來。
為了便宜機票去玩一個城市的人不占少數,直飛市場競爭激烈,不會輕易降價去迎合這部分客戶,但中轉方案正合適。
第四,航司大本營的限制
不同航司都有自己的大本營。比如東航大本營在上海,多年深耕于起落上海的航線,在這里補充航油、餐食,維修檢測飛機,提供員工住宿等更加方便,成本也更低。
而上述的各事項,除了聘用工作人員外,還需要租賃大面積的工作區域,有的航司大本營所用地產是自己的,甚至不用付租金,能節約的成本更多。
所以,各大航司更愿意將自己的大本營作為中轉站,進行上述一系列操作。節約的成本就可以補貼到票價里面,吸引更多的乘客。
以上就是中轉機票比直飛更便宜的原因,有一個新的問題,可以中途直接下飛機不做后半程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