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段視頻在網上流傳開來,引發眾人深思。
9月1日,黑龍江省雞西市。
一位爸爸在大街上,一把火燒掉了孩子積攢成堆的煙卡。
現場畫面,看著都壯觀。
他說,我本來是不反對自己的孩子玩煙卡的,畢竟誰還沒有一個童年?
但是到了后面,這位爸爸發現事情跟自己想象的不一樣。
孩子開始成堆成堆地收集煙卡。
在街邊找不到,就拿家里的錢去買煙卡。
他還發現有的小孩,沒錢就找店家賒賬,甚至偷搶別人的煙卡。
為了不讓孩子誤入歧途,他決定一把火燒了這些煙卡,以絕后患。
該說不說,這種行為看著讓人有種說不出來的味道。
看著滿滿一大盒煙卡,被燒成灰燼,我想的是孩子如果知道或看到,心里會有多難過、憤怒,甚至是絕望。
這位爸爸,銷毀的可能不僅是煙卡,還有孩子的信任。
有網友說,雖然方法不好,但總不能看著孩子沉迷不管吧?
誠然,家長的初心是為孩子好,但是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卻讓人說不出個好字。
這么大一堆煙卡,媒體報道的標題中指出可能價值好幾萬。
咱就是說,羅馬也不是一天建成的,早些時候父親的管教去哪了?
當孩子開始對煙卡產生濃厚興趣時,就是沉迷的前兆。
但你沒有當回事,想給孩子一個毫無拘束的童年。
直到后面發現孩子可能會誤入歧途,這才開始慌了,這才開始想著管教。
可你又是怎么管教的呢?
一把火燒掉孩子的煙卡,企圖一下就把孩子掰正。
但這可能嗎?
任何壞毛病都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改變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改變的。
你覺得燒掉全部煙卡,就能一勞永逸。
那孩子沉迷于電視,你就砸掉電視嗎?
他沉迷于手機,你就砸掉手機嗎?
他沉迷于網吧,你能燒掉網吧嗎?
他愛上了抽煙,你能砸掉卷煙廠嗎?
他輟學和社會青年鬼混,你能掃平整個城市的混混據點嗎?
堵不如疏。
強行禁止是沒有意義的,錯的從來就不是物品,而是人。
念由心生,能控制孩子行為的,唯有孩子的自控能力。
而自控力的構建,離不開父母長期循序漸進地引導。
雞蛋由內打破,才是生命。
這樣霸權主義式的管教,不僅治標不治本,甚至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所謂的青春期叛逆,不就是這樣來的嗎?
講真的,很多孩子身上有壞毛病,壓根就不是孩子的問題。
更深層次的原因其實還是要回到他們父母身上。
就拿前兩天網上爆出的“男孩偷窺女廁”事件來說吧。
事情發生在8月22日,河南寶豐縣萬象天街一火鍋店。
一女生和男友吃火鍋到一半,要上衛生間。
等她走進去沒多久,一個小男孩跟了進去。
女生聽到外面有動靜,低頭一看,就見男孩趴在門縫里往里偷窺。
這一畫面,嚇得女生當場尖叫不已。
小男孩聽到女生的叫聲,被嚇跑了。
之后,女生找到小男孩媽媽,希望她能夠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
誰知,這位媽媽不僅沒有任何歉意,而且語出驚人:
“我孩子又沒有摸著碰著你,看看你怎么了?”
很難想象,這是一位媽媽在得知自己孩子在女廁偷窺后,對受害者的態度。
在她眼里,自己兒子只是偷窺女生上廁所,沒有做出實際行動,就不算犯錯。
還有件事,跟這個很相似。
江蘇無錫,一寶媽帶著自己的兒子進健身房女更衣室。
更衣室門口有標語,異性兒童禁止入內。
該寶媽的行為,引發了更衣室其他女性的不滿。
有一個女生上前提醒寶媽,女更衣室不允許異性兒童進來。
面對女生的善意提醒,寶媽反應則十分激烈:
“孩子這么小,難道我把他放在外面嗎?”
“有本事你包場啊!”
這兩位媽媽,看似是在保護自己的孩子,實則是在害自己的孩子。
孩子還小,去女廁所很大可能只是覺得好奇,沒有別的不良想法。
但孩子不懂事,當家長的也不懂事嗎?
你的維護,給孩子傳遞了一個信息:
女廁所和女更衣室是可以隨意進入的。
古人云,種下什么因就結什么果。
如果再這么放任下去,孩子成人后犯下強奸猥褻罪被判刑,也不是什么危言聳聽。
惡的種子在發芽時就要及時掐掉,否則不堪設想。
學生扇校長耳光,這種事情你聽說過嗎?
