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剛經歷了夏季的酷熱,我們發現這或許是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個夏天。酷熱會帶來的高溫、干旱、極端天氣,同時也正在影響全球傳染病傳播格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全球健康學院環境健康與生態安全系系主任殷堃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氣候變化對于病原體傳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已經有非常多的例子去證明這樣一個影響,包括我們熟悉的一些,像鼠疫、登革熱、瘧疾。”
氣候變化:正在影響全球傳染病傳播
深究科學|撰文
在有氣象記錄的過去100多年時間里,地球表面氣溫在不斷升高。
如果我們對比下1860-2005年和21世紀的2006-2100年的預測年平均氣溫和海冰覆蓋的變化,就一目了然了。
接下來,我們再看一下極地冰川面積的變化,這種趨勢會更加直觀。
隨著全球變暖加劇,病原體的傳播格局也在不斷變化,如熱帶病原體可能會傳播到原本氣候較為寒冷的地區,增加這些地區人群感染傳染病的風險。
氣候變化還可能迫使不同的生物群落遷徙出原來的棲息地。這種遷移不僅可能使人們接觸到新的病原體,也會增加傳染病的暴發風險。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全球健康學院環境健康與生態安全系系主任殷堃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實際上,氣候變化對于病原體傳播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已經有非常多的例子去證明這樣一個影響,包括我們熟悉的一些,像鼠疫、登革熱、瘧疾。”
通常來說,傳染病主要是由細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蟲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
常見的傳染病有流感、瘧疾、登革熱等,以及前幾年在非洲流行的埃博拉、在南美流行的寨卡病毒等。我們剛經歷的新冠肺炎,更是一種百年一遇的大流行傳染病。
一般來講,引起惡性傳染病的微生物可以通過昆蟲或其他動物向人體傳播,進而也可能發生人傳人的現象,也有可能是受污染的食物或水間接地感染了人或牲畜,再傳播到人身上。
每年全球因傳染病帶來的經濟損失極大,至少是數千億美元。它不僅影響人類健康,同時也對畜牧業、農作物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
而根據最新的研究,此前全球氣候科學家設定的1.5攝氏度的極限升溫來得更快,不用到本世紀末,或許現在就已經被突破這一極值。2023年已經是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炎熱的年份,2024年可能會更加炎熱。
遏制全球變暖,關注氣候變化對傳染病傳播格局的變化,尤為重要。
創作團隊 深究科學 致謝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 社會化媒體研究中心 素材來源 CDC、NOAA、University of Tennessee、北京師范大學等
Deep Science預印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