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個新加入我們知識星球的會員,是一個985大學的教授,向我提起他近一兩屆的學生面臨畢業都比較迷茫和失落。但他也給不了什么太好的建議,畢竟學校也并不教學生怎么賺錢。
我知道這種因找工作難導致的情緒感染,來自于近一兩年的經濟下行,我在知識星球也收到過不少類似的提問。
985畢業生也好,職場人也好,之所以感受到抑郁和窒息,從外部講是大環境不好導致,但從自身講,其根源卻是因為其從學生時代起就被灌輸了一些錯誤的觀念和價值觀。而這個社會真正的真相,不少混跡社會多年的職場人,也并未充分參透。
而這一點,其實就是導致很多人被收割,并致使心態失衡的底層原因。我們展開來聊一下。
以文章開頭大學教授說的985畢業生為例,這些學生能考上985,至少說明他們有兩個特質,一個是智商至少處于中上水平,另一個則是非常的自律。
說起自律,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就是但凡勵志類的電影,幾乎都取自于體育,或是高考之類的題材。
比如年初熱議的賈玲減肥的電影,再比如多年前的電影《背起爸爸上學》。
為什么勵志的電影會取自于這些題材?
因為只有這些題材,才會有自律能發揮作用的空間。
也就是,無論你是健身,還是面對高考,你都有一個非常明確的努力路徑,比如身體的訓練,刷題等等。
你有一個明確的假想敵,雖然它很強大,但你依然是可以依靠自律去一步步接近和達成目標的。
而到了社會呢?
這個假想敵就消失了。
不是假想敵太強大,而是你根本找不到假想敵,你面對茫茫的社會,你會發現你根本找不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你發現你過去引以為豪的優良特質,意志力,自律,在賺錢面前似乎毫無用處。
也許你大學期間非常自律的上課和自習,但臨近畢業可能就是因為大環境而難以找到好工作。也許你作為職場人在工作中勤勤懇懇,可裁員該來的還是會來。
甚至更讓人感到絕望的,就是你越勵志,越自律,反而被對手盤收割得越狠。
問題出在哪里?
就出在學生時代成功的經驗,自律也好勵志也好,并不適用于這個真實的社會,也不會讓你走上一條快速的財富增長之路。甚至反而會讓你變成被收割的羔羊。
那么,快速的財富增長路徑到底是什么?我們從一個例子說起。
假設有一個農民,每年種地可以賺10萬元,但一家生活開銷也要10萬,也就是沒有結余。然后他發現,如果他有一輛水車,他就可以節約挑水的時間,導致生產效率提升,于是每年可以多賺3萬元。
但問題在于,建造水車需要10萬元,而他沒有結余的存款可以建造。那么最佳的方式,就是借助貸款。
農民通過10萬貸款建造水車,并用每年多賺的3萬來償還貸款。
更進一步的說,農民發現了一個產生增量財富的機會。也就是水車造價,長期看低于水車所能產生的增量收益(3~4年以上),于是農民可以通過信貸來套利。
這是我們要說的第一層套利。
但第一層套利,其信貸償還由農民未來的勞動來承諾,但一個人的勞動是有限的,也就是借助信貸套利的規模也就有限。
并且,這里其實還有一個問題沒有解決。
就是銀行憑什么相信一個每年沒有任何結余的農民能夠償還貸款?如何相信農民對于水車提升效率的判斷是正確的?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就要說起我們的第二層套利。
假設一個中產知道了這個事情,并且以其自己的收入做擔保,能輕松貸款10萬元。
