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半悅讀
《邊水往事》原著里,志愿者賈斯汀的死,堪稱是全書最令人遺憾和痛心的地方。
他一心要幫當地孩童獲得教育資源,并致力于改變當地人的生存環境,卻因無意間損害到了販毒組織的利益,就慘被爆頭沉水。
而賈斯汀的悲慘遭遇,也讓我不由想起某本書里的一句話:“緬北這種地方,能將人性的邪惡發掘到最大。 ”
在緬邦那片罪惡的土壤上,根本沒有善良生存的空間!
01、支教。
賈斯汀是個帥氣愛笑的美國男孩,出身中產家庭,卻打小就熱衷于公益活動。
當同齡人都還在為漫畫和游戲瘋狂時,他卻愛上了看那些關于環境污染、動物保護,以及貧困國家人民的生活的紀錄片。
就像《越獄》里的邁克那樣,賈斯汀也看不得別人受苦,甚至會為此自責:
“每當我想到有那么多和我一樣年紀的孩子得不到幫助,我就會陷入自責,整夜睡不著,我告訴自己,必須要做點什么了。”
這也就是為什么,沈星只是給他講了一下“無名老人”的悲慘人生,第二天他的眼眶都還是紅的,并無償給老人提供礦泉水和昂貴的巧克力。
所以,沈星即便不理解他的這種行為,還是忍不住對他伸出大拇指:“你是一個好人。”
其實,“好人”賈斯汀在12歲那年就主動加入了國際公益組織“宣明會”,并成為該組織波士頓分區最小的一個會員。
剛剛18歲,他就孤身赴緬邦進行教育援助了。
緬邦是他公益人生的第一站,而他在到達金邊坡之前,對當地人民的窮苦程度根本就一無所知。
哪怕,他在此之前已經準備了3年,不僅自學了緬語,還做了厚厚一沓筆記本的功課,并詳細制定了為期兩個月的授課計劃:
第1天到第3天先和孩子建立友誼;第4天到第10天給他們看《國家地理》;第11天開始增加播放世界各地的風景圖片和歌曲的課程;第15天正式教授英語等。
當然,這還只是他的前期計劃,后續穩定下來了,他還會號召同伴一起過來對金邊坡進行有針對性的援助。
比如說,他們將會給當地引進先進的農作物耕作知識、種子和設備,建立一所實驗學校,好幫助人們找到長久穩定的經濟來源。
在賈斯汀原先的計劃里,他打算花費5年時間來完成這個長期工程。
然而,殘酷的現實卻一再打擊著他。
02、粉筆灰。
靠著從美國帶去的那幾箱巧克力,賈斯汀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孩子去上他的課。
10天過去,他的那頂簡易帳篷里已經擠滿了孩子,很多孩子為了領到一塊巧克力,甚至凌晨五六點時就已經等在了他的帳篷門口。
對此,賈斯汀心里既開心又害怕。
他為越來越多的孩子走進教室而感到開心,同時也隱隱為這種激勵方式感到擔憂,害怕一旦沒有了巧克力的誘惑,孩子們就不會再來了。
所以,他才會養成那個沒事就數還剩下多少巧克力的習慣,哪怕裝巧克力的箱子還是滿的,他也要打開再數一遍才安心。
對于賈斯汀來說,他這次支教最好的成果,莫過于當這里的一切明顯變好的時候,巧克力還沒發完。
可沈星僅僅只用一把粉筆灰,就把他的這點幻想給滅殺了。
他當著賈斯汀的面,把粉筆盒里的粉筆灰,像發糖果一樣倒在一個瘦弱的小女孩的手掌上。
接下來的一幕,徹底擊碎了賈斯汀的三觀:
女孩咧開嘴角,朝我鞠了三個躬,繼而轉頭環顧四周,確認沒人后雙手握拳迅速跑開,找了一個偏僻的角落,靠著泥墻蹲下來,按住一邊鼻孔,用另一邊鼻孔猛地一吸,整個人就開始劇烈咳嗽,鼻涕和眼淚不停往地上流淌。
直到這時,賈斯汀才明白,為何他的粉筆盒里的粉筆灰總是會少很多:
“這些孩子以為粉筆灰和海洛因一樣都是毒品,在這里,毒品是很昂貴的零食。”
那是第一次,對這趟支教一直信心滿滿的賈斯汀,第一次對當地的現狀感到無能為力,也對自己能否幫助他們改變產生了懷疑。
他本以為,只要讓這里的孩子了解到世界的美好,就能讓他們看到希望,從而激發出他們學習知識的動力。
可事實上,在這塊充滿罪惡的土地上,暴力從來就只會隱藏,而不會消散。
就像每天下課后,在賈斯汀看不到的地方,那些眼神怯懦到不敢跟他對視的孩子,往往會因為一塊巧克力而暴力相向。
在那些孩子身上,普遍有著金邊坡的縮影:一面裝滿恐懼,一面充斥暴虐。
可就算這樣,賈斯汀也沒打算放棄,反而更加努力上課,試圖用真誠打動他們的心!
