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路上紅軍有一個團,編制可能不高,但級別并不低,這就是長征期間的干部團。
這個團怎么來的呢?這還得從第五次反圍剿說起,在反圍剿失敗后,中央打算戰略轉移。于是,將中國工農紅軍學校分編出的紅軍大學、紅軍第一步兵學校、紅軍第二步兵學校和紅軍特科學校再次合并,組成了干部團。
干部團就是將紅軍的幾所學校給合并起來的,人數的關系只能是一個團的編制。看得出來,這只是一個臨時的舉措,并不是一個普通的團。可以說干部團既是培訓和儲存干部的機構,又是中央縱隊的一支重要戰斗部隊。
干部團轄三個步兵營、一個特科營、一個上級干部隊,共1480余人。他們一直為軍委縱隊擔當前衛和沿途警戒、掩護任務。遇河架橋,爭當開路先鋒。
期間,干部團配合主力部隊參與兩場戰斗,一是一渡赤水前攻打土城,二是二渡赤水后再克遵義,極大振奮了全軍士氣,不過損失也挺大。
1935年,干部團與紅一軍教導營合并為陜甘支隊隨營學校,到達陜北瓦窯堡后,與西北紅軍軍事政治干部學校會合,成立西北工農紅軍學校。至此,干部團的歷史使命結束。
干部團的將領,也都是紅校的高級干部,他們雖然表面上看只是一個團的建制,但各個都是威名赫赫的猛將。
陳賡
陳賡是黃埔一期畢業生,在校期間就是風云人物,畢業后參加了東征。后去了蘇聯留學,回國后參加了南昌起義。起義后,因為受傷,輾轉去了上海,并在上海中央特科工作。因為暴露,去了紅四方面軍擔任師長。這個時候徐海東還曾是他的部下呢。
不過他再次因為受傷離隊,后輾轉去了中央蘇區,任紅軍第1步兵學校即彭楊步兵學校校長。長征路上,他擔任干部團的團長,別看編制不高,僅為一個團長,但級別可不低。
抗戰開始后,陳賡任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旅長,后來又擔任太岳軍區司令員和太岳縱隊司令員。
解放戰爭期間,陳賡擔任兵團司令員,也就是赫赫有名的陳謝兵團。在云南解放后,他又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以及云南軍區司令員。
建國后,陳賡先后去了越南和朝鮮,還曾在朝鮮代理志愿軍司令員。不過沒有多久他就奉命回國創辦一所軍事工程學院,培養現代化的軍事人才。
1955年,陳賡被授予大將軍銜。
肖勁光
肖勁光級別可不低,他和任弼時是同學兼好友,1921年春,他就與劉少奇、任弼時等人一起前往蘇聯留學,第二年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回國后,他被派往了閩西蘇區,先后任閩粵贛特區軍委參謀長、閩粵贛軍區參謀長兼彭(湃)楊(殷)軍政學校第3分校校長、中國工農紅軍第12軍參謀長、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校長。
寧都起義后,趙博生、董振堂的部隊改編為第五軍團,肖勁光就是軍團的政委。后來,他又接連擔任紅11軍政治委員、閩贛軍區司令員、紅7軍團政治委員。
然而,在1934年,蕭勁光以黎川失守有責為名被開除黨籍和軍籍,并被判刑5年,盡管在上級首長的保護下獲釋,但被下放到紅軍大學任教員、政治科科長。
這也是他后來在干部團任職的主要原因。長征期間,肖勁光任中央軍委干部團上級干部隊隊長。
遵義會議后肖勁光得到平反,恢復了黨籍和軍籍,并調任紅3軍團參謀長。到陜北后,他又任紅29軍軍長以及紅軍后方司令部參謀長。
抗戰期間,肖勁光在大后方,擔任留守兵團的司令員,可見中央對他的重視程度。
抗戰勝利后,肖勁光本來要去山東任職,后調去了東北,任東北人民自治軍(1946年1月改稱東北民主聯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此后,又擔任了兵團司令員。
不過在部隊南下時,他被任命為了海軍司令員,并在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
干部團除了陳賡和肖勁光兩員大將外,還有兩位開國上將。
第一位就是政委宋任窮
宋任窮參加過秋收起義。三灣改編后跟隨毛澤東上了井岡山。參加了中央革命根據地五次反“圍剿”斗爭。長征到達陜北后,他擔任過軍政委和軍長。
抗戰期間,宋任窮擔任冀南軍區司令員、政委,全面擔負起領導冀南區抗戰的重任,領導冀南軍民為奪取抗戰的全面勝利作出了突出貢獻。
解放戰爭期間,宋任窮擔任晉冀魯豫野戰軍第二縱隊政委,也曾擔任過華東野戰軍第三副政委。解放大西南的時候,他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挺進大西南,擔任二野四兵團政委、中共云南省委第一書記,云南省軍區政委、西南軍區副政委。
從1954年開始,宋任窮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解放軍總干部部第一副部長,協助羅榮桓主持軍委總干部部的日常工作。
第二位就是營長韋國清
韋國清參加過百色起義,被編入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長途跋涉后,跟隨部隊抵達了蘇區。1932年,開始在瑞金紅軍學校學習,后任連長、軍事教員。到了1934年,進入紅軍大學上級指揮科學習,畢業后任中共紅軍大學總支書記。
長征前,任中央紅軍干部團特科營營長,率部參加架設烏江浮橋、搶占金沙江皎平渡、奔襲通安州等戰斗。
抗戰開始后,韋國清先做的是軍事教育的工作,后來去了山東,任八路軍第5縱隊第3支隊政治委員,參加開辟蘇北抗日根據地的斗爭。皖南事變后,任新四軍第9旅政治委員、旅長。后又擔任第四師的副師長,先后協助彭雪楓和張愛萍。
解放戰爭期間,韋國清華東野戰軍第2縱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后任蘇北兵團司令員和第三野戰軍第10兵團政委。
1955年,韋國清被授予上將軍銜。
此外,干部團還出了好幾位的開國中將,還有四位開國中將,分別是莫文驊、方強、劉道生和丁秋生。當然了,犧牲在革命路上,沒有看到新中國成立的更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