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珺今年終于去報到了。
9月開學季,有一位“高考釘子戶”備受關注,他就唐尚珺。
9月1號上午,35歲的唐尚珺終于來到華南師范大學報到,成為工程信息學院工程專業的一名新生。
16次參加高考,這個“高考牛人”“復讀狂人”,這次居然真的去華南師范大學報到了,也很讓人意外。
畢竟,這次高考成績與他平時成績相差二三十分,以前他也考取過更好的學校,都放棄了,而今他卻要去上這個并不滿意也并不理想的學校,可見人到中年的他,也有頗多無奈。
家有77歲老母,而他自己也35了,就算他要讀研,也是39歲之后的事了。
前半生用力死磕高考這件事,值不值?
這種“唐尚珺現象”,曾是大眾追議的熱點。
不缺話題度,就證明有爭議性。
“唐尚珺現象”的問題在于值與不值,除了要看個人想法之外,個人狀況也是免不了要考慮的因素。
人生,其實就是一個博弈的過程。
你熱愛讀書,家里不缺錢,供得起,而你又想拼命證明自己,想做最好的自己,OK,你盡可去釋放自己對讀書的熱愛,去發揮執著的精神;
但你家里如果像唐尚珺這樣,我勸你還是悠著點。
畢竟,唐尚珺要面對的現實壓力,比讀書壓力大多了。
換句話說,他因為高考要面對的壓力,其實是最小的壓力。
家庭壓力、社會壓力、輿論壓力,撲面而來,而這些,終將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對于一個不斷跋涉的人而言,理想主義總是分外耀眼,閃耀著無限光芒。
但是如果總是夠不著那個最好看的果子,是繼續在果園里徘徊,還是應該轉變思路、改變策略?
這世上,有匆匆拿到一顆果子,就迅速退出果園的人,匆忙到讓人都不敢相信,他也在果園里待過,盡管只有匆匆一瞥;
這世上也有人總想摘到最大果子,至今仍在果園里來回踱步的人,他已經
漫步了太久,久到讓人都想去質問,你到底想要啥?
唐尚珺就是那個,在果園里漫步了16年的人。
16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
借用柴九的一句話:人生能有幾個十年?
唐尚珺已經錯過了最佳學習期、最佳結婚期,未來要面對的,成本比現在高了一倍都不止。
你作出了怎樣的選擇,你也就擁有了怎樣的人生。
那個率先拿到果子的人,后來看到別人僅僅只比他多花了一點時間,或者僅僅只比他耐心多等了一會,就等到了最大最熟最甜的果子,不知心里會作何感想
;
那個至今在果園徘徊猶豫的人,看到別人拿著果子回去種下果樹都已生根發芽、果實累累,春耕秋收忙得不亦樂乎,而自己卻還在這里原地踏步,心里估計也不是滋味。
好在今年,唐尚珺終于做出了選擇。
雖然已經錯過了最佳就職期,也錯過了最佳就業環境,但是至少,他做到了止損。
止損,是國人最缺失的一節課。
正如同一個賭徒,已經在賭桌上輸光了眼,讓他這時離場,他是不會擅罷干休的,因為他還想翻本
;離開,就意味著他將一無所有。
但其實,他如果再待下去,就會發現,自己會失去的更多,你以為你已經一無所有,其實命運就在暗處不停嘲弄你。
你以為你觸碰到了生活的底線,命運會不客氣地告訴你,底線之下還有地板,地板之下還有地窖,地窖之下還有地下室,你永遠觸不到底。
同樣,見好就收,也是大多數人不會做的,因為誰都想賺快錢,誰都想一勞永逸,誰都想干一票大的,之后就離場,但是總抱有這種心態的人,永遠也離不了場。
下不了桌,意味著你永遠還沒贏。
高考16年,這件事已經成為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時常會夢到考場,在夢里,他發現自己忘了帶筆、忘帶橡皮、忘了帶這帶那……
不知道有多少次,他從這種夢中驚醒。
由此可見,他背負的壓力有多大。
唐尚珺出生在廣西防城港市上思縣,一個距離縣城70多公里的山村里,家里還有一個哥哥和三個姐姐。
我們都別去探究他那個地方是窮是富,就這樣的家庭成員,我們都可以得知他的處境艱難。
曾經他也為了復讀的獎金,而去復讀。
復讀生能夠考到600分以上,就可以拿到10萬元獎金。
為了這錢,為了患肺癌的父親,唐尚珺拼了。
拿到兩筆獎金之后,遺憾的是父親仍然離世。
這兩次經歷,讓他飽受罵名,從此之后,他就找沒有獎學金的學校。
誰也不會預想到他會復讀16年,恐怕他自己也沒想到。
堅持與執拗,有時也僅一線之隔。
就像不久之前孫楊的復出,有了優異的成績打底,人們也理解了他這些年的艱難,覺得他這些年辛苦堅持是值得的;
倘若孫楊的成績很爛呢?
