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75年,清廷為應對西北軍事危局,特命左宗棠為欽差大臣,趕赴新疆督辦軍務,而此時他已是65歲的高齡。
但是,他就率領著麾下的6萬湘軍,在酒泉誓師后便抬棺西征,僅一年多久就收復新疆全境,并徹底消滅了阿古柏勢力,讓16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重歸華夏。
那么,左宗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他背后究竟有何高人指定?
先說左宗棠這邊的一些有利條件!
在1876年,左宗棠率領的這支清軍,可不是普通的冷兵器部隊,而是當時東亞最強大的近代化軍隊,清軍的武器裝備水平和西方軍隊相差無幾,比沙俄的武器裝備還要好。
在重機槍方面,以加特林十管機槍為例,每分鐘射速為200-600發子彈,俄軍直到第二年的俄土戰爭才得以裝備,再加上清軍配備的開花炮彈和普魯士后膛炮,直接讓阿古柏和沙俄傻眼了。
在進行收復新疆之戰前,左宗棠對于西征軍隊的武器裝備格外重視,為清軍采購裝備了26000支德制M1871型毛瑟步槍,以及其他先進的單兵和單位部隊武器裝備。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左宗棠帶領部隊西征,便需要軍餉和糧草補給,一方面維持軍中開支,另一方面保障軍隊士氣。
當時,晚清紅頂大商人胡雪巖,通過個人的經濟實力和信譽,分三次向外國銀行借款1375萬兩白銀,再加上清廷的其他地方借款,一共為左宗棠的西征籌措了近2000萬的軍費(前期)。
這里還有一個歷史冷知識,就是左宗棠在整個西征期間總花費,接近4500萬兩白銀,而其中的3600萬兩白銀,主要就用來發軍餉,以及花費后勤糧草上了。
說實話,左宗棠西征新疆,如果沒有胡雪巖等高干朋友的鼎力幫助,收復新疆之戰可能都會推遲甚至是擱置再議。
在西征期間,左宗棠自己還創造性地發明了商業運糧法,就近收購沙俄糧食數千萬擔,再加上清軍本身的屯墾,一下子就解決了缺糧的局面,保障了數萬清軍的戰斗力。
再說阿古柏部隊,雖然說背后英國沙俄和英國人的撐腰,便想著和清軍一決高下。
但是,其本身還是一群烏合之眾,核心以浩罕人為主,兵力大概有3.6萬人,配備80門大炮,以及1萬戰斗力很差的支援部隊。
別看阿古柏有80門大炮,但是炮兵的訓練非常低劣,真正投入到實戰,根本起不了作用。槍支也是十分混雜,和現在印度軍隊的武器裝備差不多,就是一圈萬國牌。
其中,阿古柏軍隊裝備數量最多的單兵火器,依舊是老式火繩槍,其次就是擊發槍數量(比如恩菲爾德線膛擊發槍,阿古柏軍隊裝備有8000支)和連發槍(英國造大概4000支),燧發槍并不多。
雖然說,阿古柏軍隊的戰斗力,確實不如沙俄和清軍,但是經過土耳其軍事教官的指導,還是比其他的中亞汗國軍隊的戰斗力要強的多。
不過,由于阿古柏軍中,有很多是被強征入伍作戰的、所以很多士兵隨時都會逃跑或者投降清軍,成為阿古柏軍的一顆定時炸彈。
特別是軍事素養,完全沒法和左宗棠麾下的這支清軍相比較,再加上他本人在新疆的高壓統治不得人心,左宗棠采取“剿撫兼施”的政策,進而迅速瓦解阿古柏叛軍。
同時,左宗棠還利用沙俄和英國的矛盾,進軍路線是先北后南,在籌措軍餉和調集精兵的同時,一鼓作氣進行快速度的殲滅戰,并在沙俄和英國介入新疆事務前,直接先滅掉阿古柏勢力,進而掌控新疆軍政主動權。
其實,阿古柏反動軍事集團,本身就是中亞的一群軍事難民,只是沙俄橫掃中亞的遺留品。
奈何當時西北邊疆局勢太亂,清廷抽不出時間和軍隊去應對西北戰事,阿古柏也才能渾水摸魚,差點就拿走了中國六分之一的陸地領土。
好在有左宗棠,好在有他的一群堅定支持者和追隨者,好在新疆最終得以重歸華夏!
所以啊,感謝左宗棠和當年清軍將士的拼殺吧!因為他們,我們才能在新疆吃著馕,吃著烤串,還有美輪美奐的新疆佳人,欣賞天山風景,馳騁在那拉提大草原!
最后,左公千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