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中國衍生品市場與風險管理》
張翔 李正強 編著
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衍生品市場已經走過跌宕起伏、艱難探索的發展初期,少了彷徨,多了自信;少了青澀,多了成熟。習近平總書記也多次強調,教材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教材建設是鑄魂工程。教材是學校教育教學的基本依據,是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問題的重要載體,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實現教育目標不可替代的重要抓手。當前,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更加不確定性的未來,如何加快期貨衍生品市場以及后備專業人才建設,滿足各類經濟主體風險管理需求,成為期貨人必須回答的課題。
本教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系統梳理了中國多元化、多層次、開放型的衍生品市場,介紹了中國大宗商品和金融衍生品市場,分析了衍生品的創新及衍生品交易可能產生的風險、損失以及風險管理方法,并增加了“期貨服務實體經濟”“‘三農’與鄉村振興”“金融產品創新”等專題。總之,本教材以年代“簡筆畫”形式勾勒出中國衍生品市場的發展簡史,使我們對中國衍生品市場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相信中國衍生品市場將越發展越好。
作者簡介
張翔
作者
教授、博士生導師,金融學院證券與期貨系教師,西南財經大學國內合作與發展處副處長,大數據研究院副院長,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省級高層次人才計劃和校級高層次人才計劃入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資產定價、衍生品與風險管理、金融科技與大數據等。近年來在國內外金融期刊發表論文二十余篇。在《期貨日報》《經濟日報》等發表評論性文章數十篇,出版專著一部,教材六部。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省社科基金重大專項及省部級橫向課題三十余項。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校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等。撰寫的相關資政報告獲得國家領導批示。
李正強
作者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高水平對外開放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中共十九大黨代表(金融團),大連市榮譽市民。從1989年7月參加工作起,在中國農業大學(原北京農業大學)農業經濟管理學院任教;1993年10月至2020年6月,在中國證監會系統工作,歷任機構部副處長、基金處處長、基金監管部副主任、主任,中國銀河證券股份公司黨委書記,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副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大連商品交易所總經理、黨委書記、理事長;2020年7月商調到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貿易學院工作。兼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碩士指導老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兼職特聘教授、資本市場學院特聘教授、東北財經大學博士生導師等。
本書目錄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目錄-
第1章 導論
引言
1.1 中國衍生品市場的整體框架
1.1.1 中國的場內交易市場
1.1.2 中國的場外交易市場
1.1.3 期貨結算機構
1.1.4 中國期貨市場監管架構
1.2 遠期合約
1.3 期貨合約
1.4 期權合約
