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彈大家都不陌生吧?將導彈用于實用,最早的國家是哪個國家呢?這個國家在二戰時期弄出來了兩款導彈,今天我們就說他的第一款,他是當代巡航導彈的鼻祖也是當今自爆無人機的模版,他曾經被用來襲擊英國、荷蘭和比利時。他彈重二點二噸,長七點六米,彈經零點八二米,翼展五點三米。他靠噴氣發動機飛行,飛行速度每小時六千千米。他飛行高度兩千米,射程為三百七十千米。裝藥量約七百千克。沒錯它就是二戰德國末期研制出來的飛航式導彈。他的名字叫V1導彈。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這款小胡子的巡航導彈。
1930年德國就展開了對無人駕駛飛機,和導彈方面的研究工作。隨著德國在1939年開始進行軍事行動,導致在導彈方面的研究預算被大幅減少了,直到1942年六月,英美空軍的炸彈在德國城市的天空上被投下。此時德國軍部才反應過來,想著研究一款武器來打擊英國本土。小胡子這才下令加快導彈的研究進度,要用這些武器來找回場子。
但是此時正在研發的V-2遠程導彈的研發遭遇困難,裹足不前。于是德國軍部就有了研究一款簡化版小型導彈的想法。用來彌補V2導彈研究出來之前的空缺。研究人員把脈沖式噴氣發動機,用來為小型導彈提供動力。由于德國大勢已去,小胡子也只能盼望這些秘密武器,能夠成為他逆轉翻盤的關鍵。因此德軍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導彈的研究上。小胡子也挺聰明,1943年八月在他使用V1導彈轟炸英國前,就組織人手修建了一百個V1發射陣地,這些發射陣地理論上每天能射十五至十八枚導彈出去。
終于在1944年六月十三日,德國向英國發射了第一枚V1導彈,V1導彈發射之后,能夠通過自動駕駛裝置的控制,按照指定路線飛行。德國還在其中安裝了一個射程計數裝置,以便確定導彈距離目標有多遠。當V1即將抵達目的地時,阻流板會自動打開,降低導彈的速度,使其能夠精準到達目標上空。V1接近目標后爆炸物質便會引爆,從而完成對敵軍目標的毀滅。當時這款武器震驚了整個世界。因為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巡航導彈,也相當于今天的自爆無人機。
在第一枚V1成功攻擊英國后,小胡子終于喜上眉梢,于是下令全面打擊英國本土。就在兩天后六月十五日,直接對英國倫敦發射了貳佰四十四枚V1導彈。而這之后德國前前后后累計向英國發射了一萬枚左右的V1導彈,直到陣地被盟軍陸續占領才開始逐漸停止發射。
其實V1的出現是因為大批德國飛行員的損失,其已無力空襲英國本土,所以采用了這種最為廉價的方式,相較之后的V2火箭,V1的成本據說僅為V2的百分之四。V1也有個缺點,就是容易被攔截,英國用了很多攔截方式,防空炮、阻塞氣球、戰斗機等進行空中攔截,其最出名的就是約瑟夫,通過戰斗機的機翼,直接挑飛V1,他有一個記錄,短短一天時間內,挑飛了7枚V1導彈。別問我為什么因為當時的導彈發展本就不成熟,如果放到今天這種搔操作完全不可能,以我國殲二零為例,它的最大速度為二點五馬赫,當然還有人說殲二零可以達到二點九四馬赫,這已經是一個非常夸張的數據了。而我國東風四十一的最大飛行速度可達到二十五馬赫,幾乎是殲二零的十倍,這就是導彈技術快速發展的結果。其實攔截V1最有效的方法是直接轟炸,或者占領發射陣地。
小胡子的V1導彈造成了四點六萬人的傷亡,摧毀不少建筑,可是呢大部分都是民用建筑,最主要的還是技術不成熟,誤差驚人,指東打西。結果就成了攻擊平民的武器,雖然給倫敦帶來了一定傷害和恐慌,但這玩意兒也阻止不了盟軍的進攻啊。
1945年小胡子喝下毒藥升天了,德國隨后宣布投降,V1導彈的相關技術資料也被美蘇英法瓜分,成為了現代巡航導彈的研發資料。小胡子死也沒想到,自己做了前人栽樹,后人乘涼的糊涂事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