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援青班瑪聯絡組的指導下,在青海果洛州班瑪縣發展和改革局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上海市公共藝術協同創新中心、公共藝術技術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上海大學)共同承辦了班瑪縣黑陶產品創新開發項目。
項目旨在傳承和發揚班瑪縣具有代表性的藏族黑陶手工制作技藝與燒制技藝,在確保傳統工藝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并開發新的文化創意產品。通過這一系列的創新舉措,項目希望能夠使班瑪縣傳統工藝在當今不斷變化的手工藝市場中煥發新的生機,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從而進一步促進班瑪縣農牧民的就業與增收。
上海援青班瑪聯絡組(班瑪縣委副書記、副縣長 于文禮;班瑪縣辦副主任 盛雯)來訪上海美術學院
早在2016年7月,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在青海果洛成立“上海大學駐青海果洛工作站”。主要目的是振興果洛傳統工藝,通過傳承人研培教學,帶動研發新產品,逐步打開傳統工藝銷售渠道,推進東西部文化交流,帶動果洛藏族地區城鄉居民就業和增收,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班瑪縣黑陶工藝作為工作站其中一項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雙方在文化傳承與技術開發層面已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礎。也正是在此基礎上,班瑪縣黑陶產品創新開發項目得以順利推進。
項目團隊組建與前期調研
項目實施前期邀請了多位在陶藝創作與設計開發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參與,涵蓋了陶瓷工藝、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等多個領域。在今年3月份,項目團隊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通過實地調研、訪談溝通等方式,深入了解班瑪黑陶的傳統工藝與文化背景;了解項目傳承人目前在傳承的困境與需求;并結合現代市場需求,制定了創新與實用性并行的設計方案。
文創產品的設計與研發
圍繞班瑪黑陶的文化特色和市場潛力,項目團隊在與傳承人、上海援青班瑪聯絡組等充分溝通后,分別從產品設計與手工藝品兩條設計思路研發了一系列產品,如黑陶花器、黑陶蠟燭、黑陶茶杯、黑陶咖啡杯、黑陶盲盒IP系列等。這些產品在保留傳統工藝精髓的同時,融入了現代設計元素,既傳承了班瑪黑陶的文化價值,又提升了其市場吸引力。
實地培訓與技術指導
在5月與8月期間,針對班瑪縣有意愿的未就業農牧民和大學生,開展了兩期共計10天的集中培訓。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陶藝工作室主任、教授陳光輝;上海大學上海美術學院創新設計、產品設計副教授夏寸草分別帶領團隊開展黑陶文創產品創新研發聯動培養教學。培訓內容涵蓋黑陶制作技藝、產品設計理念、市場營銷知識等多個方面,并主要針對前期設計的黑陶花器、黑陶蠟燭、黑陶茶杯、黑陶咖啡杯、黑陶盲盒IP系列等進行技術指導制作。
此次班瑪縣黑陶產品創新開發項目是上海援青工作中的一項重要實踐,將文化保護與產業發展相結合,探索傳統工藝現代化發展的新路徑。未來,項目團隊將繼續關注班瑪黑陶的發展,進一步深化產品設計與市場推廣,推動黑陶產業發展壯大,助力班瑪縣黑陶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共同推動民族文化的創新傳承與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
項目團隊成員:
章莉莉、陳光輝、夏寸草、何一波、朱藝蕓、高晴
黃思棋、荀騫慧、茅文瑤、馮怡然、蔡韻、湯盈芊、楊依璇、黎汭瀅、王躍暢、郝浚琪、崔慧、陳娃、闕詩佳、楊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