1.5 交易者類型
1.6 對沖者
1.6.1 利用白糖期貨進行對沖
1.6.2 利用期權進行對沖
1.6.3 期貨對沖與期權對沖的比較
1.7 投機者
1.7.1 利用期貨進行投機
1.7.2 利用期權進行投機
1.7.3 期貨投機與期權投機的比較
1.8 套利者
本章小結
第2章 中國期貨市場
引言
2.1 期貨合約的規格
2.1.1 交易資產
2.1.2 交易單位
2.1.3 交割地點
2.1.4 交割時間
2.1.5 報價單位
2.2 期貨市場的運行機制
2.2.1 每日結算與保證金
2.2.2 平倉
2.2.3 競價交易與價格變動限額
2.2.4 期貨價格收斂
2.2.5 限倉制度
2.2.6 清算機制
2.3 交割
2.3.1 實物交割
2.3.2 現金交割
2.4 交易類型
2.4.1 交易所經紀人類型
2.4.2 交易指令類型
2.5 遠期合約與期貨合約的比較
2.6 期貨價格形成機制
2.6.1 投資資產與消費資產
2.6.2 期貨定價方法與假定條件
2.6.3 期貨定價模型
2.6.4 商品期貨價格
2.6.5 我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定價因子
2.7 我國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異質性波動
2.7.1 大宗商品期貨收益波動率分解
2.7.2 大宗商品期貨異質波動率分解
2.7.3 數據選取和估計
2.7.4 實證結果分析
2.8 制度與法規—《期貨和衍生品法》
2.8.1 《期貨和衍生品法》頒布背景
2.8.2《期貨和衍生品法》頒布意義
2.8.3 違規交易
2.8.4 業界解讀
2.9 會計和稅收
2.9.1 會計
2.9.2 稅收
本章小結
第3章 中國期權市場
引言
3.1期權類型
3.1.1 看漲期權
3.1.2 看跌期權
3.1.3 提前行使期權
3.2 期權頭寸
3.3 標的資產
3.3.1 股票期權
3.3.2 利率期權
3.3.3 外匯期權
3.3.4 股票指數期權
3.3.5 黃金期權
3.3.6 期貨期權
3.4 交易中的關鍵詞
3.4.1 做市商
3.4.2 沖銷指令
3.5 交易費用
3.6 保證金
3.6.1 承約裸露期權
3.6.2 上期所銅期貨期權保證金標準
3.7 監管制度
3.8 稅收
3.9 場外期權市場
3.10 期權風險管理工具
3.10.1 期權的風險管理參數—Greeks
3.10.2 利用Greeks測評期權組合
本章小結
第4章 中國場外衍生品市場
引言
4.1 場外衍生品
4.1.1 場外期權
4.1.2 場外互換
4.1.3 信用衍生產品
4.2 交易報告庫(TR)的國際經驗與發展
4.2.1 全球場外衍生品市場概況
4.2.2 全球場外衍生品市場改革
4.2.3 全球交易報告庫(TR)概況
4.2.4 我國交易報告庫(TR)發展現狀
4.2.5 全球交易報告庫(TR)發展趨勢
4.3 商品類場外衍生品的應用
4.3.1 場外期權
4.3.2 商品互換
4.3.3 清算與中央對手方
4.3.4 國際市場的發展
4.4 金融類場外衍生品市場發展
4.4.1 金融衍生品與中金所
4.4.2 利率互換
4.4.3 貨幣互換
4.4.4 信用衍生品
4.4.5 權益類結構化產品
4.4.6 場外衍生品展望
本章小結
第5章 中國衍生品市場的共性與個性
引言
5.1 中國衍生品市場與全球衍生品市場的共性
5.1.1 中國衍生品市場與全球衍生品市場的發展規律
5.1.2 中國衍生品市場與全球衍生品市場的表現
5.1.3 中國衍生品市場與全球衍生品市場的金融化程度
5.2 中國衍生品市場的個性
5.2.1 中國衍生品市場的高質量發展
5.2.2 中國衍生品市場服務實體經濟
5.2.3 中國衍生品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與宏觀經濟影響
5.2.4 中國衍生品市場的系統性風險防控
5.2.5 中國金融衍生品和大宗商品衍生品的個性
本章小結
第6章 商品與能源衍生品
引言
6.1 大宗商品
6.1.1 農副產品
6.1.2 金屬
6.1.3 能源產品
6.2 大宗商品市場的基礎概念與理論
6.2.1 商品期貨價差
6.2.2 價差對期貨市場的重要性
6.2.3 價差與庫存管理
6.2.4 現貨溢價理論
6.3 能源產品現狀與展望
6.3.1 某交易所動力煤期貨及其運用案例
6.3.2 原油期貨合約要素
6.3.3 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
6.3.4 我國能源產品展望
6.4 大宗商品與國家戰略
6.4.1 能源戰略
