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打到現在,已經持續了900多天,至于什么時候停火,估計誰都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特別是對于烏克蘭來說,幾乎是損失慘重。而在這場沖突的背后,其實有兩個明顯的勝利者已經浮出水面,一個是美國,而另一個就是中國。特別是對于中國,就連俄專家都感到出乎意料。
此前,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發表公開講話時就指出:在俄烏沖突期間,歐洲每年流入美國的資金居然高達3000億歐元,約合2.4萬億人民幣。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就是美西方國家一直持續援助烏克蘭,所以這無疑是一筆巨大的開銷。
要知道,在蘇聯解體后,北約成員國都在不約而同地控制軍費支出。可到了2020年,德國的軍費首次超過了500億歐元,法國則達到了375億歐元,但是俄烏沖突爆發后,德國每年的軍費開支更是達到了730億歐元,法國則為475億歐元。而更為驚人的就是俄羅斯的死對頭波蘭,其軍費開支從2020年的120億美元,再到如今的327億美元,漲幅近了三倍。
毫無疑問,這些巨額軍費開支,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流入了美國的軍工體系。畢竟北約的很多成員國,都在大量從美國購買武器裝備。再就是,美國除了收割“盟友”,還在烏克蘭賺得盆滿缽滿,比如烏克蘭的很多能源、電力設施,已經被美國的公司接管了,所以美國無疑是其中的贏家之一。
至于中國,作為歐洲資本流入的第二大國,雖然每年的資金流入量沒有美國那么多,但是也達到了1000多億歐元。如果說歐洲對中國的依賴性日益加深,那么俄羅斯則對中國有著強烈的依賴性。要知道在俄烏沖突期間,北約成員國不僅對俄羅斯實施了經濟制裁,甚至還凍結了其海外的資產。
所以,俄羅斯在這種困局下,如果沒有中國的幫助,那他們的生活物資幾乎都會出現嚴重問題。特別是在2023年,中俄之間的貿易額達到了2401.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6.3%。而我們向俄羅斯出口的商品主要分為兩大類,其中一類就是各種機電,包括新能源車;而另一類就是食品。
如今,隨著俄羅斯對我們的依賴性越來越高,他們甚至還向我們開放了諸多優惠政策。實際上,俄羅斯之所以要這樣做,并不是因為雙方有多友好,而是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更何況他們現在還需要我們的幫助。事實上,俄羅斯一直對我們保持著警惕。
比如在上個世紀末,我國就計劃建設一條連接吉爾吉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鐵路,從而加強中亞地區的聯系。結果這個計劃卻始終未能實現,而原因就在于俄羅斯的反對,因為他們視中亞為自家后院,不愿我們過多涉足。如今過了20多年,該項目終于在今年得以啟動,而原因就是俄羅斯妥協了。當然,除了這個項目以外,俄羅斯還對我們開放了海參崴港口,包括北極航道等等。所以這足以證明,只有當自己的實力強大了,才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