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青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次子,1923年11月出生于湖南長沙縣板倉楊家。他童年時代的經歷和哥哥毛岸英相比,除了沒有坐過牢,基本相同。母親慘遭殺害,他們流浪街頭,在社會的最底層受盡欺凌壓迫,這些遭遇使他自幼對反動派充滿了階級仇恨。上海灘上,他因在電線桿上書寫一條“打倒帝國主義”的標語,被巡捕毒打致傷,落下了耳聾和腦震蕩后遺癥,終生深受其苦。
毛岸英、毛岸青合影
1937年,岸青和哥哥在黨組織的安排下經法國去蘇聯學習。哥哥化名楊永福,他化名楊永壽。蘇聯的生活與他們在上海的流浪生活相比真是天壤之別。他好像一下子進入了一個新世界。有一首贊美社會主義蘇聯的歌曲,唱出了岸青的心聲:
它多么遼闊廣大,有無數的田野森林;這里的人民當家作主,他們驕傲地互稱同志,互相尊重,充滿自信,無尚光榮;他們熱愛和平,追求著和睦、幸福,這里沒有壓迫,沒有剝削;每個人都要工作,每個家庭的生活都有保證……
岸青和哥哥進入的國際兒童院,生活更是舒適,蘇聯政府和人民對他們十分關懷、愛護,提供了種種優越條件,使他們感到無比的幸福。
毛岸青與邵華
岸青先后進入莫尼諾國際兒童院和伊萬諾沃國際兒童院,在蘇聯十年制的學校里完成了高中學業。在學校里,他和哥哥一樣發奮讀書學習,不甘落后。
兒童院豐富多彩的課余生活為每個孩子的全面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岸青有許多愛好,在眾多的興趣小組中,他選擇了繪畫,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基本技巧,學會如何欣賞不同風格的繪畫大師的杰作。50年代,他在病中就常以畫畫來調理情緒,休養身心。
岸青也喜歡音樂,特別愛好彈鋼琴,宿舍里或者活動室里常常能聽到他的琴聲。在兒童院的中國孩子中,蔡和森的女兒蔡轉的手風琴拉得是最好的,鋼琴也彈得不錯。兒童院搞演出或平日里大家聚會搞活動,蔡轉算得上是“首席演奏”。而毛岸青的琴聲博得過蔡轉的喝彩,她對岸青在彈琴方面表現出的能力非常欽佩。
但是,岸青最傾心的還是國際象棋,他在這方面表現出不同尋常的天賦。眾所周知,蘇聯的國際象棋具有世界一流的水平,這項運動在蘇聯國內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這方面的書籍、雜志也很多。岸青除了學習文化課以外,看得最多的是國際象棋方面的書籍,他不是一般的瀏覽,而是研究,背了許多棋譜。他著迷的時候,可以廢寢忘食。人們有時會看見他手里拿著棋盤,腋下夾著棋譜,一旦突然想起一著好棋,即便是在行路也會停下,鋪開棋盤,把對局擺出來。
周恩來夫婦與岸英、岸青合影
1945年衛國戰爭結束,岸青也高中畢業了。這一年,蘇聯恢復了沙俄時代的成人考試制度。成人考試的內容之一是用俄文寫一篇文章,要求不能出現五個以上的文法錯誤,否則就不合格,不能接受高等教育。
岸青所寫文章的題目是《給朋友的一封信》,老師在閱卷中發現這篇文章的文法錯誤遠遠超過了五個,但是它確實寫出了作者的真情實感,把回國報效祖國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岸青的文章破例得了5分,并且還被推薦給伊萬諾沃市的廣播電臺廣播??荚囍?,他進入莫斯科東方文化大學學習英語。
1937年,岸青和哥哥到蘇聯后,兄弟倆合拍了一張照片托人帶給遠在延安的父親,并且寫了一封信,報告他們在蘇聯的情形。照片上的他們,都穿著圓領羊毛套衫,頭戴法蘭西小帽,岸青的眉眼口鼻酷似他的母親。父親看到照片和信以后,興奮之情難以言表。從此,父子之間中斷多年的音訊又聯系上了。
毛岸英
1946年初,哥哥岸英回到父親身邊,詳細地敘說了十多年來他和弟弟所經歷的一切,也將岸青的傷病告訴了父親。父親深愛兩個兒子,對于他們所受的苦難有一種內疚之情,尤其是岸青。父親當即揮毫,給岸青寫了一封信:
岸青,我的親愛的兒:
岸英回國,收到你的信,知道你的情形,很是歡喜??匆娔愀绺?,好像看見你一樣,希望你在那里繼續學習,將來學成回國,好為人民服務……
父親非常希望能用遲來的父愛撫慰兒子遭受創傷的心靈和身體。岸英在莫斯科上大學期間,不斷得到父親的來信,他的每一點滴進步都使父親歡欣鼓舞。1947年9月12日,毛澤東在給岸英的信中說:“永壽這孩子有很大進步,他的信寫得很好。復他一信,請你譯成外國語,連同原文,托便帶去?!?/p>
不久,毛澤東又寫信給岸英說:“告訴你,永壽回來了,到了哈爾濱。要進中學學中文,我已同意。這個孩子很久不見,很想見他?!?/p>
毛主席與岸青、邵華合影
岸青在蘇聯沒有能夠完成大學的學業,1947年,他的精神狀態已經無法保證繼續學習了。哥哥走后,他仍住在莫斯科的“柳克斯”旅館,為了照顧他,原來同在兒童院生活的中國同學陳祖濤、劉莫陽搬去和他同住。后來,王稼祥同志去蘇聯,得知岸青的情況,經請示決定送他回國。
新中國成立后,岸青到了北京,他的病體復原得不錯,能夠從事工作,被安排在中共中央宣傳部馬列主義著作編譯所,給一位在延安時代就很有名氣的俄文翻譯家當助手。岸青對翻譯工作很投入,并顯示出他在這方面很有才干。當時,報上常能夠看到他和翻譯家共同署名翻譯的文章,他也獨自翻譯過大塊的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顯著的版面上,他還參加翻譯了斯大林的著作《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等五六本書。
但是1951年,由于哥哥犧牲的刺激等緣故,岸青病倒了,而且病情比較厲害。他給父親寫信,信中敘述自己的思維活動,說腦子里總有一個“小家伙”擺布他,有時讓他跳進水里去,有時又對他有說有笑。這個“小家伙”在他的腦子里搗亂,躲也躲不掉,沒有它又覺得寂寞。
毛岸青
岸青的病使父親非常難過和著急,他曾經對身邊的工作人員說:“我很同情岸青,他很小就和岸英流落在上海街頭,受盡了苦難,幾次被警察打過,對他的刺激很大?!?/p>
在北京治療了一段時間后,父親不得已決定送岸青到蘇聯治療,住在位于莫斯科高爾基大街的一家醫院里。病情好轉后,岸青又回到東北,在大連療養數年。
1960年,在父親的支持下,岸青和邵華結婚,美滿的婚姻使他的生活從此充滿了陽光。1962年春,岸青攜妻子回到父親身邊,把家安在北京的西郊。
1970年,他們的兒子毛新宇出生了,岸青視兒子如掌上明珠,夫妻合力,培養兒子成人、成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