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青牛君,熱愛中國茶,傾心傳世品。本文為原創作品,歡迎轉載分享。本文包含:寫作背景/原詩/注釋
寫作背景
元豐三年(1080年),經歷了“烏臺詩案”,險些喪命的蘇軾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石)團練副使。這一年,蘇軾44歲。
蘇軾一家老小二十余口,微薄的俸祿根本不夠養家,“饑貧相乘除”,“澹然無憂樂”。幸得朋友馬正卿幫忙,為蘇軾申請到了一片面積五十來畝的廢棄營地。生性樂觀的蘇軾帶著全家人清除殘根瓦礫,刈草割棘,種些農作物和果樹。因為這片營地在城東,所以,蘇軾為它命名“東坡”。轉年,大雪紛飛的寒冬,蘇軾又在這片營地上建起了自娛和待客兩宜的“雪堂”,并自號“東坡居士”。
《東坡笠屐圖》 李公麟(北宋,局部)
元豐五年(1082年)正月前后,蘇軾前往朋友家拜年,在經過桃花嘴(今大冶市桃花村)時,看到水天交融,風景靈秀,便上岸討了一杯茶喝。此茶清芬雋雅,口齒流芳,大感其妙。經向一位老者(“長老”)請教,得知此茶因長于桃花嘴而喚作“桃花茶”。蘇軾立刻向大冶長老討要了些桃花茶樹的種子,回去植栽在了“雪堂”周邊,并作本詩以記。
原 詩
《問大冶長老乞桃花茶栽東坡》
蘇軾(宋)
周詩記荼苦,茗飲出近世。1
初緣厭粱肉,假此雪昏滯。2
嗟我五畝園,桑麥苦蒙翳。3
不令寸地閑,更乞茶子蓺。4
饑寒未知免,已作太飽計。
庶將通有無,農末不相戾。5
春來凍地裂,紫筍森已銳。6
牛羊煩呵叱,筐筥未敢睨。7
江南老道人,齒發日夜逝。8
他年雪堂品,空記桃花裔。9
東坡煮茶圖(來自網絡)
注釋
1、周詩記荼苦,茗飲出近世。
周詩:指《詩經》。其中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2、初緣厭粱肉,假此雪昏滯。
厭:同“饜”,吃飽,滿足。粱肉:以粱為飯,以肉為肴,此處泛指精美的膳食。假此:借助,借此。雪昏滯:除去昏寐與積滯。陸羽《茶經》:“蕩昏寐,飲之以茶”。
3、嗟我五畝園,桑麥苦蒙翳。
桑麥:桑樹、小麥。蒙翳:覆蓋,遮蔽。
2017勐宋春韻(普洱生茶)
4、不令寸地閑,更乞茶子蓺。
蓺:同“藝”,種植。本句大意是:為了不讓土地有些許閑置,特向長老您討要些茶樹種子。
5、庶將通有無,農末不相戾。
庶:但愿。農末:農業和商業。古代職業排序為:士農工商,以商為末。戾:違背。
6、春來凍地裂,紫筍森已銳。
凍地裂:指土地開始解凍。紫筍:此處代指茶樹。森:茂盛。銳:此處指長出茶芽。
7、牛羊煩呵叱,筐筥未敢睨。
呵叱:大聲呵斥。筐筥:采茶的用具。方的為“筐”,圓的為“筥”。睨:斜眼看,此處指偷看。
8、江南老道人,齒發日夜逝。
江南老道人:蘇軾自稱。蘇軾有詩句“居杭積五歲,自意本杭人。”他修佛悟道,所以自稱道人。
9、他年雪堂品,空記桃花裔。
雪堂:蘇軾《雪堂記》:“蘇子得廢圃于東坡之脅,筑而垣之,作堂焉, 號其正曰雪堂。堂以大雪中為之,因繪雪於四壁之間,無容隙也。起居偃仰,環顧睥睨,無非雪者。蘇子居之,真得其所居者也。”
雪堂近影
我是青牛君,傾心打造傳世茶品。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涉侵權,請聯系刪除。祝各位讀者歲月靜好,生活精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