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宗法制下逐步形成的士族,集高官、富豪、企業CEO、社會活動家、文化公知、文學家、書法家、思想家、甚至兼任武將、軍事家等身份于一身,彼此之間世代聯姻,結為姻親,壟斷各種社會資源。
董卓借朝中大亂的時機控制帝都,但是與中原士族沒有交集甚至矛盾重重,因此注定其只是亂世中的一顆流星。
曹魏政權的本質,是出身并不顯赫的宦官之后的曹操整合沒落西漢開國元勛曹氏和夏侯氏的后裔,倚靠祖父曹騰、父親曹嵩兩代人經營積累的人脈與財力,通過鎮壓黃巾起義獲得軍功斬露頭角,憑借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強硬手腕,與以潁川士族為代表的中原實際統治者-中原士族達成的利益同盟。
這個同盟其實矛盾很多,陳寅恪先生說曹魏是“法家寒族”,其一系列政策如唯才是舉,用人唯賢,提倡節儉,抑制兼并,其實旨在壓制儒家士族。
討董之后,曹操袁紹分道揚鑣,各自籠絡士族。中原士族中的代表潁川荀氏,早年在袁紹、曹操兩大勢力兩邊下注。亂世中為了家門存續,這種對沖式的投注并不罕見,如諸葛家族的諸葛瑾、諸葛亮、諸葛誕分別在三大勢力身居要職,如對面關原之戰時的真田氏一門分押東西兩軍。荀彧的弟弟荀諶最初為袁紹效力,在奪取冀州時立下功勞,但是在官渡之戰時未出一策,儼然與其兄長達成共識-即袁紹不再值得下注。
雖然官渡之戰時袁紹全方位體現了一個漢末割據梟雄的手腕:聯絡了張繡劉表形成對曹操的包圍網;以優勢兵力逼曹操在官渡決戰;造箭塔Tower Rush;地道戰;襲擾曹軍糧道;派劉備聯絡汝南黃巾余黨襲擾曹操后方;甚至還派出了刺客進行暗殺。無論從戰略,戰術層面都做到了極致。普通人遇到這種堪比moon的運營和多線微操,早就打出gg了,但曹操頂住了壓力,而給予其支持頂住壓力的,還是士族代表。
曹操一度寫信給荀彧表示想gg。荀彧表示再忍忍。造霹靂車破TR的是劉曄;擊破袁軍襲擾曹軍糧道鐵騎,斬騎將蔣奇的是張遼徐晃;擊破劉備和汝南黃巾的是曹仁;率泰山軍堅守東線的是于禁;擔任虎衛軍指揮的許褚高度警惕斬殺了刺客;荀彧回信給曹操據理力爭勸他不要gg,郭嘉也分析了敵我對比認為還能支撐,曹操才硬著頭皮頂下去。
所以官渡之戰曹軍的勝利,是整個譙沛集團+潁川士族團隊的勝利,袁紹雖也整合北方士人,但團隊不團結,內耗嚴重(長子派和三子派),缺乏曹操的資源整合和御下能力。
曹魏該同盟在開疆拓土的創業時代由于有著共同利益目標、優秀的一代目宗族武將牢牢控制軍權以及曹操強大的核心凝聚力下尚可維系,但是也在其加九錫時遭到反對,荀彧之死更是埋下禍根。曹丕臨終托孤:陳群司馬懿曹真曹休,兩文兩武,兩地方代表,兩宗室武將,平衡各方面利益。曹真是二代目宗室武將中最出色者,是曹魏西線的屏障,可惜去世較早,空有才智的曹睿一生都在提防司馬懿,但其臨終卻無人可托,也許在瞑目的那一刻已然看到曹魏的國運。
高平陵之變,是中原士族向羸弱的曹魏三代目的反撲,同時宣告這個利益同盟破裂。其實也不難理解,一代目們在腥風血雨的亂世殺出一片天地,能力卓越,二代目們從小耳聞目濡積極參與軍政,多少學到點父輩的謀略勇武,而三代目們在錦衣玉食中長大,如何斗得過瞞過了曹操、曹丕兩任老板,壽命還長的司馬懿。曹爽其實并非一無是處,但是由于成長環境安逸,缺少殺伐果決的執行力,而這恰恰是其失敗的致命弱點。
司馬氏其實不算士族,實為武將出身。高平陵之變由司馬氏發起,是由于司馬懿在對季漢作戰的西線、克日擒孟達、平公孫淵叛亂的表現已經積累起足夠的政治軍功資本與威望,且積極與世家大族聯姻,形成另一套利益聯盟。
因此曹魏政權成也士族敗也士族。直到南北朝時隋唐軍事貴族興起+科舉制的推行,士族才逐步退出歷史舞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