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烏鴉。
隨著時間推移,“斯拉夫抽象藝術”我們是越來越難懂了。從俄烏戰事剛開時俄軍那不明所謂的作戰行動,到普里戈津半途而廢的“勤王”行動;而對面的表現也不遑多讓,所謂多次X季反擊,一次不如一次,現在逐漸到了明明不“反擊”打得還挺好,越“反擊”越助長俄軍在烏東推進步伐的格局。然而,就在這么個背景下,烏克蘭方面突然直接“反擊”俄羅斯本土,幾乎晃斷了所有人的膝蓋。
西爾斯基
而這東斯拉夫二兄弟在此役的操作,更是抽象藝術之集大成者。俄羅斯面對對方“前所未有”的騎臉直接大舉反推本土,主力部隊跟沒事人似的繼續在頓涅茨克推進,絲毫沒有馳援本土的意思;而烏軍則在不斷“添油”的情況下,短短幾天后就遲滯了初期的快攻勢頭,反而在俄境挖起臨時防御工事來。
如此種種,讓歷史悠久見多識廣的東大人民,一時也整不明白這哥倆在玩些什么很新的東西:“圍魏救趙”?“澶淵之盟”?“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哪個看著都有那么點像,但一細看哪個又都對不上。
1
8月6日,烏克蘭僅有的機械化部隊,一頭扎進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在普京主持的兩次緊急會議上,格拉西莫夫先是報告稱,這股烏軍不過裝備了7輛坦克和53臺裝甲車,總數幾百人的規模。后來戰報更改成了烏軍大約有1000到2000人左右的規模,并稱在剛開始幾天的戰斗中,烏軍就有315人傷亡,至少100人陣亡。
確認已經出現在庫爾斯克地區的烏軍番號
不過很快大家就發現,烏軍此次的投入遠不止此。因為出現在庫爾斯克的烏軍番號越來越多,起碼包括了9支正規部隊:第22、第24、第72、第88機械化旅,第80、第82空中突擊旅,第103、第150國土防御旅、第14獨立無人機作戰團,還有部分“外籍志愿軍團”:俄羅斯自由軍、格魯吉亞軍團等,總人數大約在1萬到2萬人之間(烏克蘭方面聲稱為2萬人)。
顯然這一次的,烏軍的這場“庫爾斯克戰役”,并不是去年“俄羅斯自由軍團”突入別爾格羅德一樣的小打小鬧;而是烏方一次真正的集團軍級進攻戰役。
俄軍支援部隊遭遇打擊
短短4天的時間里,烏克蘭利用“偵查破壞小組”探路、機械化部隊跟進的方式,一路突進,很快就占領了可觀的俄羅斯土地。烏軍還以圍點打援、遠程轟炸的方式,阻截了俄軍的支援部隊,甚至用FPV就打掉了俄軍的1架米-28和1架卡-52直升機,這也成了現代戰爭歷史上,FPV對武裝直升機的“首殺”記錄。
截止到烏鴉發稿時,烏國防部宣布,已經占領了俄羅斯1250平方公里的土地和至少92個定居點。烏軍一方面繼續鞏固現有占領的土地,另一方面向3個方向同時發展攻勢。
烏克蘭FPV擊落俄軍米-28
第一個方向是西部的克雷涅沃城。戰前這里大約有6000人居住,沒有永久性的堅固防御工事。烏軍占領了城鎮東邊的大部分區域,逐步向城內推進。克雷涅沃不僅可以作為烏軍繼續前進的樞紐,而且它的西側不遠處,就是庫爾斯克州內的一條大河謝伊姆河。
