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irdre Denali Rosenberg/TNC Photo Contest 2021
2024 年 Vol. 8
總第 30 期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通訊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Round-up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即保護、養護、恢復、可持續利用和管理天然或經改變的陸地、淡水、沿海和海洋生態系統的行動,有效和適應性地應對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 同時提供人類福祉、生態系統服務、恢復力和生物多樣性惠益。大自然保護協會(TNC)中國項目科學部與合作伙伴匯總國內外NbS研究進展、政策與行業動態及實踐案例,編輯發布月度通訊,為關注NbS的研究者和實踐者提供信息參考。
01
研 究
The Economics of Ecosystems and Biodiversity (TEEB): Promoting a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and Food Sector
《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經濟學:促進可持續的農業和食品部門(中國)》
UNEP, 2024年8月15日
“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經濟學”(TEEB)旨在將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價值納入全球決策過程中,強調自然的重要性。其延伸項目TEEB農業與食品(TEEB AgriFood)采用系統性方法,在“生態系統-農業-食品”關系網絡中進行經濟評估,從而幫助政策制定者更全面地理解農業、環境與社會之間的復雜關系。本報告探討了TEEB AgriFood在云南騰沖開展的“兩山”價值轉化項目的有效轉型路徑,以及黑龍江大豆擴種政策對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的影響。報告提出了可持續農業的政策建議,包括:1)通過系統思維推動可持續農業和中國“綠色轉金”轉型;2)采用多方利益相關者方法平衡保護與發展;3)采取多種措施控制農業面源污染;4)加強農業溫室氣體排放管理,以保護生物多樣性并減緩氣候變化;5)發掘和培育女性在農業食品系統轉型中的潛力。
相關鏈接:https://wedocs.unep.org/bitstream/handle/20.500.11822/45552/sustainable_agriculture_food_china.pdf?sequence=3&isAllowed=y
Ecosystem Services “On the Move” as a Nature-based Solution for Financing the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
《“移動中” 的生態系統服務:作為全球生物多樣性融資框架的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Ana M. M. Sequeira, U. Rashid Sumaila, Abbie A. Rogers, NPJ Ocean Sustainability, 2024年8月10日
本研究指出,高度遷徙的海洋脊椎動物能夠連接不同的生態系統,并提供跨區域的生態系統服務。盡管這些動物的遷徙行為為海洋保護帶來了特殊挑戰,但由于它們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因此有可能為《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的實施提供財務支持,并為如何部署官方發展援助(ODA)提供一個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
相關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4183-024-00073-7
Recommendations for Scaling Finance for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
《擴大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融資的建議》
UNEP, 2024年8月7日
作為G20下設NbS工作組的建議合集,該文件指出,G20國家在推動向可持續經濟過渡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通過促進政策措施和營造支持NbS的有利環境,G20國家能夠向《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下的雄心勃勃的目標邁出重要步伐。研究追蹤了NbS的資金流,并與實現NbS潛力所需的融資進行比較,以應對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環境退化等挑戰。研究強調,私營部門的融資對NbS的規模化至關重要,它不僅提供了實施和擴大生態系統恢復或保護項目所需的資本,還可以通過利用公共資金推動創新并動員更多資源。G20國家可以采取多項措施來推動NbS的規模化,并動員私營資本以擴大融資規模。
相關鏈接:https://g20sfwg.org/wp-content/uploads/2024/06/P4-G20-SFWG-UNEP-Recommendations-for-designing-regulatory-frameworks-to-scale-finance.pdf
