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探店
#hz,481
“唔該曬,得閑再來!”
每結完一桌的賬,就能聽到老板娘笑著對離開的客人說這句話。
趁著上菜,我問老板娘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她說就是“非常感謝,歡迎下次再來”的意思。
草雞啫啫煲 端上來,滋滋冒著聲響,香氣和煙霧繚繞,猛的一起竄進鼻腔里,是紫蘇和洋蔥的香味。
這煲,一看就好吃。
草雞也就是平常說的土雞或笨雞。他家用的是小公雞,不大,但勝在 肉質緊實,鮮嫩多汁。
雞肉表面被煎得微微泛焦,是一種很漂亮的美拉德反應。
咬開雞肉,里面還儲存著汁水,不干不柴,吃一塊意猶未盡,想接著吃下一塊。
雞肉我吃過很多,紅燒的,白煮的,清燉的,做成烤串的,但啫啫煲,是第一次。
雖說是第一次,但留下了很不錯的印象。
配合紫蘇和洋蔥,雞肉在本味之外還帶有淡淡的草藥香味,韻味十足。
這家店在古蕩新村的小巷子里,周圍全是餐飲店,一旁是繞有名氣的凡老頭砂鍋米線。
但他家很好找,因為招牌顯眼,也直接,四個大字告訴你店里是賣什么的。
夫妻二人都是廣東人,14年在這里開店,算下來已經開業10年,一開始只賣炒菜。
去年開始,把隔壁的店鋪盤了下來,擴大了店面,就想著做啫啫煲。
店里的環境,就像是廣東那邊的大排檔,桌子沒什么規律地擺放著,隨時可聽見的粵語,以及明檔的冷柜和廚房。
來店里吃飯的,廣東人居多。一個煲加一份燒鵝,是標配。可惜我到的時候,燒鵝已經賣完了。
看我拿著相機拍照,一對情侶正吃著,突然開始竊竊私語,還時不時往我這瞟一眼。
哈,吃飯還帶著個相機,確實不常見噢。
用餐前,老板娘會先上一壺水和一個玻璃盆。
我才想起來,這是廣東地區的一個習慣——飯前要先燙一遍碗筷。記得第一次去廣州的時候,差點把這水當作茶水,好在有朋友提醒,才沒有鬧笑話。
請教了老板娘,這在他們那里叫做“long碗” (讀第三聲,但找不到合適的字來代替) 。
于是我就“入鄉隨俗”,用熱水沖燙了一遍碗筷。
除了草雞煲,牛蛙煲也是招牌。
啫啫煲吃的就是一個熱力足,他們家的煲上來,都是啫啫作響的,像一輛輛列車從你身邊穿過,一陣煙伴著一陣香。
牛蛙和紫蘇本就是天仙配,搭在一起光是看賣相就讓人食欲大增。
牛蛙肉嫩,唇齒觸碰到的瞬間還有些微微彈牙。酥而不爛,肉掛在骨頭上,一抿就下來。
紫蘇葉因為處理得好,已經吃不出苦味了,只剩下咸香。
因為燒鵝賣完了,我就要了叉燒和燒鴨的雙拼。
叉燒一般選用的是豬里脊肉,也是豬全身最鮮嫩的部位。
在廣東,叉燒的分類很多。他家做的是瘦叉燒,也是最為常見的一種。
瘦叉燒考驗的是廚師對火候的掌控和肉質的選擇。
他家的叉燒,外酥里嫩,燒醬涂抹的均勻,一點也不膩口。
蘸一點梅子醬,酸、甜、咸、鮮合作一股清風吹進口腔,再滑進心里,只剩下“好吃”二字。
燒鴨也不錯。
鴨皮酥脆,鴨肉汁水飽滿,一口爆汁。就算直接吃也不會覺得肥膩。
這家店,好吃,正宗,性價比也高。 三個人吃了200出頭,啫啫煲的價格和廣東那邊的差不多。
唯一要說區別,可能就是他們用的是砂鍋。
在廣東,老店都會用瓦煲。那種鍋,燒三四次就會裂開作廢,所以需要不停的進新煲仔。
走出店,旁邊的居民區正是熱鬧的時候,那股子人間煙火氣,仿佛把我帶回到了小時候的夏天。
剛剛仿佛置身廣東,一轉身,又意識到其實自己身處江南里。
于是心里感嘆,好的館子,不僅僅做好菜,還有能讓吃飯的人想起那裊裊炊煙和縷縷鄉愁吧?
本圖文版權歸小O獨有,
歡迎留言,嚴禁盜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