橫跨這條河流,俄羅斯之前修建了3座交通橋梁,在戰時它們成為了重要的補給線。橫亙在這條謝伊姆河南部的,是大約67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此地俄軍大約駐扎了2700人。隨著烏克蘭加強攻勢,通過駐扎在(烏)蘇梅州內的“海馬斯”火箭炮,以及遠程投彈的蘇-27、米格-29、普通火炮發射的美制陸射SDB小直徑炸彈,已經徹底炸毀了這3座橋梁。這意味著俄軍在這里只能暫用浮橋和船只進行后勤運輸,南部的這一塊俄領土以及2700多名俄軍存在被隔絕包圍的風險;當然主交通線的毀壞也同時會阻滯烏主力向南的突進速度,俄方后勤和烏軍進攻誰更能克服這一困難將成為該局部形勢發展的一大關鍵。
被摧毀的橋梁
在戰線的中部,利戈夫、庫爾恰托夫是目前烏軍的主攻方向。8月18日,烏軍已經推進到了利戈夫郊外南18公里的城鎮,在利戈夫主持新聞節目的俄羅斯記者,已經能夠聽到隆隆的炮聲。戰線的東部,由于開戰僅僅三天之后,烏軍就拿下了重要的邊境小城鎮蘇賈,這里現在已經被烏克蘭此戰的人員和物資集散中心。
這里的烏軍正在向基里方向進攻,同時尋找機會給戰線中路的俄軍“包餃子”。不過由于意圖太過明顯,他們也遭到了俄軍的強力反擊。在8月20日的一次軍事偵察行動中,烏軍出動了7輛BTR步戰車,結果其中至少4輛被摧毀,大量軍事人員被俘。烏軍現在已經調整了戰術,采用小股部隊滲透的方式進行試探。俄烏在庫爾斯克州的攻防行動從20日左右也開始轉入較為僵持的局面。
戰事開始階段集體投降的俄軍部隊
總的來說,前期烏軍的突擊行動,讓俄軍措手不及。俄方對烏軍攻占區域支援的部隊,多是缺乏實戰經驗的義務兵、退伍軍人組成的志愿者。在北約態勢感知體系的加持下,這些部隊的動向被烏方早早獲知。
盡管已經經歷過了將近三年的戰爭,但是俄羅斯的電視臺似乎仍不知保密的重要性。電視臺里居然無所顧忌地播報著俄軍通過公路向前支援的畫面。
被摧毀的俄軍支援部隊卡車
坐鎮后方的烏克蘭炮兵部隊怎么能放過如此的機會,很快俄羅斯的“一字長蛇”車隊就迎來了炮火洗禮。車輛被擊毀的地方,距離電視臺的報道地段也不過只有幾公里遠。俄軍當時至少進行了3輪公路支援,但無一例外遭受了慘重損失。甚至一個卡車車隊的步兵還沒來得及下車,就被“海馬斯”的數萬枚鋼珠打成了篩子。這些視頻都是俄羅斯一方拍攝的,被不少俄“熱心網友”上傳到了網上。
這似乎是又一次俄方的“拉胯表現”,不過這次的原因倒是不那么讓人奇怪。
第一,俄軍之所以在烏克蘭東部進展緩慢,是因為這里的城市群大多已經被烏克蘭修筑成了永久性防御工事,至少花費了10年時間構筑它們,俄軍才不得不花大力氣一點一點地啃下來。而俄庫爾斯克州內并無實質性防御設施,這里沒有龍牙、沒有地雷陣、沒有反坦克壕溝,烏軍此番確實是派的精銳而來,機械化部隊可以在大平原上肆意馳騁,這才得以復制了一把二戰德軍式的“閃電戰”。
進攻庫爾斯克的烏軍
第二,俄羅斯前期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了疏散平民上。根據俄方信息,至少有上萬名庫爾斯克平民從當地撤離。而撤離過程,牽扯到占用人力和運輸工具,這使得俄軍的反擊動作不得不因此推遲。第三,不同于在烏克蘭領土上作戰,庫爾斯克畢竟是俄羅斯自己的領土,重火力那是不能隨便用的,投鼠忌器,限制了俄軍的火力輸出。
但是,如果說俄方抽象,那對面烏克蘭表現也十分抽象,而且抽象得更加讓人難以理解。
2
8月15日,庫爾斯克攻勢開始大約10天后,烏克蘭損失了一輛M142“海馬斯”。它被擊毀的地點位于烏克蘭的蘇梅州,距離庫爾斯克州大約11公里,離蘇賈大約22千米。盡管精心隱蔽在了森林地帶,但它仍然被俄羅斯的高空無人機發現,隨后被“伊(金)斯坎德爾”導彈精準命中。8月16日白天,被烏克蘭推上前線的S-125(“薩姆”3)固定式防空導彈被發現命中。