Transformative Changes are Needed to Support Socio-bioeconomies for People and Ecosystems in the Amazon
《支持亞馬遜地區社會生物經濟所需的變革性轉型》
Rachael Garrett, Joice Ferreira, Ricardo Abramovay et al., 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 2024年8月6日
社會生物多樣性經濟(SBEs) 作為一種建立在亞馬遜生態系統以及該地區原住民及農村生計系統的可持續利用與恢復的基礎之上的經濟模式,主要以可持續生態旅游、以及針對來源于社會生物多樣性(socio-biodiversity)產品的多樣化生產和創新加工為主。該經濟模式強調融入社會和文化價值,特別是原住民和當地社區的價值理念,以實現生物多樣性的可持續利用與保護。本研究主張通過可持續性轉型的視角進行多層次的政策變革以支持和推廣SBEs,并呼吁停止有害補貼、讓邊緣化社區更多地參與到地區規劃中來,以及加強城鄉和部門間的聯系、開展國際合作,轉變保護與生產的敘事,以消除結構性障礙。
相關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9-024-02467-9
Climate Mitigation and 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氣候減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
IUCN, 2024年8月2日
全球氣候減緩政策正在推動減排活動的根本性轉變,以實現到2050年凈零排放的目標。盡管近期的科學研究已經探討了某些氣候減緩措施在不同背景下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但仍需全球視角來全面了解這些發展。本研究重點關注五個部分,包括全球范圍內實施的碳市場機制的現狀概述、碳市場機制與生態系統的關系、其運行的潛在影響,以及通過設計NbS進一步發揮生態系統中減少碳排放的潛在貢獻,并提出改進碳政策和市場方法的建議。
相關鏈接:https://portals.iucn.org/library/sites/library/files/documents/2024-022-En.pdf
Biodiversity Net Gain: A Roadmap for Action
《生物多樣性凈增益:行動路線圖》
Green Finance Institute, 2024年8月1日
生物多樣性凈增益 (BNG) 的引入可以確保開發商對生物多樣性和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做出積極貢獻,從被動的責任轉變為主動的投資。開發商可以通過現場棲息地增強和恢復、異地棲息地增強和恢復(包括購買異地BNG單位)以及向政府購買法定生物多樣性信用三種方式來實現生物多樣性凈增長的要求,其資金將用于棲息地創建或增強。本報告通過繪制行動路線圖的方式,旨在為英國政府提供市場利益相關者面臨的挑戰的概述,以及優先解決方案,特別是在生物多樣性凈增益政策審查前后的三至五年內可以實施的措施。路線圖涵蓋了BNG設計中的四大核心,包括指標、中央治理、供應方和需求方,并詳細列出了每個核心對應的10個挑戰。報告還針對這些挑戰提出了供政府參考的潛在解決方案,并專門針對市場利益相關者提供了相關案例研究作為參考。
相關鏈接:https://hive.greenfinanceinstitute.com/wp-content/uploads/2024/08/GFI-BNG-ROADMAP-FULL.pdf
Cost-effectiveness of Natural Forest Regeneration and Plantations for Climate Mitigation
天然林再生林和人工林減緩氣候變化的成本效益
Jonah Busch, Jacob J. Bukoski, Susan C. Cook-Patton et al., Nature Climate Change, 2024年7月24日
本研究估計了兩種常見的重新造林方法——自然更新和人工林的溫室氣體減排成本,并在此基礎上制作和整合了重新造林的實施和機會成本的新地圖。研究發現,在138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中約一半被認為是適合重新造林的,其自然再生(46%)和人工林(54%)的減排成本都較低,并且與IPCC最新數據相比,低于每噸二氧化碳20美元的重新造林的成本效益減排量是10.3倍,低于每噸二氧化碳50美元的成本效益減排量則是2.8倍。
相關鏈接:https://doi.org/10.1038/s41558-024-02068-1
Assessing the Potential of Large-scale Urban Forest Projects as a Natural Climate Solution
評估大規模城市森林項目作為自然氣候解決方案的潛力
Jiajia Zhao, Xudong Yang, Xinyi Liu et al., Nature-Based Solutions 2024年7月7日
城市森林被視為應對氣候變化的NbS,但大規模的城市森林項目作為基于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NCS)的有效性很少得到評估。本研究利用北京自 2012 年以來實施大型城市森林項目來檢驗所提出的解決方案的有效性,通過兩次大規模實地調查收集植被結構數據,評估了這一城市森林的碳匯效果。結果顯示,從2013年到2020年,城市森林迅速增長,其胸徑和高度平均每年分別增加0.95厘米和0.47米。在十年間,這16,667公頃的樹木和灌木共吸收了423,074噸碳,相當于每年吸收42,307噸碳。這表明,大規模城市森林項目有潛力成為NCS,但要充分實現這一潛力,仍需規劃和開發具體的管理技術。
相關鏈接:https://doi.org/10.1016/j.nbsj.2024.100153
