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自: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松江醫院
2024年8月30日上午,松江區腦卒中中心聯盟授牌儀式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松江醫院舉行。松江區衛健委主任胡春、醫政科科長李芬富,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神經內科方堃教授、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吳云成教授,區醫療衛生單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代表,我院黨政領導、臨床和職能部門科主任等參加會議。授牌儀式由院長林煒棟主持。
胡春在致辭中表示,附屬松江醫院應與各個聯盟單位建立功能緊密型的醫聯體,從而整合優化區內醫療資源,提升區內腦卒中防治水平,為腦卒中轉診、遠程會診、科研協作提供保障。胡春強調,要注重創新,鼓勵發展,以松江醫院為龍頭,積極探索腦卒中防治新模式,推動松江醫院腦卒中防治走在本市甚至國內前列。社區是我們的健康守門人,我們要聚焦基層,提升基層醫療服務水平,讓百姓享受健康進步的紅利,最終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健康行動的良好氛圍。
林煒棟表示,此次腦卒中中心聯盟的成立是松江區醫聯體建設的新臺階,是為松江老百姓健康服務的具體體現。松江醫院將打造以神經科為特色,科研與臨床相互轉化,努力建設成一流的神經臨床和科研中心。
胡春為卒中中心聯盟成員單位授牌
副院長趙文彪為卒中中心聯盟成員單位授牌
李芬富為卒中中心聯盟成員單位授牌
授牌儀式結束后,舉行了松江區腦卒中中心建設論壇。方堃教授分享了不明原因腦卒中的最新診療理念。他強調,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是非常重要的卒中新概念,包括心臟節律異常,心臟結構異常和腫瘤栓塞等,威脅百姓健康隱患大。同時還介紹了為隱源性卒中患者進行病史及體格檢查時的注意事項。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松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醫師趙迎春解讀了最新的急性腦梗死溶栓指南。他介紹了近幾年來靜脈溶栓發展史上幾個關鍵的臨床試驗,以及新指南中關于溶栓的熱點問題、新問題,還介紹了第三代溶栓藥物的前景,對溶栓的適應癥和禁忌癥、輕型缺血性卒中的溶栓、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者的溶栓分別做了闡述。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松江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方俊介紹了腦卒中機械取栓的最新進展知識,以及我院急性缺血性卒中常見治療策略,包括單純血管成形術,單純血栓抽吸術,支架聯合取栓術。他還介紹了如何在合適的時間選擇最適合的血管內治療影像學評估,包括MRA、CTA、CTP、PWI檢查的應用時機。最后方教授分享了我院頸動脈狹窄、椎動脈狹窄治療成功的病例。
九亭醫院院長袁州介紹了急診類卒中的識別與處理,介紹了那些像卒中,卻不是卒中的患者,這些患者的比例1.4~14%,建議我們運用專業的評估工具(FABS評分表)來摸排類似卒中的患者。袁院長介紹了類卒中的類型、臨床特點、溶栓、預后及識別。最后列舉了4個類卒中的經典案例,提醒臨床工作中避免卒中的誤診、誤治。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松江醫院神經內科主任、主任醫師都愛蓮,介紹了神經內科常見急癥的識別與分診,如何辨別局灶性神經功能缺損,需要與卒中鑒別的感染性疾病、脫髓鞘、代謝性疾病等。遇到昏迷的患者如何判斷為神經科疾病還是其他科室疾病,如何做到精準分診。還介紹了脊髓、周圍神經、神經肌肉接頭、肌肉病變、線粒體病、類神經科疾病——癔癥等在急診室如何分診識別。以及急診科如何進行肌無力危象、危象前狀態的識別和處理。此外,就溶栓的CT、MRI判斷依據,取栓的時間窗等熱點問題進行了探討。
都愛蓮提出,抓住松江區腦卒中中心聯盟成立的契機,做出近期工作重點規劃:自2024年9月1日開始,神經內科獨立急診成立。積極開展超早期溶栓早期預警、院前急救培訓,建立120和急診信息互通-微信聯絡群,建立緊密型醫聯體-聯合查房制度、建立一對一導師制,以及常態化開展醫聯體遠程培訓等。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松江醫院醫務科科長崔敏做會議總結。
本次會議提供同步在線直播,線上人數達5513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