于是他就找到農民,和他簽署一份協議(學名又稱融資租賃),內容是中產向銀行貸款10萬并造好水車并租給農民使用,租期10年,農民每年付2.5萬元的租金(自己結余0.5萬),10年后水車贈送給農民。
10年農民創造的增量財富是30萬,假設銀行收取利息2萬,那么分配方式就是銀行賺2萬,中產賺13萬,農民賺15萬(每年0.5萬結余*10+水車10萬)。
注意,在這個模式里,中產的收入和其勞動付出是解耦的,也就是中產沒有付出任何勞動或資源。因為錢是銀行提供的,水車是工人造的,勞動產出是農民提供的。
甚至于,中產還可以在金融市場上把這筆10年期的25萬租金收入的租賃單(類似債權資產)賣掉,直接折現到當下的20萬,再歸還銀行本金10萬,就能快速回籠10萬元利潤。
然后,中產只要找到足夠多的農民,簽署足夠多的協議,然后在金融市場轉讓,就可以快速的積累出巨大的財富。
但在這里要注意,中產積累財富的過程是要借助信貸的,而一旦上規模,中產就要設立企業,此時信貸就和中產的勞動解耦,并和企業持有的凈資產規模正相關。比如銀行調查后設定資產負債率上限50%。然后財富積累才可以依此開始滾雪球。
假設這家企業用100萬,一年通過周轉可以賺來10萬,我們就稱其資產回報率為10%,學名ROA = 10%。
如果企業利用50%負債率上限再申請100萬5%利率的貸款,這貸款也能賺來10萬,歸還利息后還剩5萬。
也就是在利用信貸的情況下,企業的資產回報提升到了15%(原有10萬+信貸賺取的5萬)。學名ROE = 15%。
巴菲特對于其投資的企業,要求是ROE必須長期超過20%。
為什么要長期?
這是因為市場存在競爭,而只有長期的20%,才說明企業是有排除競爭對手的護城河的。
知識星球的同學也應該經常能在我們的星球提問中看到,有一些企業主提問時,會特地提到賺錢持續的時間。比如現在年賺1000萬,但只敢保證3年。
為什么?
因為有市場競爭。當你找到一個賺錢的生意閉環,幾年內就會有無數競爭對手涌入,然后把利潤卷得毛都不剩。
基于這個困境,然后市場就演化出了第三層套利。也就是收割和掠奪。
回想文章開頭的例子,為什么是農民創造增量財富,而中產決定財富的分配?
因為這是中產組的局,在這個局里的任何一種交易,都是中產發起并雙方自愿的,也就是中產的交易對手盤,是認為對自己有利才進行交易的。
那么我再問一個問題,中產分配給自己的收入,能超過農民創造財富的上限嗎?
答案是可能的。
前提是引誘農民做出錯誤判斷。也就是農民以為自己能賺錢并進行交易,結果到最后發現自己虧損。
此時中產的收入來自農民的虧損。
比如說巴菲特在2007年拋售中石油,在巴菲特賺取大量利潤的背后,就是其對手盤的虧損。
那么,在收割式套利的方式下,既然收割者的財富來自于對手盤的虧損,那么收割者也就根本不關心增量財富的創造。
因為他實施收割的核心要義,在于引誘對手盤做出錯誤判斷。
而收割者實施收割的底層邏輯,本質在于信息差。
舉個例子,假設農民種蘋果的成本是每個1元,但不知道種完收獲之后能賣什么價而不敢耕種。
這時收割者找到農民說,我愿意以收獲期每個2元的價格收購。并簽署期貨交割單。那么農民認為自己可以鎖定利潤,也就放心去耕種了。
但真實情況,很可能是收割者提前預知會有較大概率的氣候災害導致蘋果減產。
那么結局就是,蘋果減產導致價格上漲。
此時收割者可以把期貨單直接在期貨市場上高價賣掉兌現利潤,而不用自己真的去收購。
那么和他簽協議的農民呢?如果僥幸躲過災害,也就是漲價部分被收割者拿走,這還算好的;如果不巧剛好在受災中心導致顆粒無收,農民為避免違約也不得不去期貨市場上購買他人掛高價的期貨買單來進行交付。此時就是農民的凈虧損。
