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深圳大學的發展有目共睹,憑借一線城市的地理位置,以及雄厚的資金支持,吸引了一大批優質師資力量,同時,不少高分考生也趨之如騖。
現如今,它的錄取分數,基本處于末流985水平,和吉林大學、蘇州大學差不多。
不過,作為雙非院校,它目前連雙一流都沒有評上,對于那些想要讀研深造的同學來說,不太友好,目前保研率只有4%。
而錄取分數差不多的985院校,保研率超20%。
那么,放棄深圳大學,選擇吉林大學的那些人,后悔了嗎?
一種觀點認為“
終于畢業了,首先感謝唐敖慶試驗班,這個班級改變了我的命運。
班級提供保研資格,提供單獨教室,改變了大類傳統的培養方案,它對我的發展有不少幫助。
比如不需要和大類學生一樣,每個學期花很長時間準備思政考試,可以把時間多一點花在數學上。
唐班歷來也有不少心懷夢想之人,總體氛圍比較積極向上,身處其中,聽聞過許多正面事跡,備受鼓舞。
吉大培養方案一般,開的課比雙非多,比其他985少,考試套路化嚴重,和往年題重合度高,符合吉大中下流985的定位。
老師有好有壞,比如拓撲學的張一木老師,回答學生問題非常熱情,基本有疑問很快就會回復,甚至很多會用latex打出來。
也有過不少老師找我談話,關心我未來的事情。
但是數學學院也有很多落后之處。比如不允許自由選課。
比如低年級考試中不允許使用高年級方法。
比如考試后不允許學生查看試卷。
比如有些閱卷者的不專業性。
曾經在常微分方程考試中與老師爭論做法對錯,我堅信做法正確,但他卻對我說,不論我做的對不對,因為這個涉及學院的錯誤,所以都不能改正,此等做法頗具中國特色:不允許質疑,挑戰權威,不論真理被誰所掌握。
另一次,實變函數課程成績復議的時候,此時已經手握offer的我為了尊嚴,撥通了復核查卷者汪鎮博士的電話。
同樣是爭論對錯,這次他竟然和我說,區間上處處間斷的函數可能黎曼可積,此話一出,使我不得不懷疑某些博士是如何被信任去閱卷的。
但沒辦法,當學生面對權威的時候,正義永遠不會站在我這邊。
我去復核成績,就像普通人打行政官司一樣,欲讓其左手砍斷右手,注定希望渺茫。
去向確定后,全班被召集提意見,我提出應該允許學生閱卷,卻被以“高考也是如此”為理由駁回。
我認為作為一流學校,吉大人視野應當放寬,要向上看,質疑是每位學生的基本權利,應當受到規章制度的保護。
吉大的學生風氣中規中矩,除了些喜歡隨地吐痰的,校內大多數人在公共場合素質良好。
吃完飯都會自己回收餐具,面對工作人員大多都會先禮貌稱呼,有一次我的雨傘在教室外面放了一禮拜,卻也沒有人亂拿。人文風氣也還可以,一次在外面騎車摔了,有路人過來幫忙扶車;
下雨忘帶傘在路上淋雨的時候,也遇到過撐著傘問我要不要一起走的路人。
學風上面,學院里大部分人還是比較在意成績的。
學得好成績高的人挺多的,如果想沖排名,競爭還是很激烈,但是和頂尖985對比,似乎這個學校少了些夢想。
大多數學得不錯的人喜歡討論gpa,討論如何復習考試,討論如何保研,符合社會對優秀學生的評定標準。
不過去年去參加yau辦的icbs后,發現那邊是另一番景象,他們學習的目的貌似更加純粹。
吉大校園很大很美,論硬件方面,這幾年也進步挺大,從智慧餐廳到教學樓重新裝修,生活體驗提升了不少。
論地理位置,長春并不發達,氣候也不宜居。或許和川大的對比中,城市是分數線低和不易留住人才的一個大因素。
除此之外,這幾年的生活較為充實,盡管gpa并不拔尖,但我讀了不少研究生的書,也參加了不少比賽,靠著這些附加項過了初審,我才保上了喜歡的學校。
從大一開始,我就堅定地選擇了基礎數學,在這幾年里,有過對未來的焦慮,也有過對收獲的欣喜。
曾受到過不少人的質疑,“大一的啥都不會,參加啥大學生數學競賽”,“吉大就沒有國一,拿個國二就可以了”,“丘賽吉林就沒人獲獎,你去玩玩就好”。“清華去年第一批咱們一個都沒通過”。
當然,也得感謝很多人對我的幫助,有人手把手教會了我latex ,也有許多人耐心地解決了我的很多問題。
對于吉大來說,它沒有那么好,但也算不上差。
對于自己來說,在校四年,想做的事基本都做了,未留遺憾,青春無悔!
另外一種觀點認為“
我2020年畢業于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李四光班,前兩年在前衛南區,后兩年在朝陽校區,為了見小姐姐去過新民校區,為了見小哥哥去過南嶺校區,為了實習還去過吉林大學在興城市的實習基地。
在我看來,只有前衛南區的硬件設施是及格的,新民校區沒有圍墻,部分宿舍的地理位置極度奇葩;
朝陽校區比前衛南區破爛很多;
南嶺部分教室的木椅子,給人一種活在上個世紀的感覺。
大三大四,偶爾和新民校區、男嶺校區的小伙伴在南區碰頭,大家都說“進城了,進城了”。
日新樓存在與否,極大地影響了就讀體驗,因為日新樓有網咖、游泳池、電影院、像美食街一樣的商戶群、超市等,搬去朝陽校區的落差很大。
吉林大學的人文氣息幾乎全在前衛南區,新民是醫學,朝陽是地學,南嶺是工學。
其他校友說吉大缺少勇攀高峰的人,我覺得沒什么毛病,可這是馬太效應的結果,并不足以成為黑吉大的理由。
生源不夠好,長春也吸引不到多少超一流的人才,但吉林大學盡可能地給了她能給出的資源。
她也許沒有孕育精英的土壤,但種下了許多長成中華民族脊梁的嫩芽。
你們覺得呢
#圖文夏日征集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