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上瘋傳一篇地產小作文,據說上面正在醞釀降低38萬億規模的存量房貸利率,還允許轉按揭,消息傳開后整個地產圈一下子熱鬧起來,地產股一片飄紅。
在A股市場,金地、天地源漲停,萬科A、濱江、中交全面大漲,港股中的旭輝、世茂、融創等一眾曾經暴雷房企漲幅更是超過了10%。
然而,靴子尚未落地,這種小作文也無法徹底扭轉市場風向,眼下,房地產市場的低迷程度前所未有。
01
最新的房企上半年財報出爐,在房地產蕭條的背景下,幾乎所有開發商利潤都在下滑,甚至連實力雄厚的央國企大佬也無法幸免,利潤大幅縮水,甚至有的轉盈為虧。
首先是“地產利潤王”華潤置地,2024年上半年,華潤置地的營業收入為791.3億元,同比增長8.4%,雖然營收保持了增長,但綜合毛利率僅為22.3%,已經是連續四年下滑。
其應占溢利為102.53億元,同比大幅下降25.37%,創下了五年來的最低紀錄。
再是央企巨頭、昔日的利潤王——中海地產,如今也難抵時代洪流。
今年上半年出現了營收利潤雙降的局面,營收同比下降2.49%,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23.54%,更為甚者,中海一直引以為傲的凈利率,也從上年末的13.35%下降到13.26%,低于華潤置地的15.82%。
之所以中海會在凈利率上落后華潤,原因在于過分依賴地產開發業務,該業務占總營收的94%多,而華潤占比是74%多,還有部分營收是商業收入,這個收入是中海的5倍。
在地產業務萎縮當下,第二曲線增長尤為重要,中海這塊短板急需補齊。
另外,還有央企招商蛇口,最新半年報顯示,其營收為512.73億,同比下降0.33%,而凈利潤為18.47億,同比減少51.41%。
至于新晉的地產一哥保利發展,歸母凈利潤也同比下降39.3%,創下近11年來這一數據的首次負增長,實屬罕見。
營收穩住,利潤下滑,已經成了頭部央企的新常態。
02
之所以這些央企紛紛陷入利潤困境,究其原因,其一誤判了形勢,2023年部分央國企積極拿地,認為行業即將企穩,但高昂的土地成本疊加市場的低迷,使得預期落空。
比如招商蛇口,今年1-7月僅投入88億拿地,而去年全年可是投入了867億元之多,拿地強度瞬間縮水,在形勢所迫下,正如其董事長蔣鐵峰公開說的,“不會盲目追高。寧可錯過,不能錯拿”。
拿地慎之又慎,以“安全為主”,已成頭部房企的共識。
另一個原因在于當下銷售端的疲軟,房子賣不動,只能降價去庫存,口袋里的利潤自然減少。
以中海地產在重慶的項目渝中云錦為例,賣了3年還剩500多套,如今直接從2萬/平降到1.3萬/平,去化速度一下子就起來了,還有中海在蘇州的一豪宅項目,從5萬/平降到3.9萬/平,市場馬上熱起來,在低迷的市場面前,終究還是繃不住了。
慎重拿地和降價去庫存,成了頭部央國企今年最鮮明的打法,唯有如此才能撐住營收。
03
相比之下,腰部的央企和國企面臨的挑戰更為嚴峻,部分企業甚至已經陷入虧損的泥潭。
虧損的央企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包括五礦地產、華僑城、中交地產等。
以央企五礦地產為例,今年上半年,公司收入僅為50.23億元,同比減少40%;凈虧損達到10.5億元,同比大跌277%,本來規模盤子就小,支出還高企不下,其中銷售營銷費用以及行政費用同比上浮1.4億。
更嚴峻的是,五礦地產的現金流狀況極為緊張,手頭的現金及銀行存款總額不到30億元,而一年內到期的短期借款卻高達154.66億元,這意味著公司難以覆蓋短期負債,且看背后的靠山五礦集團能給到什么程度的支持吧。
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性的國企如首開股份、金融街和萬科(混合制)等也同樣面臨嚴峻的財務壓力。
比如首開股份,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虧損19億元至24億元。面對如此巨大的虧損壓力,首開坐不住了,在廈門的項目不得不進行清倉大甩賣,拿地樓面價高達3萬元/平方米的項目,最終售價卻“腰斬”至1.5萬元/平方米。
這種以虧損換取現金流的做法,國企也無可奈何了。
04
傾覆之下,焉有完卵。
目前房地產行業正處于前所未有的困境中,究其根源,主要在于市場需求的持續疲軟。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全國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為4791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9.0%,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1.9%;新建商品房銷售額為47133億元,同比下降25.0%,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26.9%。
強如龍頭央企,亦或是地方國企,都面臨著巨大的利潤壓力和財務挑戰,如果一個行業連巨頭公司都遇險,那就真的病到根處了。
未來的地產行業是觸底反彈,還是繼續下行,關鍵就在即將出臺的救市政策,股市已經表現了一波看漲,接下來就看這波大招能否真的落地了。
關注 大爆炸 運氣 大爆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