M142“海馬斯”被摧毀
這款防空導彈戰前一直是烏軍的制式裝備,在將近3年的戰爭中損失非常小。因為其裝備數量少,固定的部署方式,也導致它無法在前線發揮作用。8月16號的晚上,莫格利齊亞南部的森林地帶,烏克蘭損失了兩輛“海馬斯”。
遭殃的不僅僅是烏克蘭的炮兵,防空導彈部隊也沒好到哪里去。8月17日,烏軍的德制IRIS-T近程防空系統發射車,連帶著TRML-4型相控陣火控雷達一并被“伊斯坎德爾”導彈化為了烏有。這些防空導彈部隊明顯是為了掩護“海馬斯”以及地面機械化部隊的行動,結果沒掩護到,反而把自己給“送”了。8月17日,在兩個不同的地點的烏軍“愛國者”防空導彈連相繼被命中。
“愛國者”防空導彈被摧毀
至少7臺發射車被損毀,1臺AN/MPQ-65雷達受損。在被命中之前,“愛國者”還在瀕死狀態下發射了兩枚攔截彈,但沒有任何卵用。8月18日,烏軍一輛M270型遠程火箭炮被命中。M270使用的是和“海馬斯”相同的定向器,底盤不是輪式而是履帶式,所以造價更為昂貴,通行能力也更強。烏軍手里也只有20臺左右這樣的裝備,可謂相當稀有。
可見,到現在,雖然俄軍的“境內反擊”目前完全看不出能把入境烏軍“驅逐”出去的態勢,但在烏克蘭一側發動的反擊卻行之有效。
烏軍的火力投射、空域安全保障和物資輸送都要依托從蘇梅到庫爾斯克的公路,俄空天軍、戰略火箭軍、炮兵就把打擊的重點目標,都集中到了蘇梅州境內,以至于短時間內烏克蘭就損失了大量高價值的技術裝備。
烏軍損失的裝甲車
不僅如此,俄軍通過滲透、伏擊戰術,利用無人機、巡飛彈、直升機等摧毀了大量烏軍的裝甲車輛,“大毒蛇”、“斯特萊克”、PT-91、“挑戰者”、“羅謝爾參議員”、“悍馬”等等。可見為了這次的庫爾斯克戰役,烏克蘭已經投入了最后的戰略預備隊,這也是烏軍手里最后的機械化部隊了。
好了,至此我們可以說說烏克蘭方面最抽象的一個問題——他們到底在打什么?戰役意圖是什么?
初期烏軍攻勢迅猛,大家當時認為烏克蘭方面一定是要進行快速的縱深突進,盡可能深地威脅庫爾斯克腹地。當時有觀點認為烏克蘭是想切斷庫爾斯克州內,過境烏克蘭的石油天然氣管道。
但這其實并不成立。想要“切斷”天然氣管道,烏方只需要在自己的國土把閥門一關就行。
還有觀點認為烏克蘭是要占領庫爾斯克州內的核電站,并以此為要挾逼著談判桌上的俄羅斯讓步。該核電站位于庫爾斯克市以西40公里處的庫爾恰托夫。這座核電站在1977年投入使用,目前共有兩臺機組運轉。
但,且不說背后的美國對“涉核問題”一貫是反常地“膽小”,就說烏克蘭方面的能力,想要達到這個目標,如今來看也并不那么現實。
8月22日,俄方宣布核電站遭到了無人機的襲擊,因在事先做了充足的準備,無人機被成功攔截。庫爾恰托夫市市長伊戈爾·科爾蓬科夫稱,核電站還在運轉。
截至目前烏方對核電站的進攻就是這個水平。最初烏軍攻勢順利時,尚可說庫爾斯克核電站距離俄烏邊境“僅有60公里”,但現在來看,更應該說“還有60公里”,這打了10來天,雙方的攻防還是在圍繞蘇賈展開,以目前的戰況和戰線,烏軍想真正威脅乃至占領庫爾斯克核電站那還遠得很。
庫爾斯克核電站