6.4.2 農產品安全
6.5 大宗商品產業的案例分析
6.5.1 錳硅合金期貨助力大小企業共贏
6.5.2 非標標的期貨促進老牌焦煤企業轉型升級
6.5.3 歐洲能源危機及其啟示
本章小結
第7章 金融衍生品
引言
7.1 金融衍生品概述
7.1.1 由金融衍生品的定義可以看出, 它們具有四個顯著特性
7.1.2 金融衍生品的分類方法
7.2 股指期貨分析與策略
7.2.1 指數分析
7.2.2 基差與價差
7.2.3 交易策略與應用
7.3 國債期貨分析與策略
7.3.1 國債的利差
7.3.2 交易策略與應用
7.4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
7.4.1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概述
7.4.2 組織結構
7.4.3 發展歷程
7.5 我國場內金融衍生品及其交易規則
本章小結
第8章 服務實體經濟
引言
8.1 價格發現
8.2 套期保值
8.2.1 套期保值的基本概念
8.2.2 套期保值與點價
8.3 企業全周期風險管理
8.4 期貨市場與貿易商
8.4.1 期貨市場促進大宗商品貿易商轉型升級
8.4.2 國際市場上大宗商品貿易商的穩健發展
8.4.3 多方努力保駕大宗商品貿易商行穩致遠
8.5 中國期貨市場國際化
8.6 實體企業利用期貨工具的案例分析
8.6.1 通過商品期貨指數精確預測物價形勢
8.6.2 某銅業公司“點價套保”降低利潤波動
8.6.3 鋼企運用期貨穩價訂單對沖鎖價銷售訂單的風險
8.6.4 “商儲無憂”項目
8.6.5 中間產品期貨
8.6.6 甲醇期貨產品
本章小結
第9章 “三農”與鄉村振興
引言
9.1 中國農業經濟的地緣特點與歷史進程
9.2 精準扶貧與鄉村振興
9.3 “保險+期貨”模式
9.3.1 “保險+期貨”政策背景
9.3.2 “保險+期貨”運作模式
9.3.3 “保險+期貨”案例
9.4 衍生品在鄉村振興中的具體運用
9.4.1 龍頭合作社配套出資, 有力保障豬飼料成本
9.4.2 收入保險打造現代農業風險管理新模式
本章小結
第10章 產品創新
引言
10.1 碳金融
10.1.1 中國碳排放權交易
10.1.2 碳金融及境內外衍生品交易所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10.1.3 廣州期貨交易所的發展歷程與交易品種
10.2 天氣指數產品
10.2.1 天氣指數期貨國內外發展概述與天氣期貨產品
10.2.2 天氣風險和天氣指數期貨上市意義及對市場的影響
10.3 期貨資管產品
10.3.1 中國期貨資管市場
10.3.2 期貨資管與服務實體經濟
10.4 產品創新案例
10.4.1 碳排放權配額回購及碳排放權遠期
10.4.2 馬拉維天氣衍生品
10.4.3 天然橡膠“保險+期貨”項目
10.4.4 生豬養殖業“保險+期貨”項目
10.4.5 某期貨公司內蒙古玉米價格保險案例
10.4.6 期貨公司護航實體經濟
10.4.7 “雪球”產品
本章小結
第11章 衍生品重大金融損失與借鑒
引言
11.1 衍生品交易給企業帶來重大損失的案例
11.1.1 衍生品給金融機構帶來的重大損失
11.1.2 衍生品給非金融機構帶來的重大損失
11.2 給金融機構帶來的教訓和啟示
11.2.1 嚴格管理交易員
11.2.2 確保前臺、中臺以及后臺職責的分離
11.2.3 不可盲目地相信模型
11.2.4 以保守的方式記錄起始盈利
11.2.5 不要向客戶出售不適宜的產品
11.2.6 小心那些輕而易舉獲得的盈利
11.2.7 不要忽略流動性風險
11.2.8 在所有人都做同樣交易時應加倍小心
11.2.9 不能過多地用短期資金來滿足長期需要
11.2.10 市場透明度至關重要
11.2.11 管理獎勵制度
11.2.12 永遠不能忽略風險管理
11.3 給非金融機構帶來的教訓和啟示
11.3.1 理解你的交易
11.3.2 確保對沖者不變成投機者
11.3.3 要警惕將資金部變成盈利中心
本章小結
主要參考文獻
《中國衍生品市場與風險管理》
張翔 李正強 編著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出版
ISBN:978-7-5223-3206-2
定價:70.00元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投稿熱線|010-88190772
在線咨詢電話|010-8819164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