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推薦
《DeFi—開放金融——理論、范式和實踐》
劉平 何誠穎 著
隨著區塊鏈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廣泛應用,尤其是加密貨幣的興起,傳統金融行業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巨大的發展機遇。在這場金融革新的浪潮中,去中心化金融(DeFi)以其特有的開放性、透明性和民主化特質,對傳統金融體系進行著深刻的變革。
本書深入剖析了DeFi的核心理念,并探討了如何將這一理念轉化為現實。首先,書中對DeFi的基本概念進行了全面介紹,包括其定義、特點、發展歷程等,旨在幫助讀者對DeFi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接著,詳細探討了DeFi的技術基礎——區塊鏈技術,闡述了區塊鏈如何為DeFi提供安全、可靠的基礎設施。書中還詳細介紹了DeFi的各種應用場景,包括但不限于交易、保險、投資等領域,展示了DeFi在這些領域中如何提供更為高效、便捷的服務。同時,也探討了DeFi面臨的挑戰和風險,包括技術風險、法律風險、市場風險等,并提出了相應的應對策略。
本書的目標是為廣大讀者呈現一幅全面的DeFi畫卷,既有深入的理論分析,也有實踐案例的講解,既有對未來發展的展望,也有對風險的預警。希望能夠為金融行業的從業者,對區塊鏈、加密貨幣感興趣的普通讀者,提供可借鑒的信息和啟示。
本書要點
1. DeFi的定義和特點:理解DeFi與傳統金融體系的不同,包括其開放性、透明性和民主化的特性。
2. 區塊鏈技術的基礎:解釋區塊鏈如何作為DeFi的基礎設施,提供去中心化和不可篡改的特性。
3. 應用場景的分析:探討DeFi在交易、保險、投資等金融領域的應用,并展示其如何提供更為高效和便捷的服務。
4. 挑戰和風險的識別:識別DeFi面臨的技術、法律和市場風險,并提供相應的策略來應對這些風險。
5. 理論分析與實踐案例的結合:結合理論和實際案例,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DeFi的概念和實際應用。
6. 未來發展的展望:對DeFi的發展趨勢進行預測,為從業者和投資者提供指導。
作者簡介
劉平
經濟學博士。自2009年加密貨幣誕生之日起,開始學習、研究數字經濟的發展,其中包括區塊鏈技術、區塊鏈金融、Web3.0、DeFi、NFT、數字孿生乃至元宇宙的虛擬現實等相關知識。現任吉利人才發展協同委員會,數字資產研究院院長,三亞學院盛寶金融科技商學院副院長、教授。先后與高一蘭博士、何誠穎博士等合著《實用金融科技教程》、“數字金融之數字資產系列叢書”若干本。
何誠穎
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內著名金融證券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賓西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和牛津大學數學學院訪問學者,清華大學產業創新與金融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嘉興大學特聘教授。
曾任國資部門副處長、聯合證券、大鵬證券辦公室主任,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發展研究總部總經理,博士后工作站辦公室主任,廣西大學商學院院長,現任廣西大學中國一東盟經濟學院/經濟學院/中國一東盟金融合作學院學術院長。
有近30年中國證券市場從業經歷,研究領域為金融科技、新興產業以及證券投資領域的研究,在國內首次提出存量資金流的量化方法并應用于實踐,對股市未來走勢的預測提出一系列量化指標。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證券業協會課題等多項課題,出版專著和教材30余部,在《中國社會科學》《管理世界》《經濟研究》和《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等國內外高水平專業期刊發表論文400余篇。
本書目錄
-上下滑動查看完整目錄-
第1章 DeFi綜述
1.1 什么是DeFi
1.2 DeFi的去中心化網絡首次嘗試
1.3 DeFi的目標和創新過程
1.4 DeFi與ceFi的比較
1.5 DeFi產品和服務
1.6 DeFi的困境與解決之道
1.7 DeFi面臨的各種風險
第2章 去中心化的信息系統
2.1 信息系統去中心化的概念
2.2 去中心化系統的歷史
2.3 去中心化信息系統的實踐
2.4 點對點網絡和BitTorrent協議
2.5 分布式哈希表(DHT)的運行原理和應用
2.6 比特信使協議概述
2.7 IPFS協議的架構和特點
2.8 Filecoin協議的基本概念
第3章 去中心化網絡
3.1 web3.0: 一種全網記錄的“狀態”網絡
3.2 區塊鏈網絡追溯
3.3 協議分叉和網絡分裂
3.4 公共賬本和私人賬本
