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銷售10年讓我學會抓住對方需求。
很多時候,我們都習慣于以己度人。比如說,某某幫助了我,我想著要報恩,于是請他吃飯。
然而,吃飯這件事對他來說可能本身就是一種負擔,因為他從來不喜歡交際。
怎么才能看出你的行為對對方來說是困擾還是好處呢?你就看他主動與否。
你是一只兔子,與狼交朋友,給他送一根胡蘿卜,人家是不接受的,所謂對人家好,其實只不過是你認為的好罷了。
這種自以為是的“好意”,有時候反而是一種負擔。
比如說我,如果你給我多吃肉,反而會讓我誘發(fā)膽結石。
所以啊,在對他人表示關心時,我們應當多考慮對方的真實需求和感受,而不是僅僅依據(jù)自己的想法去行動,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好意”而不是“負擔”。
如何判斷你的行為是對對方的幫助還是困擾呢?看他是否主動。
如果對方在你的行為中表現(xiàn)得主動,那么大概率是幫助;如果對方表現(xiàn)得被動甚至有些抗拒,那么可能就是困擾了。
一個不喜歡交際的人,你總是邀請他參加聚會,他每次都顯得很勉強,那你的好意對他來說就是困擾。
試想一下角色互換,如果你是對方,你會喜歡這樣的“好意”嗎?就像兔子與狼的例子,兔子以為送胡蘿卜是好意,但狼卻無福消受。
這種情景在生活中常見,我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卻忽略了對方的實際需求。
我也有個朋友,是回族,有一次我邀請他去我家吃飯,還特意準備了清真牛肉,結果其他人都吃豬肉,這讓他感到很不自在。
我原本以為自己是出于好意,卻忽略了他的感受,最終讓他感到困擾。
再來說我,之前有一段時間,我的朋友們知道我需要補充蛋白質(zhì),于是每次聚會總會為我準備大量的肉類。
但實際上,我的身體狀況不允許我攝入過多的肉類,否則會誘發(fā)膽結石,他們的好意在我這里卻成了負擔。
真正的關心和幫助,應該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不是以己度人。
當我們學會觀察對方的反應,了解對方的真實需求時,我們才能真正做到有意義的幫助,否則,即使出發(fā)點是好的,也可能帶來不必要的困擾。
看他是否主動,這就是判斷的關鍵。
希望這篇內(nèi)容能讓大家在幫助他人時,多一份思考和理解,讓我們一起學會真正地關心,讓好意不再成為負擔。
王濟帆私域創(chuàng)業(yè)第2761天(大健康變現(xiàn)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