Nature-based Solutions: Narratives, Frames, and Future Horizons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敘事、框架和未來視野》
Unearthodox, 2024年6月18日
本研究分析了NbS的發展歷史、爭議、局限性和潛力,通過對氣候和生物多樣性領域利益相關者的訪談,概述了NbS支持者和批評者的觀點。支持者認為NbS是應對氣候變化和增強適應能力的有效手段,而批評者則強調需要解決引發氣候和生物多樣性危機的結構性因素。研究指出了NbS在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障礙及其可行路徑,并提出若干建議,包括避免明確的倡導立場,增強實現公正且具有變革性的能力建設,建立包容性的討論平臺,影響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推動對NbS的系統性反思,促進多邊基金和援助基金的合作與參與,推動政策評估創新,以及加強對NbS敘事的研究。
相關鏈接:https://unearthodox.org/wp-content/uploads/2024/06/Unearthodox-NatureBasedSolutions-v4.pdf
02
國 際
斯里蘭卡啟動“30×30——自然與人民的保護與繁榮”計劃
2024年8月13日
斯里蘭卡“30×30——自然與人民的保護與繁榮”計劃致力于到2030年保護30%的陸地和海洋面積。該計劃旨在通過保護生物多樣性和促進可持續資源管理,實現綠色經濟復興。斯里蘭卡政府通過該計劃確定了九個優先保護項目,涵蓋濕地生態系統保護、森林恢復、人象共生、海洋生態系統保護等領域,尤其通過加強保護遏制干旱地區森林的喪失,恢復退化的森林和紅樹林棲息地,以及加強可持續漁業管理實踐,扭轉魚類種群減少的趨勢。該計劃預計將在2025年至2030年間吸引超過15億美元的投資,并得到國際社會和該國國內專家的廣泛支持。
相關鏈接:https://www.news.lk/news/political-current-affairs/item/36770-sri-lanka-launches-ambitious-30-30-conservation-and-prosperity-for-nature-and-people-program
糧農組織與歐盟簽署價值4700萬歐元計劃,用以提高東非牧民的韌性和糧食安全
2024年7月30日
聯合國糧農組織與歐盟簽署了一項為期四年、價值4700萬歐元的“東非地區畜牧業及牲畜適應氣候變化計劃(PLACE)”,旨在通過發展可持續、氣候適應型放牧體系來增強東非牧民的韌性。該計劃將覆蓋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索馬里、南蘇丹、蘇丹、坦桑尼亞和烏干達的四個跨境集群區域,直接惠及超過10萬個家庭。PLACE計劃聚焦環境可持續性、經濟發展和社會包容,旨在加強土地權屬制度,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可持續經濟增長,并創造就業機會,同時特別關注性別平等和青年包容。
相關鏈接:https://www.fao.org/newsroom/detail/fao-and-eu-sign-47-million-euro-programme-to-enhance-resilience-and-food-security-for-pastoralists-in-eastern-africa/zh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推出自然保護計劃
2024年7月17日
新南威爾士州(NSW)推出了一項自然保護計劃,旨在通過改革生物多樣性抵消計劃、停止過度土地開墾并加強環境保護來應對生物多樣性危機。該計劃強調了與生物多樣性相關的立法、政策和項目方向,并優先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土地管理相關實踐。同時,該計劃還推出了《新南威爾士自然戰略》,旨在為生態系統和景觀的保護、恢復和增強提供指導行動,并支持土地所有者參與自然資本市場。
相關鏈接:https://www.nsw.gov.au/media-releases/nsw-plan-for-nature
國 內
自然資源部出臺《關于保護和永續利用自然資源扎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意見》
2024年8月20日
該意見旨在落實美麗中國建設的重大部署,共推出二十八條實施意見。意見指出,1)要科學規范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基于中國陸域生態基礎分區和近海生態分區制定生態修復技術導則,健全生態問題診斷、實施治理、監測監管、成效評估、適應性管理等全鏈條技術標準體系,推動NbS應用,防止生態修復過度工程化,堅決遏制生態修復形式主義問題。統籌規劃布局綠化空間,因地制宜、適地適綠,科學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充分發揮森林“碳庫”作用。2)要深度參與全球生態治理。積極做好《〈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下國家管轄范圍以外區域海洋生物多樣性的養護和可持續利用協定》相關工作。推動全球濱海論壇、NbS亞洲中心等新型合作平臺建設。積極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深入參與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十年”“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等倡議,支持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建設,積極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
相關鏈接: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8/content_6969604.htm