3.5 區塊鏈網絡基礎設施的特點
3.6 區塊鏈網絡的安全問題
3.7 以用戶為中心的身份
3.8 web3.0、元宇宙、NFT與去中心化標識符(DID)
第4章 DeFi的區塊鏈演化史
4.1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演化史的3個階段
4.2 比特幣(BTC)的演化史
4.3 以太坊:“世界計算機”的構想
4.4 區塊鏈2.X: 新鏈的演化
4.5 曾經的“以太坊殺手”們
4.6 以太坊的時代還沒有結束
第5章 代幣協議和代幣化
5.1 代幣協議
5.2 代幣的“引進”
5.3 “引進”以太坊
5.4 協議、代幣和應用程序的興起
5.5 以太坊的代幣銷售(ICO)
5.6 代幣合約
5.7 代幣和數字資產
5.8 加密代幣的歷史
5.9 區塊鏈技術背景下的代幣化
5.10 加密代幣的分類法及其分類模型
5.11 非同質化代幣
5.12 代幣化正在影響整個金融世界
第6章 代幣經濟生態體系
6.1 web3.0、分布式賬本和代幣
6.2 代幣和代幣化
6.3 NFT代幣標準
6.4 股票的代幣化
6.5 社會化代幣
6.6 NFT成為一種社交網絡
6.7 ENJ、CHZ、MAN與FLOW代幣
第7章 去中心化穩定幣經濟
7.1 穩定幣概述
7.2 全球穩定幣生態系統
7.3 穩定幣用例
第8章 以太坊生態體系中的DeFi
8.1 以太坊技術及其堆棧簡介
8.2 去中心化虛擬機
8.3 去中心化應用程序(DAPP)
8.4 去中心化智能合約
8.5 去中心化預言機
第9章 DeFi協議及其生態模型
9.1 DeFi生態系統
9.2 DeFi堆棧模型
9.3 結算層: 技術原語
9.4 DeFi中的加密資產
9.5 DeFi協議
9.6 DeFi協議的可組合性
9.7 DeFi生態的發展
第10章 DeFi生態的加密貨幣和加密資產
10.1 數字資產、加密貨幣和加密代幣
10.2 原生代幣與非原生代幣
10.3 包裝的加密貨幣
10.4 以太坊上的比特幣:WBTC和tBTC
10.5 門羅幣(Monero, XMR): 隱私貨幣
第11章 去中心化金融服務與工具
11.1 DeFi的去中心化程度
11.2 9個主要的DeFi DAPP關鍵類別
11.3 傳統借貸與加密借貸
11.4 區塊鏈與加密金融衍生品
11.5 NXM: 保險的去中心化替代方案
11.6 UMA: 金融衍生品的區塊鏈演進
11.7 HEGIc: 以太坊上的DeFi期權交易協議
11.8 BOND: 風險調整后的DeFi衍生品
11.9 sNX: 發行合成資產的協議
11.10 compound: 去中心化的、基于區塊鏈的協議
11.11 去中心化衍生品
11.12 去中心化基金管理
11.13 去中心化彩票(博彩)
11.14 去中心化支付
11.15 去中心化保險
第12章 加密數字資產交易所
12.1 中心化交易所現狀
12.2 去中心化交易所綜述
12.3 去中心化交易所的優缺點
12.4 加密資產的托管
12.5 自動做市商(AMM)
12.6 流動資金提供者(LP)代幣的運作方式
12.7 Loopring交易所
12.8 幣安(Binance)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12.9 Bakeryswap的NFT交易所
12.10 DDEX: 去中心化的保證金交易所
12.11 Uniswap交易平臺
12.12 curve: 利用流動資金池的DEX
12.13 sushiswap交易平臺
12.14 Balancer: 最通用的自動化做市商
12.15 Bancor: 第一個在以太坊上部署AMM
12.16 kyber協議
12.17 1inch: 去中心化交易所聚合器
第13章 DeFi生態治理體系(上)
13.1 初識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
13.2 TheDAO成立過程
13.3 MakerDAO與穩定幣
第14章 DeFi生態治理體系(下)
14.1 非同質化代幣(NFT)與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
14.2 DAO的項目及其的運作方式
第15章 DeFi生態系統的關鍵指標
15.1 DeFi關鍵指標綜述
15.2 DeFi指標如何演變
15.3 衡量協議經濟績效的資本指標
15.4 評估DeFi生產能力的開發人員指標
15.5 用于捕獲采用的用戶指標
15.6 評估DeFi現實世界影響的生態系統指標
附錄1: 詞匯釋義表
附錄2: web3.0術語表
參考文獻
后記
《DeFi—開放金融——理論、范式和實踐》
劉平 何誠穎 著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出版
ISBN:978-7-5223-2750-1
定價:88.00元
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投稿熱線|010-88190772
在線咨詢電話|010-8819164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