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個城市,從他的博物館開始。所以到伊犁,伊犁博物館是莎莎城市漫步的第一站。
坦率地說博物館藏品并不算多,看介紹珍貴文物379件,一級文物不過23件。不過伊犁州地跨天山南北,金戈鐵馬,不同民族都在歷史舞臺角逐,塞人、大月氏、烏孫等,所以博物館文物也真的是收納了各種類型的文物,也是長見識。
要說鎮館之寶,這里最知名的寶貝有二:
1?? 是波馬古墓出土的金器(圖二、三、四)。 金面具、金水壺、金護臂,一應俱全,還全鑲嵌紅瑪瑙等寶石,看起來都很美,因為珍貴,所以它們都是在一樓設置了個單獨的展廳。
這批文物1997年出土于昭蘇,大致是盛唐時期的東西,這樣大件而從與中原文化迥異的金器,真的國內少見。不過據說出土的時候被哄搶,所以一件可能證明墓主人身份的“像短拐杖一樣,手柄處鑲嵌有寶石”的權杖丟失,這批金器的主人至今沒有破譯。
這其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馬鑲嵌紅寶石金面具,重量達245.5克,根據墓主人面容量身定制。不過因為太搶手了,面具經常出差,現在在博物館的是仿品,正品目前在烏魯木齊參展】
2?? 是元青花鳳首扁壺。
這個器型一看就是元代蒙古族的最愛,而且和國家博物館同一件元青花非常像,雖然沒有國博的保存完好,但花紋用色肉眼可見的比國博的那件好,很明顯應該是伊朗藍料的“蘇麻離青”,所以當寶貝也理所當然。
另外其實伊犁博物館還有不少很鳥類的文物,比如圖六的塞人青銅武士,作為伊犁草原這邊曾經的土著民族,塞人的文物是其他地方完全沒有的。另外比如矗立草原的“草原石人”,比如和銀川的賀蘭山巖畫非常類似的草原巖畫,還有草原特別的青銅三足鼎都很有意思。
作為民族融合的記錄,這里還有清代錫伯族西遷戍邊的故事,我是第一次詳細了解。這些穿越歷史的故事,讓人動容。
【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農歷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從盛京(今沈陽)等地征調錫伯族官兵1018人,連同他們的家屬共3275人,由滿族官員率領,西遷新疆的伊犁地區進行屯墾戍邊?!?/p>
我是莎莎愛旅行,十五年駕齡女司機,帶你看不一樣的世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