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第一次授銜,同年6大軍區成為呢12大軍區,再加上后來成立的福州軍區,一共13位大軍區司令員。
這些大軍區司令員有的在任時間并不長,像昆明軍區司令員謝富治僅兩年左右的時間就調走了,而有的卻持續了很長時間,比如沈陽軍區的司令員陳錫聯,濟南軍區的司令員楊得志,南京軍區的司令員許世友等等,他們大多在任超過了十幾年。
在特殊年代,很多大軍區司令員因為各種原因被撤了職。比如,王恩茂因為特殊時期,被迫離開工作20年之久的新疆,回到內地的一家工廠工作,兩年后又被調到地方上擔任地委副書記。
那么,他們在恢復工作后,有兩位卻從正職擔任了大軍區的副職,他們都是誰呢?
第一位陳再道
陳再道是紅四方面軍出身的一員猛將,也是劉鄧麾下的著名“三陳”(陳賡、陳錫聯、陳再道)之一。
他參加過黃麻起義以及鄂豫皖蘇區反“圍剿”作戰和長征,紅軍時期擔任過軍長一職,是徐向前麾下的絕對的猛將。
全面抗戰開始后,紅軍改編為八路軍,陳再道被任命為129師第386旅副旅長,給旅長陳賡當副手。在此期間,他先后參與指揮七亙村、黃崖底、長生口等戰斗,打出了386旅的赫赫威名。
后來,他擔任八路軍東進縱隊司令員,率部進入冀南,參加領導鞏固和發展冀南抗日根據地。
抗日戰爭勝利后,冀南縱隊被整編為晉冀魯豫軍區2縱,陳再道繼續擔任司令員,不過后來他留在了地方,擔任河南軍區司令員以及武漢軍區司令員兼湖北省軍區司令員。
1955年,他擔任了武漢軍區的首任司令員,到了1967年,爆發了“七·二〇事件”,他也因此而被撤職了。
1972年,一眾老將軍復出,其中就有陳再道,這個時候他已經63歲了。但是大軍區司令員顯然有難度,倒不是因為其他,關鍵每個崗位上都有人了。
于是,陳再道“空降”福州軍區,擔任了副司令員一職。1977年,鄧小平提議,68歲的陳再道再次被委以重任,任命為解放軍鐵道兵司令員。
第二位是楊勇
楊勇是赫赫有名的“三楊”之一,1930年參加了革命,參加了中央根據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以及長征,擔任過紅一方面軍第1軍團1師、4師政治委員。
抗戰期間,楊勇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686團副團長、團長兼政治委員,后來由晉西到達魯西,指揮686團取得首戰樊壩的勝利,領導開辟魯西抗日根據地,擔任過魯西軍區司令員。
解放戰爭期間,楊勇是劉鄧麾下的一員猛將,擔任過縱隊司令員以及兵團司令員。盡管他擔任兵團司令員有些爭議,有人不服,但他的確是文武雙全的將領,實力不容小覷。
建國后,他參加了抗美援朝,先后擔任志愿軍副司令員兼參謀長、司令員,他也是最后一任志愿軍司令員。
1958年10月回國后,楊勇任北京軍區司令員,后來還擔任過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不過楊勇并非第一任司令員,他是接替的司令員楊成武。
但是在特殊年代,他也被解除了職務。1972年,楊勇重新復出,出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不過這并非他的終點,不久,楊勇便被調往新疆工作,擔任新疆軍區司令員。
1977年夏,楊勇進京工作,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中共中央軍委常委、副秘書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