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喜歡脫口秀的觀眾來說,有一句話可以形容最近的心情——
再不好過,如今也好過了。
在兩年的空窗期之后,現在一下子來了兩檔脫口秀節目,騰訊的《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下稱《脫友》)和愛奇藝的《喜劇之王單口季》(下稱《喜單》)。
這都不是“久旱逢甘露”了,這叫餓不死我們的總有一天讓我們撐死,現在節目多得我都很難隨便看看,必須要仔細規劃檔期才能保質保量地看完。
目前看下來,我覺得兩邊都算不上絕頂精彩,不過有一點倒是很共通,就是今年的女性脫口秀演員在哪邊都格外出彩。
不僅僅是女演員越來越多了,而且她們展現出來的視角也越來越多元,在臺上聊的話題也越來越豐富。
我有一個很明顯的觀察是,女性話題變“小”了,有女演員在臺上講那些女性生活中很少被放在舞臺上講的各種“小事”。
比如《脫友》里讓我印象最深的新人演員菜菜,她整個表演聊的就是月經這件事。
她的開場就直接戳中我了,上來就說“我有一次半夜來月經”,當觀眾還在反應的時候,她微微一笑:“突然吧?當時來得也這么突然。”
我想幾乎每個女生看到這里都會莞爾一笑,誰還沒毫無準備地被月經突襲過啊?
看到有人如此自然地在舞臺上提起這件事,本身就會消解掉我們在類似時刻感到的尷尬和羞恥。
講有些衛生巾品牌找男明星代言,菜菜表示能理解,畢竟男明星“流量大”。這個梗我真的笑翻了,她如此輕巧地點出了這件事的內核有多么諷刺。
她用女生來月經卻依然要上班這一點來反證關于月經的忌諱有多么荒唐,為什么經期的女性不能上墳卻可以上班?是因為老板們不怕被沖撞嗎?
最后她提到女生一輩子來月經的時間大概是六年半,花在衛生巾上的錢是5萬,于是她決定用這套月經的段子賺夠5萬塊,上節目就是來賺“經費”的。
各位,諧音梗也是可以高級的啊!
我很喜歡菜菜表演時那種云淡風輕的狀態,月經是女性生活中非常自然的一環,曾經卻被貼上很多羞恥的標簽,她用自己淡淡的幽默做鏟子,把這些標簽一個個撕下來了。
另一個把小事兒編成段子的女演員是《喜單》的漆漆,她講“吃飯羞恥”的梗真的超級可愛。
她說自己曾經被人造過“飯謠”,傳她在演出之后吃太多,都把俱樂部老板給吃生氣了。
這個謠言隱含了一層意思就是,女生吃得多是很容易被嘲笑的。
漆漆:偶像劇里不是這么演的!
這讓我想起小時候看的那些浪漫喜劇電影里經常有個橋段,男女主第一次約會,女主猛猛吃飯,男主立馬心動,哇,她跟別的女生都好不一樣哦。
但在現實中,飯量大放男性身上可以是個優點,但在女性身上肯定就算不上了。
這事細想起來是很詭異的,憑什么呢?怎么連吃飯都能有性別差異啊?