而至于占領庫爾斯克城,那就更加不現實,烏軍在這條戰線投入超過2萬人不算少,但如果以庫爾斯克為目標那顯然又不夠多。俄烏戰爭的戰線長達數千公里,每一片區域的兵力部署規模不可能一致,借用美國“military land”的網站給出的數據,參考巴赫穆特這一雙方交戰較為激烈的區域作為參考,就會發現在巴赫穆特東部大約25~30公里的長度范圍內,俄軍就部署了第98空中突擊師、第106步兵師、第68裝甲團、第6“哥薩克”摩托化步兵團、第72摩托化步兵旅,總計兩個師兩個旅和兩個團,總人數大約為6萬人,平均每公里人數1000~2000人。
從蘇梅州出發,到庫爾斯克市,最近的兩條通勤線路,也需要至少86~130公里。如果烏軍打下的這一個突出部繼續擴大,當烏軍到達庫爾斯克市郊區,那么需要維持的兩翼寬度至少在以上。就算是把上述數據中的防御部隊人數砍掉一半,平均每公里500人,那么烏軍也至少需要6.5萬人來維持戰線的安全,否則很容易被俄軍從兩側包抄。
在二戰的第2次哈爾科夫戰役中,蘇軍就是因為犯了這樣的錯誤,導致哈爾科夫戰線南側的突出部在德軍機械化部隊的兩翼夾攻之下會師伊久姆,蘇軍20萬人被包圍。
(二戰第二次庫爾斯克戰役中,伊久姆突出部的蘇軍被包圍,損失20萬人)
除了維持戰線的烏軍人數不足,西方媒體預計烏軍如果要拿下庫爾斯克這樣的大城市,正面的主攻部隊至少應該在4~5萬人左右,還需要5萬人左右的預備隊。這個目標根本不是“烏克蘭下決心”就能實現的,至少需要背后的美國“下決心”來做,才有可能。
3
那么烏克蘭這是在搞些什么?
有大量支持烏克蘭的人認為,烏克蘭這是要打出“國際觀瞻”,給外界制造出一種烏軍有能力和俄軍一決雌雄的印象,從而讓西方國家把更多的戰爭資源投入到烏克蘭,但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許多從電報群里流傳出來的視頻都能夠證實,烏克蘭目前在庫爾斯克投入的是真正的機械化部隊。大量的軍人乘坐裝甲車,在坦克的掩護下進行突擊。而上一次烏克蘭投入這種級別的軍隊,還是在2023年的春夏大反當中。這也意味著,烏克蘭投入的是最后的機械化預備隊。
烏克蘭PT-91被摧毀,之前只損失了5輛
而烏克蘭此次作戰行動之所以出人不意,恐怕是“要騙過敵人首先要騙過自己”,很多烏克蘭人和烏克蘭“盟友”也不知情。當行動開始之后,許多烏東和烏南的前線部隊也感到意外,甚至表達了不滿,認為這純純是一場“豪賭”。相應的,“盟友”們到底會不會認不認可烏克蘭的選擇,進而給烏克蘭提供更多的實際支持,目前看來還不好說。
也就是美國,在8月27日,宣布再援助烏克蘭1.25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它們將以總統令的形式發放給烏克蘭,能直接從美軍的軍火庫中提取武器裝備,并且以最快的速度運抵烏克蘭,以彌補烏軍在戰場上的損失。 不過實際作為如何,還待觀察。
增援庫爾斯克的烏軍
還有一種觀點,烏克蘭是為了占領一部分的俄土地,來和俄羅斯談判乃至“交換”。這個想法不能說沒有合理性,但那是建立在初期烏軍“勢如破竹”的攻勢能夠持續,一舉奪取庫爾斯克重要區域的前提下。
須知到了現在,隨著戰事很快陷入僵局,作為“攻方”的烏軍,已經在原地構筑戰壕防御工事,這要是放在一戰時期還可以算是“攻勢”表現,這都21世紀了,你2萬現代機械化主力還要用壕塹“日拱一卒”來發動“進攻”?而與此同時,俄軍在庫爾斯克州也遠遠沒有轉入反擊,仍是明顯的防御姿態。你倆在這互茍是嗎?