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
2024年8月11日
作為NbS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系統碳匯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于實現不同要素間的協同效益,而通過構建綠色低碳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能夠增強生態系統碳匯能力。該意見總共包含三十三條主要任務,其中包含1)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包括加快建設以國家公園為主體、自然保護區為基礎、各類自然公園為補充的自然保護地體系;2)推行綠色規劃建設方式,包括保護和修復綠地、水域、濕地等生態空間,推進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增強城鄉氣候韌性。
相關鏈接:https://www.gov.cn/zhengce/202408/content_6967663.htm
03
行 業 動 態
印度智庫能源、環境與水資源委員會(CEEW)推出ENSURE框架
印度智庫能源、環境與水資源委員會(CEEW)推出了ENSURE框架,以推動全球南方NbS的投資規模化。該框架旨在解決NbS規模化所面臨的挑戰,其中包括有限的財政資源、缺乏技術專長和政策支持不足。ENSURE框架通過識別行動、描述效益和估算成本效益比,為NbS的經濟評估和實施提供了統一的方法。此外,該框架還強調,需要根據當地的社會、經濟和環境因素量身定制解決方案,以確保NbS的成功實施。
相關鏈接:https://www.ceew.in/publications/how-can-investing-in-nature-based-solutions-for-climate-change-enhance-global-climate-action
老撾啟動“基于自然的城市適應解決方案(NATURA)”項目
2024年7月26日,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政府與新西蘭政府和全球綠色增長研究所(GGGI)合作,在首都萬象正式啟動了 “基于自然的城市適應解決方案(NATURA)”項目。該項目將以五年為一階段分兩個階段實施,重點是恢復Nong Loup Ian濕地和周邊沼澤(第一階段)以及Nam Ping河和濕地(第二階段)。其中,該項目的第一階段的恢復工作已獲得新西蘭外交貿易部(MFAT)650萬美元支持。NATURA項目旨在恢復城市濕地,提高脆弱社區的抗洪能力,創造安全、氣候適應性強的城市環境,同時促進生物多樣性、綠色就業和可持續發展。項目將通過降低洪水風險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將使14萬人直接受益。
相關鏈接:https://gggi.org/government-of-lao-pdr-government-of-new-zealand-and-gggi-launch-new-urban-wetland-restoration-program-in-vientiane-capital/
國際金融公司(IFC)承諾向拉丁美洲造林戰略投資5000萬美元
國際金融公司(IFC)已承諾向BTG Pactual林地投資集團(TIG)的拉丁美洲造林戰略投資5000萬美元以支持其10億美元籌資目標。保護國際(CI)為該戰略的影響力顧問。該戰略重點是保護、恢復和種植被砍伐和退化的土地,包括位于巴西的塞拉多生物群落。該戰略通過可持續的商業樹木種植與當地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相結合,已實現環境、經濟、社會的多重效益。該戰略預計將通過這一NbS產生碳信用額度,以支持氣候緩解,并加強巴西的可持續森林管理,同時促進該國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帶來生計機會。另外,該戰略還旨在保護和恢復大約135,000公頃的天然林,并在相同面積的退化土地上種植數百萬棵樹木。
相關鏈接:https://pressroom.ifc.org/all/pages/PressDetail.aspx?ID=28318
澳大利亞碳信用開發商Wollemi Capital投資十余個基于自然的基礎設施項目
Wollemi Capital是一家專注于NbS的澳大利亞碳信用開發商,正在籌備超過10個基于自然的碳項目,總投資額超過5000萬澳元(約合3230萬美元)。這些項目與四家開發商合作,以類似傳統基礎設施項目的方式進行,確保資金能夠隨著需求的增長而擴大。這些項目將在其生命周期內封存約200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CO2e),并計劃每年種植100萬棵樹,覆蓋約350萬公頃的土地,以生成澳大利亞碳信用單位(ACCU)。目前,ACCU的價值在30澳元左右,但隨著需求的增長,預計未來幾年價格將上漲。項目強調高誠信和透明度,并通過與第一民族管理人的合作,致力于對氣候、自然和當地社區產生積極影響。
相關鏈接:https://wollemi.com/feature_nature-based-carbon-projects-new-infra-like-asset-class/
TNC推出免費開放數據工具Naturebase完整版
7月28日世界自然保護日當天,TNC推出了Naturebase完整版,這是一個新的免費開放數據工具,用于在全球各地推廣基于自然的氣候解決方案(NCS)。目前,該版本包含了 20 多種國家自主貢獻(NDC)信息的數據集、支持性政策、相關協同效益和案例研究,幫助用戶更輕松地識別在何處、為何以及如何實施具有最大碳減排影響的、高完整性的基于自然的項目。該平臺由TNC科學團隊主導,通過自然氣候聯盟(Nature4Climate Coalition)發布,是環保組織、研究機構和大學的 100 多名專家共同努力的成果。借助Naturebase這一工具,政策制定者、從業人員、項目經理、投資者和當地社區可以找到有關碳效益的數據,通過自然的手段在全球、地區、國家和地方層面應對氣候危機。
