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創始人萬叔。
昨天的文章《在有毒的環境里,首富是個詛咒》發出來以后,評論區就交給了助理去篩選。
萬叔問金融,這篇放出來,如果你去看后臺,會發現很多罵你的人,信不信?
以下是正文。
萬叔問,怕不怕別人噴你?
金融說,以前怕,剛工作那會,會小心翼翼,怕領導罵,怕客戶罵,怕同事罵。
所以你去看,金融行業的研報,對股票的評級,幾乎都只有強烈推薦、買入。
都是假把式,本來應該客觀的投研,和行業是一起的。
萬叔說,大概是因為商業模式不同。
國外主要靠用戶訂閱,你們主要靠邀請方付費?
金融說,差不多。
那時候,領導一句話,就能干掉你的年終獎,斷送你的發展途徑。
所以悠著點。
萬叔笑,那你什么時候開始,不怕別人噴你的?
金融說,在構建起自己的交易體系以后。
金融說,我很早就意識到,自己不喜歡當串串,搞撮合。
但從X大幾年學來的那一套,價值投資什么的,又不適合國內的行情。
你之前不是說你炒股,虧多賺少,后來怎么不虧的?
萬叔說,不搞什么價值投資,開始投機的時候。
比如去年《終于有人把室溫超導說明白了!》研究的時候,發現市場在炒作這個熱點,就干了再說。
幾天時間,吃到一波熱度,等大家都知道了,就撤。
把燙手的山芋,換手給信息滯后的家伙。
這次黑神話悟空《為什么說,黑神話悟空承載了國產3A游戲工業化的希望?》也是,研究的時候上車,用錢投票給自己的研究。
等到大家一致認可,8月20號發售了,就先跑。
本身萬叔工作特別忙,這種炒一波就退的,也挺符合游擊戰的策略。
不然投債,一年幾個點。
這種在股市里,想想辦法,還是很容易超越的。
性價比高。
金融說,我以前做一級市場,后來做二級市場,就很認可你那個觀點。
不要把善惡、道德、好壞什么的態度,帶入交易里來。
我喜歡交易的原因,是他能給你一個明確的結果反饋。
對就是對,錯就是錯。
什么是對?
你做交易,資金漲了就是對。
虧損了就是錯。
交易的次數多了,形成了自己的交易原則,慢慢變成價值觀和認知指南,就有了體系。
萬叔說,這也是我不喜歡談大道理的原因。
之前寫文章,為了流量,也寫過一些宏大敘事的東西。
看起來閱讀很高。
實際上,吸引來的粉絲,質量都極低。
低素質、低耐心、低付費意愿。
類似于,開了一個超市,來的都是為了試吃而試吃的。
金融問,那你怎么做的?
萬叔說,現在就會偶爾發一些,觀點不占主流聲音的文章,做篩選。
那些懂商業、賺過錢的家伙看到,知道你是個什么樣的人,雖然不發生,但是信任的種子就種下了。
這才是目的。
真正深入過商業的人,就知道對錯,知道理論和實踐中的灰度,知道主動和被動的區別。
不會拿著一些大口號跟你辯論。
萬叔做咨詢的時候,就經常見一些家伙,沒這種意識。
比如十二五規劃的時候,全國都喜歡攤大餅,比如廣州的東進、西聯、南拓、北優戰略。
當時服務一家荔灣那邊(西邊)的企業,就說未來要把佛山聯起來了,有多大機會。
萬叔當時問,為什么?
客戶說,規劃里都寫好了!
萬叔講了振興東北的規劃,客戶依然不認可,那就算了,求財。
但你現在回過頭來看,廣州真正做的就是東進,一項而已。
這些都是戰略的敏感度,你不在一線,就不知道這里面細微的差別感受,靠紙面文章,是猜不出來的。
金融說,我和你差不多,當有自己的體系以后,就不容易被別人忽悠。
但資本市場,情緒化嚴重,這對我而言,思維轉過來了,其實是好事。
很多同事喜歡抱怨,為什么跟我學的不一樣,為什么市場不規范。
實際上,掌握了情緒化的節奏,就能有效在高位換手,讓金融消費者們為認知買單。
有人賣就有人買,一體兩面。
很多人不完全以賺錢為目的,而是把炒股,當成生活消遣的一部分。
什么都去抓,什么都不精。
就像看你公眾號的,應該也有不少,就是為了消遣,目的不是很明確的。
萬叔說,公司玩黑神話悟空的,這周開周會,完了問進度,也有不同的派別。
有的以通關、擊殺BOSS,拿成就為目的。
有的以想出解決辦法,提升自己,攻克難題為目的。
還有一個最有意思的,不看攻略、不學習、不復盤。
沒有任何目的,玩游戲本身就是目的。
以前萬叔會覺得,這樣的家伙太不爭氣了。
后來接觸的人多了,發現什么人都有。不是每個人都能被改變的,職能篩選。
我公眾號不到10萬的讀者,這里面,能有1%的人,看懂我說的,去建立自己的商業體系,實現階級躍遷,我就很有成就感了。
金融說,看你寫公眾號,還蠻有意思。
很多干咨詢、金融、律師的,因為忙,都不會像你一樣,做日更。
都是隨性。
萬叔說,也不是。
給你舉幾個例子。
有個公眾號,炒黃金外匯為主的,每天把自己的想法思考,復盤起來。
幾年以后有不少粉絲了。
另外還有一個更知名的,因為看盤只有幾個小時窗口,其它時間,自己每天更兩個號。
口述,小伙伴弄成文章,商業模式也跑通了。
還有個華為的,自己工作也是超忙,而且公司有一定保密要求。
所以自己寫文章,然后花錢找人做成視頻,據說現在也做到副業收入超過主業了。
萬叔做商業模式設計的,先看別人跑通了,再取研究、拆解,判斷可行性。
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出創新。
所以,投入多大的精力,要看你看到的未來有多大。
不過像你這樣,不怎么喜歡跑,有深刻洞見的,建議你也可以弄個公眾號。
喜歡說不喜歡寫,或者不喜歡露臉,都有成功案例和商業模式。
畢竟,表達形式只是一個外殼,重要的,還是內在的認知和人格特質。
肚子里有貨、有體系的家伙,必然能綻放出光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