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眾號推送規則有變,不設星標不能及時文章推送,請記得點擊上方藍字“財經錦河眼”,然后再右上角“...”點選“設為星標”。
首都的餐飲業也不賺錢了。
最近北京統計局的一組數據被刷屏了。今年上半年,北京餐飲業利潤總額是18032億元,同比暴跌88.8%。
數據的統計范圍是北京年主營收在200萬以上的餐飲業法人單位,這樣的單位有2628家。
達到這個收入的企業經營的應該都是中高端餐廳了,比如開在商場里的,顧客以上班族白領為主,客單價在大幾十元以上。
但就是2628家大型的餐飲企業,上半年的利潤只有1.8萬億元,平均一家企業賺6.86萬元,還沒各位的工資高。
再細查一下數據,小河發現這個暴跌主要是在一季度。
今年一季度,北京餐飲業營業利潤是-4.53萬億元,去年同期是6.55萬億元,直接少了超11萬億,同比下跌169.21%;
二季度稍微好轉一些,營業利潤6.34萬億元,去年同期是10.35萬億,但還是同比下跌38.78%。
有人說,可能是去年的基數太大,去年剛放開疫情第一年,大家有報復性消費,所以餐飲業猛漲了一波。
于是我查了近6年的同期數據。
我們看到2020年疫情開始的那年最慘,北京餐飲業利潤直接降為-37.20萬億元,后面2021年疫情穩定變正,再到2022年疫情惡化再變成負數。
但盡管是疫情前的2019年,這一年沒有疫情和報復性消費影響,北京餐飲業利潤也高達12.38萬億元,對比這個數字,今年上半年暴跌85.44%。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無論怎么對比,今年上半年北京餐飲業確實艱難,不賺錢。
這點相信很多人都能感受到,近兩年環境不好,消費降級隨之而來,無論買東西還是吃飯都開始注重性價比。
據尼爾森IQ中國發布的《2023年中國消費者洞察暨2024年展望》,43%的中國受訪者表示將嚴格把控整體花費金額,37%的受訪者表示將改變消費方式尋求最優價格/更低價格產品。
在這種情況下,你會看到包括麥當勞、肯德基、麥當勞星巴克等這些知名的餐飲巨頭都開始推出低價套餐了。
網上還有不少網友分享攻略:周一去麥當勞,購買13.9元的“1+1隨心配套餐”;周二去塔斯汀,享受會員日的“買一送一”;周三吃漢堡王的“9.9元兩件套”;周四吃肯德基的“瘋狂星期四”……
同時,高端餐廳紛紛跑路倒閉。
比如8月26日,知名高端餐飲鼎泰豐宣布將關閉華北十四家門店,其中包括北京的8家;
4月11日,人均上千元的米其林一星餐廳Opera Bombana宣布關店;
除了北京,上海也是有著一樣的情況,7月份住宿餐飲業、吃穿用的消費額都是負增長狀態。
高端餐飲店很多也被迫關門。
位于上海南京西路上的KOR Shanghai、巨鹿路里的上海玉芝蘭、Osteria生蠔海鮮餐廳、人均2300元的川菜天花板明路川等高端餐飲品牌全都退出市場;
人均1580元的高端餐廳L'Atelier 18也難逃關店命運......
這些高端餐飲敗退背后,其實是經濟差了,錢不好掙了,失業人數居高不下,降薪常有發生。
大家想想,在疫情之前,房地產、金融和互聯網這三個最賺錢的行業還如火如荼,吸納了很多就業,出口外貿也不錯。
但是現在呢,這些行業大都熄火了,因此失業人數增加了,同時大部分人的財富也在縮水:主要資產房子也開始掉價,股市也仍然在低點。
沒收入的就去送外賣、跑滴滴,有收入的人勒緊褲腰帶提前還房貸,或者攢錢,自然出去吃飯的人也就少了。
所以你看,盡管今年上半年北京的餐飲利潤降了這么多,但是外賣員反而增加了49.7%,達到了1.7萬人。
在外部環境變得寒冷時,動物們往往會選擇冬眠,而人們則會鉆到屋里不出門,降低欲望。
這樣的事情在日本也出現過。
1991年日本地產泡沫破裂,股市和房市價格大幅回落、社會失業率抬升,日本經濟陷入衰退,GDP增速停滯不前,日本社會進入通縮和低欲望狀態。
消費者消費開始回歸理性,外出就餐減少,追求性價比,呈現簡約化、健康化趨勢。
根據厚生勞動省調查數據顯示,居民外出就餐率從1990年的19%下降到2000年17%,受外出就餐減少影響,日本餐飲市場規模停止增長,90年代末開始下滑。
預調食品和速凍食品等方便食品支出占家庭食品支出比例從1981年的6.2%持續上升到2000年的11.2%。
想交流想法的朋友可以掃下方二維碼,加好友邀請進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