相關鏈接:https://naturebase.org/
《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基本原理與應用》新書發布
本書是國內外首部專門論述NbS的教材著作,分為7個章節全面介紹:1)NbS提出背景、發展與內涵;2)NbS應對多重社會挑戰;3)NbS典型實踐案例;4)NbS標準、指南與政策;5)NbS投融資現狀、挑戰與潛在提升機制;6)NbS的中國運用與實踐——國土空間生態修復;7)NbS發展與展望。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深入了解NbS的機會,探索NbS的實踐和應用,以及了解NbS在解決環境問題方面的潛力和限制。本書理論與實踐、基礎與前沿、深度與廣度有機結合,可以成為生態學、環境科學、地理遙感、氣候氣象、景觀建筑與規劃設計相關專業本科生、研究生、相關學者、政府決策機構及從業人員的重要學習參考資料。
相關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zOTAzOTkwOQ%3D%3D&mid=2247494550&idx=1&sn=4324037274ca96f499508fa0a5892524&scene=45#wechat_redirect
全國最大林業碳匯項目簽約啟動
2024年8月14日,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重啟后,體量最大的林業碳匯開發項目在北京簽約啟動。中林數科有限公司與張家口塞林林業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將張家口市的475萬畝新造林開發為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林業碳匯項目,以支持張家口市的綠色低碳發展。張家口市作為首都水源涵養功能區和生態環境支撐區,通過林業碳匯項目與綠色金融等統籌規劃,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最大化,并樹立了央地融合發展的新標桿。
https://www.forestry.gov.cn/c/www/zhzs/582107.jhtml
黑龍江省開征濕地恢復費
日前,黑龍江省財政廳與省林業和草原局聯合印發《黑龍江省濕地恢復費繳納和使用管理實施細則》(黑財規〔2024〕14號),明確自2024年7月1日至2029年6月30日,對經依法批準占用重要濕地,且沒有條件恢復、重建的,占用單位應當繳納濕地恢復費,其中:占用重要濕地,繳費標準為每平方米200元;占用重要濕地中的泥炭沼澤濕地,繳費標準為每平方米600元。
相關鏈接:https://www.hlj.gov.cn/hlj/c107857/202408/c00_31759791.shtml
我國首顆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投入使用
7月25日,國家航天局組織舉行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陸碳監測衛星)投入使用儀式,標志著世界首顆森林碳匯主被動聯合觀測的遙感衛星正式進入業務化應用新階段,為我國森林碳匯監測提供了全新的技術手段。陸碳監測衛星是“十三五”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立項的科研衛星,是國家林草局作為牽頭主用戶的首顆衛星。
相關鏈接:https://mp.weixin.qq.com/s/9I1on6-uUd72aUTr9wwJPw
04
實 踐 案 例
? Mabel Amber
River Restoration for Nature Flood Management in Eddleston Water in the UK
英國Eddleston Water河流恢復的自然洪水管理
相比于自然彎曲的河流,被人為拉直的河流由于水流速度加快、被引導遠離自然補給點以及破壞野生動植物棲息地,通常會帶來負面的環境影響。通過實施人工干預措施,可減少河流流域內的洪水風險,同時恢復河流的自然生態系統。位于英國的Eddleston Water 曾是一條被拉直的河流,其下游流域500處房產面臨著洪水的風險。蘇格蘭非營利組織 Tweed Forum對Eddleston Water進行了修復,并針對其流域的洪水管理潛力進行評估。該組織與當地土地所有者合作,種植了超過200公頃的本地樹種,建立了跨坡防護林籬,并在上游支流安裝了116個木制障礙物以創建小型濕地。此外,還創建了28個蓄洪池,對3公里的主河道進行了重新彎曲,并移除了部分堤岸,使河流重新與周圍的河漫灘相連。
該案例展示了NbS在社區合作模式下的應用,并在應對氣候變化、維持生態系統健康和改善當地社會經濟狀況方面取得了積極成效。通過與土地所有者、農民和林業工作者合作修復河流,其產生的碳儲存不僅帶來了經濟效益,還確保了當地產業的可持續盈利同時,河流堤岸的修復,有效減少了洪峰,降低了周邊地區的洪水風險和潛在經濟損失,保護了位于河流下游的房產,并改善了棲息地質量和河流整體的生態狀況。
相關鏈接:https://casestudies.naturebasedsolutionsinitiative.org/casestudy/river-restoration-for-natural-flood-management-nfm-in-eddleston-water-scotland/
9月重要日期概覽
8月5日
亞馬遜雨林日
9月7日
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
9月16日
保護臭氧層國際日
9月21日
九月第三個周六
世界小熊貓日
9月22日
世界犀牛日
九月第四個周日
世界河流日
9月29日
國際糧食損失
和浪費問題宣傳日
本期編輯:彭昀月/大自然保護協會科學部;徐嘉憶、姜雪原、楊海濤、冀婉怡/北京綠研公益發展中心自然項目;羅明
獲取本篇NbS近期資訊PDF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