今年6月份,韓國全州一名小學生無緣無故早退。
被勸阻后,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所有人都驚呆了。
監控顯示,這名小學生一邊罵臟話,一邊扇副校長耳光。
整整打了6巴掌,才停下來。
其間,他還咬副校長的手臂并吐口水。
整個過程中,副校長并未還手。
打完之后,這名小學生直接離開學校。
校方把這件事告訴了孩子家長,他的母親聞訊趕來。
然后,更離譜的一幕發生了。
孩子母親不僅沒有道歉,反而把班主任打了一頓。
班主任無奈之下,選擇報警求助。
據報道,該小學生轉了好幾次學校,都是因為惹事。
但他仍然不知悔改,到處打人。
孩子母親更是囂張:
“我家孩子有什么錯?還不是你們學校管理不到位?!”
孩子打了校長,鐵證如山,卻還能把錯誤歸于校方身上,真是太逆天了。
顯而易見,與打校長的男孩來說,男孩母親病得更重。
在你培養下,孩子心中完全沒有尊師重道的概念。
等孩子長大后,有一天把巴掌抽在你的臉上,也不要責怪孩子不孝順。
這就是種惡因,結惡果。
孩子不良習慣的養成,父母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講一個發生在作家李笑來身上的真實故事吧。
一天,他去朋友家做客,發現朋友的兩個孩子一個窩在沙發里玩手機,另一個躺在床上沉迷網絡小說。
朋友一臉尷尬,說孩子不懂事。
李笑來卻打趣道:
“你自己平時是不是就愛抱著手機玩?要么就是在外應酬胡吃海塞?”
朋友點點頭,承認了。
后來,李笑來送給朋友一把吉他,叮囑他一定要在孩子面前多彈。
幾個月后,朋友激動地告訴李笑來,自從自己開始在家練吉他后,孩子們也奇跡般地不再整天抱著手機了。
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力量。
可在生活中,很多父母總會把問題歸結于孩子難以管教,從不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更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回家不是看手機就是玩平板,不是看電視就是玩電腦,于是把手機密碼改了、電腦密碼改了、平板藏了、電視遙控器藏了。
總在治標,但卻從沒想過治本。
問題從不在這些物品上,而是在自己的教育上。
我有兩個孩子,大的9歲,小的4歲。
家里的電腦、平板都是沒有密碼的。
手機解鎖密碼、支付密碼孩子都是知道的。
孩子電話手表里的零花錢是沒有限制的。
遙控器也一直是在桌子上的。
什么時候該看、什么時候不該看、看多久眼睛需要休息,什么錢該花、什么錢不該花,孩子自有安排。
不是不用操心,而是我無時無刻都在培養孩子的自控力。
自控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關鍵在于父母的引導。
是你定下的規矩和原則,你的耐心解釋和溝通,才一步步讓他變成了最好的模樣。
再講一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吧。
前兩天,家里有個拆遷戶親戚來串門,說著說著聊到了房子,親戚家因拆遷分了三套房子。
他們村里的人都分到了幾套房子,還有門面房。
房子分下來后,很多人就不上班了。
整天吃吃喝喝打打牌游手好閑,覺得這點東西人生就到頭了。
說到這些,親戚還很得意。
等親戚走后,我問兒子:
“你舅老爺家里拆遷分了三套房子,一毛錢沒花,我們家的房子是辛辛苦苦花了上百萬買到這里的,你羨慕他們嗎?”
我兒子說:
“我一點也不羨慕,因為他們除了房子之外什么都沒有,也不工作,混吃等死。
但我不一樣,我的人生是越來越向上的,我以后會越來越值錢。
過十幾年等我長大了,他們的房子只會成為一堆破磚頭,而我隨時可以買自己的新房子。”
看著9歲大的孩子說出這番話,我就知道這些年的心理教育有結果了。
林則徐曾說過一句話: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
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在我看來,對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言,心靈的構建遠比物質財富更重要。
摧毀煙卡,偷窺女廁、拳打副校長,表面上看是孩子的問題,實際卻是父母的問題。
孩子如同小樹苗,需要無數次修正才能長成參天大樹。
你要做的,不是等到事態發展到無法收場的地步后,放一把火一了百了,這樣只會顯得你很無能。
更不是在孩子犯錯時搖旗吶喊,說孩子干得漂亮,這樣只會顯得你很無知。
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陳鶴琴先生曾說:
“游戲是兒童的第二生命,游戲是人類的天性。
我們要讓孩子去運用雙手,睜開眼睛,張開耳朵,與大自然、大社會發生接觸,獲得具體的經驗。”
游戲,能夠更好地提升孩子的自控力。
有自控力的孩子,更有能力把握自己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