只有點破這種約定俗成的荒謬,才能讓更多女性敞開肚皮吃飽:“我的前輩爭取了上桌吃飯,我要爭取上桌吃飽。”
我一直覺得有人能坦蕩地站在臺上講述女性生活中一些不常被討論的小細節,這件事本身就很有意義。
當聽到電視里有人跟我們有同樣的困惑時,我們會感受到一種找到同類的回響,這才發現自己并不孤單。
講脫口秀的女演員變多,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哪怕她們講了同一件事,也會很自然地出現非常多不一樣的角度和看法。
因為每個人都有不一樣的經歷,處在不一樣的階段。
我不知道人生是不是曠野,但今年看脫口秀女演員的表演,我感覺婚姻這事兒確實是曠野,每個女演員都能聊出一些不一樣的東西。
剛結婚的小鹿穿著婚紗來炸場,她聊備婚過程中自己有多緊張,男方就有多“松弛”,最后得出結論:“結婚真的很傷感情。”
朋友勸她婚禮前后悔還來得及,她干脆利落地拒絕:“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但婚禮是我一個人的項目。”
笑死,這就是一生要強的中國女人。
已婚多年的老嫂子步驚云聊婚姻又是另一個畫風,小鹿是把婚禮當成自己的項目,步驚云則是在創業最艱難的時刻,考慮能不能把離婚當成一個項目來做,拉老公上離婚綜藝賺點流量。
老公問她,要是我倆真的離了怎么辦,她:“這么一想更心動了呢。”
而真的在離婚綜藝上離了婚的傅首爾也來講脫口秀,拿自己離婚之后被說陳世美的事情開涮,前夫在觀眾席里笑瞇瞇地聽著,畫面和諧得堪稱中國版“摩登家庭”。
把她們放在一起看真的蠻有意思的,你會發現女人不管處在婚姻的哪個階段,都有事情值得吐槽,但也都找到了與生活達成和解的方式。
我還特別喜歡看女演員聊原生家庭,東亞女兒是我們共同的身份,很難不共鳴。
北大出身的王梓晗聊外婆、母親和自己三代人,用一種舉重若輕地道出了母女關系中那些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纏。
她有一個梗是:“如果我媽想要吐槽我姥,可以直接來講我這篇稿。”
當她說出這句話時,我一下子意識到,她每一句對母親的吐槽,反過來也都是對母親的理解。這其中蘊含的微妙酸楚,只有女兒們能懂。
比王梓晗更狠的是Echo,她是來從大山里考出來的女孩,家里包括她有三個姐姐和一個弟弟。
她把這樣的經歷編成殘忍的地獄笑話:“你一看這個家庭組合,就知道我們家是非常喜歡女兒的。”
Echo的每個段子背后都藏著她曾經的失望和難過,可是調侃本身也是她治愈自己的方法。
就像她說的那個玩笑:“這個稿子我改了兩個多月,改到最后我真的跟原生家庭和解了。”
《脫友》和《喜單》上讓我覺得有意思的女性脫口秀表演還有很多。
顏怡顏悅是上了很多年節目的老朋友了,她們的風格一直有種綿里藏針的狠勁兒。
今年她們又點出一個很少人注意到的事兒,家長給兒子取名字愛用動詞很有氣勢,一聽就被寄予厚望,但女兒的名字往往文靜很多,比如怡、悅、樂……她們總結為“emoji”,女兒的名字就只代表好心情而已。
但當代女性也想要去改變世界啊,所以她倆替很多女生說出了心里話:“你現在夸我溫柔懂事等于罵人,我們這代女孩最好的品質應該是難搞。”
趙曉卉則是完全走出了獨屬于自己的路——淘汰發言之王。
她初賽聊自己初戀的段子倒也不算差,但也不算新鮮,就被淘汰了,沒想到在復活賽環節曉卉直接開大,金句頻出。
吐槽把自己淘汰的KID用PPT講職場段子:“但凡你真的上過班就不會想做PPT。”
懟了夸KID讓自己明白職場的張雨綺:“對您這種沒上過班的人來說,聽Kid講職場段子就像男性看衛生巾廣告,看完說,哇,月經是藍色的!”
她對節目本身更是完全不留情面:“什么《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我看脫口秀根本沒有拿我當朋友!”
在我提到的這幾位之外,還有好多女生的表現讓我印象深刻,比如想談戀愛的周欣雨調侃“偶像劇是女人自己的科幻片”;
張慧把社會對強勢女性的恐懼變成段子,輸出爆梗“好women啊”;
小海說老公全職炒股自己就無法全職說脫口秀,因為“家里不能兩個人都搞笑”……
而且越看這些女演員的表現,我越覺得她們的很多段子都是可以形成互文的,因為女性的生命體驗是她們共享的、巨大的素材庫。
女性看女性表演,本身就是一種互相確認我們是命運共同體的過程。
我們在她們的段子里笑的,是我們也曾經歷過疑惑、痛苦、頓悟……
她們在通過幽默治愈我們,我們也在用“看見”這件事本身支持她們。
嗯,脫口秀是時候該有一位女大王了。
(圖片來自網絡,《脫口秀和Ta的朋友們》截圖來自騰訊視頻,《喜劇之王單口季》截圖來自和愛奇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