他這些年的堅持,不知道還有多少人贊同與同情?
國人大抵是以成敗來論英雄的。
并且國人最講究的就是“分寸”,分寸拿捏不好,這樣的人生,始終是“不完美”的,飽受
世人詬病的。
勇敢與莽撞、儒雅與怯懦,有時也只是一線之隔。
唐尚珺尚未把控好的人生,你我未必可以。
還在上學時,我做過一道測試題,大意就是家里的老母需要治病,而你又很想讀博士改變命運,去還是不去?我當時就說,我選擇讀博。這個
結論讓在場的同學評論我“很冷血、很自私”。
這些同學經過商討后覺得,還是選擇為母治病比較“大義凜然”。
事后我回想一下,如果放到現實,我確實不該堅持讀博,而是應該拿錢給母治病。
畢竟,讀博啥時都可以,自己的事業錯過發展最佳時機甚至也可以,但是老母的命,只有一次。
這種虐心的選擇,但愿我們在現實中都別遇上。
如果考慮堅持讀博,可能社會壓力會撲面而來,弄到最后讓人精神崩潰,完不成學業。
被罵了,最后也沒能堅持,等于挨了打、S也吃了、款也罰了,每樣罪都受不一遍,不成為眾人笑柄才怪。
這事放到現實,只會是悲劇。
說到底,還是資源的匱乏。
倘若家里不缺錢,這根本不是問題;問題就在于,顧得了這頭,就顧不了那頭,窮人最大的難處就在于資源的匱乏,捉襟見肘、舉步維
艱。
高考的公平、高考的草根逆襲傳奇、高考打破階層固化的神話,是以上一代人的階層固化為代價完成的。
就算到了今天,已經沒有神話了,但是天真的唐尚珺們,還在堅信,還在堅持。
于是,這個村里以考上清華為榮,唐尚珺這個家族里幾代沒出過清華的所有人都相信,這種相信,最終成了他的執念。
高考實際上最終,還是原生家庭的比拼。
何止是高考,這世上大多事,也還是原生家庭的比拼。
努力自然是好的,可也要選對方向。
人生是自己的,愈是窮人,愈是希望自己的人生嚴絲密縫,不出一點差錯。
但是不想出錯,偏偏就會繞一個大彎路。
因為心態上,你已經輸不起。
好在唐尚珺的高考之戰總算告一段落,他也將開啟自己新的人生。
從“高中生”到“大一新生”的蛻變,他走了足足16年。
相比十年前來廣州打工,他也坦言,這次感覺充滿希望,也更踏實。
只是,未來他要面對的路,要克服的困難,還很多。
和同學根本不是一輩人,也許年紀比老師還大,這樣現實的問題,都會擺在他的面前。
只是,他還是希望考研去清華,這還是他的一個夢。
他也深知,自己這個年紀,找工作難度很大,因此大學期間就計劃創業。
執著于心,坦然面對現實,這樣的唐尚珺,終于開始接地氣。
有這樣執著的精神,希望他以后創業也能成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