他還以為,無論再怎么樣,情況總不會更糟糕了。
很快,賈斯汀的真誠,讓達邦那些還不理解上學概念的老人和婦人都對他開始產生信任感,也同意把自己的孩子交給他。
而他跟孩子們一對一的努力交流,也很快就取得了成果。
孩子們開始信任他,陸續有孩子學會了在課堂上舉手發言,嘗試著和他交流,甚至有女孩子還說自己喜歡賈斯汀。
表面看來,事情正朝著好的一面發展。
03、賈斯汀之死。
可賈斯汀不知道的是,致命的危險正在向他襲來。
先是,賈斯汀接二連三地受到有人趕他離開的“警告”,接下來,他們更是幾次在下課后圍住他,威脅他馬上停止給這里的孩子上課。
可賈斯汀卻十分堅持,即便沈星察覺到危險勸他先停一段時間,他仍然不投降地選擇迎難而上,要堅決捍衛他身為美國公民的權利和自由。
要知道,這是他作為預備役成員的第一個公益行動,若是一遇到危險就退縮,后面就很難再堅持下去了。
可賈斯汀不知道的是,金邊坡就像那首童謠里唱的一樣:這里的天,是拿槍的臉,聽話的賞臉,不聽話的就要翻臉。
而金邊坡山區的孩子,除了留在家里種地和去賭坊做侍應生,還有一個選擇就是加入販毒組織當童兵給家里換大米吃。
由于當地販毒組織的人員消耗得很快,平時就需要不定期補充兵源,生育率高的達邦也一直就是他們的中型童兵供應地。
而因為要訓練一個童兵,至少需要訓練兩個月的時間,為了十月份雨季結束后出貨的黃金期,他們往往會在七八月份來一次集中招兵。
好巧不巧,賈斯汀就是七月中旬到的達邦,帳篷小學辦起來時,正趕上那波招兵。
以往,販毒組織只用每戶給兩到七袋大米,就能獲得那些家長的同意,再給些零食,就能哄那些孩子沒有任何負面情緒地跟著他們走。
然而,賈斯汀的到來,卻無形中改變了這一切。
雖然他的帳篷小學只開辦了十來天,那些孩子也不是真心想學知識,可不僅孩子們不愿意去當童兵,就連不少大人也開始拒絕了。
至于他們為什么拒絕,我想應該絕不僅僅是為了那幾塊巧克力。
畢竟,賈斯汀可能發不了幾個月的巧克力的誘惑力,根本無法跟征兵可以定期拿到食物相提并論。
或許,他們真的是從賈斯汀的課堂上見識到了世界的美好,亦或是相信了賈斯汀許諾給他們的希望。
可賈斯汀最樂意看到的這一幕,卻成了他的催命符。
殘暴的販毒組織成員,根本沒再跟賈斯汀啰嗦,就沒有任何遲疑地當著沈星的面對著他扣動了扳機。
而賈斯汀被爆頭倒地后,又被他們裝進了準備好的黑色的大塑料袋里,綁上一塊石頭,就近沉入了河里。
這就是野蠻的金邊坡,能在那里活下去的人,無不是渾身都長著刺的,若是一個圓來到這樣的環境,最后只會落得個遍體鱗傷的結局。
賈斯汀無疑是非常勇敢和執著的,可他也太過于理想化了,就像是一面哈哈鏡,映射出周圍眾人扭曲邪惡的人性。
在那片充滿罪惡的土地,在一群喪良心的惡魔之間,他的善良根本沒有生存的土壤,就算他給當地人帶去了一點點的改變,卻依然改變不了他被沉入水底的結局。
所以,三個月后,親眼目睹賈斯汀被爆頭的沈星,一尋到機會就果斷逃離了金邊坡。
那個佛祖都感化不了的地方,想要活下來都很難難,行善就更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