但俄方茍得還有道理,烏軍茍個啥勁啊?就算想要做“領土交易”,現在烏軍占領的這一點村鎮是不夠當籌碼的,烏軍要真想“固守”這一點占領土地,實際真的沒有多大意義。
更重要的是,不管烏方的意圖究竟為何,俄方似乎并沒有很“重視”烏軍攻入自家本土的這次作戰,在這里投入增援的,主要還是義務兵、雇傭兵和小單位的特種部隊,俄軍主力仍然跟什么都沒發生一樣,繼續重點推進在東烏頓涅茨克方向的作戰。
美智庫發布的烏東俄軍攻勢情報
甚至,在烏軍初期“閃電戰”取得顯著戰果之后攻勢陷入遲滯的情況下,俄軍近日在烏東的推進可能還反而比攻擊庫爾斯克州的烏軍更迅猛一點,相比于烏軍還沒有看到進攻庫爾斯克城的直接希望,俄軍確實已經完全突破了外圍直逼紅軍村。
至少,如果烏軍在玩什么“圍魏救趙”,俄軍是完全沒有吃這一套的。相反,如果俄軍對庫爾斯克“被入侵”并不太上心就是要先收拾完烏東戰事,那進入俄境的這股烏軍精銳反倒危險了。畢竟你當時能勢如破竹就是因為庫爾斯克州缺少防御,俄羅斯“難守”你烏克蘭就不難守了?如果俄軍主力在沒有后顧之憂的情況下再來回援,這支烏軍不能指望臨時構筑的壕塹工事去守住如此狹窄的突出部吧?
這個背景下烏軍現在難進不退的位置就有點抽象。
從戰術上講,不管你站俄站烏站中立,烏軍這次突襲作戰的成功是應該被承認的。只是后續這個展開現在看來有點尷尬。
許多人將烏克蘭這一次發動的庫爾斯克戰役,比作二戰末期德軍發動的“阿登森林反擊戰”(突出部戰役)。但如果非要說相似程度,這次戰役反倒更像一戰后期的“皇帝會戰”。
阿登森林反擊戰德軍的主要任務,是給西線的盟軍致命一擊,只是受制于后勤,德軍未能達到最終的目的。反觀烏克蘭此次出動的兵力規模和武器裝備等級,只是利用了庫爾斯克州內的兵力空襲,打了一場“閃擊戰”,根本不可能扭轉烏克蘭東部和南部的整體戰線和局勢,更不可能重創俄軍。之所以說它和皇帝會戰很像,不僅是因為打法,也是因為面臨的困難。
皇帝會戰
當時德國使用“暴風突擊隊”,利用對方戰線薄弱的環節到處穿插迂回,在取得優勢的情況下,讓后續跟進的大部隊完成“掃尾”工作。這種打法和烏克蘭使用“滲透與破壞小組”到處穿插打卡拍照,營造無處不在的陣勢后,再利用機械化部隊跟進配合占領的打法,簡直就是一模一樣。皇帝會戰中,德軍利用這套戰法,在短短4個月的時間里占領了大量土地。但問題在于,其脆弱的后勤,導致德國的毀滅速度反而加快了:德國占領的土地越多,就要投入更多的資源,但是德國的資源幾乎已經枯竭了。
皇帝會戰中的德國“暴風突擊隊”
如果說烏方的行動有什么不同,那就是更加抽象更加迷惑。要烏鴉評價這次作戰的話,我愿意這樣說:
出人意料,行之有效;不明所謂,前途未卜。
參考資料:
俄軍總參謀長:約千名烏軍人員參加對俄庫爾斯克州的進攻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5043685928239657/?channel=&source=search_tab
- 澤連斯基稱“已占領”俄邊境城市蘇賈,烏媒:俘虜俄軍102人
- https://www.guancha.cn/internation/2024_08_15_744969.shtml
- 烏稱在庫爾斯克地區摧毀俄軍兩座橋梁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5954621555982884/?channel=&source=search_tab
- 烏方稱已完全控制蘇賈,俄發俘虜烏士兵影像,鳳凰記者進入庫爾斯克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3599829709996607/?channel=&source=search_tab
- 俄緊急情況部:過去一天在庫爾斯克州撤離720余人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3383683631104566/?channel=&source=search_tab
- 普京稱烏軍試圖襲擊庫爾斯克核電站,俄方已向國際原子能機構通報此事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5973737109848611/?channel=&source=search_tab
- 拉夫羅夫:普京已明確 任何談判都不可能!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05139027273187850/?channel=&source=search_tab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