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筆者的小女兒第一天在成都上小學。中午一點過,家長群里接到班主任老師的緊急通知,讓家長們立即去接小孩放學。
比此前學校通知的放學時間提前了近兩個小時。
到了學校門口,已有不少家長圍在學校門口準備提前接小孩回家。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老太太來回在學校門口走動,情緒激動的大聲罵著XX部門不作為。這么熱的天為什么要讓學生上學,不像周邊其他多個城市,早已發(fā)布公告,學生延遲一個星期入學。
這只是今天中小學生在高溫下照常入學引發(fā)爭議片段中的一個。
網(wǎng)絡上,有學生在教室集體手拿扇子降溫的場景,有家長掏錢買冰塊送到學校教室降溫的,還有傳聞多名學生中暑后被救護車急救的......
這座城市中小學生冒著高溫正常入學,與周邊重慶、南充、遂寧、瀘州、自貢、內(nèi)江、眉山、樂山、廣安、達州、資陽、宜賓等城市延遲一周開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些家長擔心孩子在高溫下堅持上學對身體的危害。
同時也讓沒有像其他城市一樣延遲開學的教育主管部門經(jīng)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輿情沖擊。
傍晚,教育局相關負責人通過媒體解釋了為什么沒有像周邊其他城市一樣延遲開學:
“此前,8月29日,成都市氣象部門下調(diào)高溫橙色預警為藍色預警,顯示未來幾天將逐步降溫,因此全市中小學(幼兒園)秋季開學時間定為按原定計劃執(zhí)行”。
同時還在新聞中強調(diào),“9月2日上午10時,成都市氣象臺更新高溫橙色預警信號為高溫紅色預警信號,而今天正是全市中小學正式行課的日子”。
從上述澄清看,教育局作出不延遲開學看似是有依據(jù)的。
依據(jù)的是氣象部門所作的天氣預報。
而且開學第一天因為高溫出現(xiàn)的種種狀況,也是因為氣象部門在今天上午10點才將高溫橙色預警升級為高溫紅色預警。這個時候,數(shù)十萬計的學生已經(jīng)冒著高溫坐在教室里面了。
教育局以這樣的解釋為自己澄清,不能說一點道理都沒有。
氣象部門對近期天氣沒有作出準確的判斷,顯然是引發(fā)這次混亂開學的一個重要原因。
但如果這口鍋完全由氣象部門背,也不是很公平。
因為這么多年,氣象部門在很多人印象中不能精準的預測天氣并不是一件新鮮事。而且隨著全球氣溫不斷創(chuàng)新高,氣候形成越來越復雜,氣象部門也有理由為自己不能準確預報天氣開脫。
教育部門制定是否延期開學決策時應該考慮到氣象部門不能作出準確天氣預報的因素。
另外,雖然這次有多個城市因為持續(xù)的高溫作出了延遲開學的決定,同時也有成都這樣依據(jù)天氣預報作出不延遲開學的城市。但筆者就沒有看到由教育部門制定的學校是否延遲開學的相關制度。
哪種氣候下學校必須延遲開學,哪種氣候下可以不延遲開學,并沒有看到教育部門有相應的制度設計。
今天新聞說,成都市教育局要求各區(qū)(市)縣或?qū)W校根據(jù)《四川省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和防御指南》來實際做出包括停課停學、調(diào)整教學時間、暫停戶外活動等靈活安排。
《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和防御指南》這樣的指南,顯然是針對全社會,各個行業(yè)、各個群體。對于這樣框架性的指南,細化到中小學生這樣的未成年群體,顯然不會給出具體的指導性意見。
就像今天這樣在開學第一天高溫考驗下,一些老師可以停留在有空調(diào)的辦公室,少數(shù)私立學校教室也設置有空調(diào),但很多學校學生教室沒有空調(diào)。
學校老師和學生,不同學校的學生,面對同樣的高溫,不同的環(huán)境下,也有著不同的承受能力。
這些需要教育部門作出更細的學校應對異常天氣規(guī)則。
隨著全球逐步變暖,未來像今天這樣中小學生在開學第一天就經(jīng)歷了高溫帶來的沖擊,這樣的極端天氣相信會越來越多。
需要教育部針對學生制作出更完善、更科學的應對極端天氣指南,要考慮到高溫下很多學生是坐在沒有空調(diào)的教室中。(文玉伯)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