所以,第三層套利的關鍵,就在于誰掌握更多的信息。
知識星球的同學都知道,我們在2021年底拋售新能源,2022年底抄底四大行,2023年拋售京滬房產。都是因為從數據層面發現了市場的拐點。這些都是靠數據算出來的。而這些判斷都和當時的主流輿論相悖。
而市場上,和我一樣通過數據計算的投資客,還有很多人。比如下圖是上海居民存款同比增速。說明有不少有錢人都是在2022.10~2023.8在樓市套現的,且套現資金除歸還貸款外,依然造成了存款增速的猛漲。
知識星球的同學都知道,我掛牌的時間點正是2022年10月。
也正是在2023年2月,我寫了下面這篇文章,建議大家賣房。和上海居民存款增速頂點完全一致(同比增速近25%)。
我當時在出售和寫文章時,并不清楚其他的上海投資客和我采取了幾乎相同的時間段在樓市拋售套現,上面的同比增速圖,我也是事后回看才發現大家都是在同一時間套現的。
這說明大家基于數據的判斷,是基本一致的。但回想起當時市場上買房抗通脹的聲音,確實是會引誘買房者做出誤判的。
好了,綜上來總結下,快速的財富增長路徑到底是什么?
根據第一層套利法則,財富增長一定要和你的勞動解耦。
根據第二層套利法則,你始終要在市場不斷感知和尋找增量機會,并組局通過周轉和信貸滾雪球擴張。至于方法論,可以參照我下面這篇文章。
根據第三層套利法則,在金融市場你必須掌握足夠有效的信息。只有跟蹤和掌握數據你才能掌握確定性,然后才能收割不掌握確定性的對手盤,而不是被收割。
所以,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很多人之所以感到壓抑和窒息,在于你無論怎么自律,無論把工作做的多好,在下行期你都無法阻擋收入的下滑。無法確保自己不失業。因為局不是你組的,你并不直接面對市場。
所以學生時代的自律和奮斗經驗,在社會上沒有意義,你找不到行進的方向。
一個剛畢業進入大廠并長期996,花十年時間從P5升到P9的研發同學,在他的每一次晉級,每一次績效獎勵,每一個階段都是贏的,但最終他卻輸掉了他的整個人生。因為在他精力最旺盛的10年,他對市場的感知積累,為零。
最后他發現,他的所有晉升,榮譽,不過是直接面對市場的規則制定者哄騙和激勵牛馬的障眼法。
而貼合市場,研究市場,并不斷尋找交易機會,無論是在增量的商品市場,還是存量的金融市場,都是你脫離勞動限制,獲取爆發式財富增長的唯一正確的路。
后記:
上周六,上市公司二季報披露期結束。我統計了滬深300和中證500這A股最大的800家公司的總體營收增速,并和2020~2023二季度做了對比,文章發布在知識星球。統計這個并非為了炒股,而是為了獲取獨立于統計局和央行數據之外的第一手市場信息,以獲知當下真實的經濟狀況以幫助我們做決策。
由于上市公司各家的財務數據統計都是各自獨立完成,且由審計公司核驗后發布,盡管有個別公司可能會有造假,但800家公司匯總后,這種造假的誤差就可以縮小到一個可接受的范圍。因此這份數據非常真實,可以和GDP等數據相互驗證。也屬于我們文中所說的,掌握對手盤不了解的市場信息。所以知識星球沒看過的同學可以去看一下。
回過頭看文章開頭的問題,很多人的窒息感和無力感來自于對現實的無可奈何,根本原因在于大部分工作本身就是沒有意義的重復勞動。越努力反而被收割的越狠,所以很多人選擇躺平摸魚擺爛來對沖。
但這樣搞下去,整個社會的撕裂也將愈演愈烈,但我們沒辦法改變他人,我們只能從最開始,就選擇那條最正確的路。
這條路雖然難走,但只要方向正確,就不怕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