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完成在歐洲的一系列個展后,2024年9月10日,謝天開啟了這一年在中國的首個個展“謝天水墨實驗展”。這位持續以水墨為線索、形式多元、充滿激情的藝術家,在杭州錢塘江邊以最新作品開啟新一輪藝術與設計、傳統與當代的對話。
?錢塘江最早被稱為“浙江”,也是杭州的“母親河”。“謝天水墨實驗展”選擇在距離錢塘江頗近的博德寶杭州體驗中心,既是出于“母親河”的緣故,也是因為他為這個有著百年歷史的品牌、被公認為是世界優質櫥柜最佳生產商的博德寶櫥柜,設計了杭州旗艦店。
博德寶1892年在德國創立,在旗艦店設計中,謝天加入大量新中式以及杭州西湖元素,這既是這位設計界“行走的教科書”的經典手法,也是城市氣質與品牌風格的活化。
謝天設計的博德寶杭州旗艦店
2019年,首次以藝術家身份在威尼斯雙年展期間舉辦個展后,謝天平均每年以三個個展的頻率出現在全球藝術界。藝術作品與展覽空間的契合度,很大程度影響了觀看的感受。能夠在自己設計的空間展示作品,達成作品與場域的統一,這是謝天獨有的優勢。>>點此閱讀更多藝術家故事
2024年再度舉辦個展,謝天專門為空間創作了一系列新作。謝天喜歡用光,也擅于用光,延續此前巴黎個展“光”,新展將光和水墨作為元素,搭建一條時光隧道的隱線,串起書寫與當代的關聯。
2019年謝天威尼斯個展展覽現場
2023年謝天巴黎個展“光”展覽現場
展出作品以“書畫同源”為主線,令人不禁好奇,傳統藝術與時尚之間如何展開對話?書寫,這一古老的藝術形態,如何在充滿視覺張力的現代空間彰顯自身的活力?
或許,在進入這場展覽之前,有必要對文字的現狀加以描述。中國自進入現代化始,漢字作為構成文化的基本要素,持續處于爭議的中心。白話文、簡化字、漢字的拉丁化等方案輪番被提出。
千禧年前后,隨著互聯網的普及,規范漢字書寫、提筆忘字等現象一度被廣泛討論。近些年,內陸城市店鋪牌匾的統一化,香港大面積拆除霓虹燈字招牌等,令漢字使用形態的多樣化陷入危機。承載著書寫審美的書法領域,則充斥著對碑帖的原教旨式崇拜,更讓作為藝術的書法陷入尷尬處境。
謝天的新作所面對的就是這樣的文字現狀,所以,展覽主題便是大寫的“文字”,或者追溯“書畫同源”這一古老的源頭,讓書法在商業空間中回歸日常,以期從中找到破解之道。
“書畫同源”有其歷史性的流變,自唐代張彥遠提出這一概念,到元代趙孟頫等畫家對“枯木竹石”等題材的對應,直至明清以書法入畫,才全面在人物、山水、花鳥等領域鋪陳開來。清初的八大、石濤,晚清的揚州八怪、吳昌碩,更是在此基礎上開創了以畫學為基礎的書法。
謝天展出的作品,主要分成兩類:一種是“書道”式的“一字書”,另一種是“書畫同源”式的“書法-繪畫”作品。從文字內容的選擇、書寫形式到裝裱方式,他對書法藝術進行了全面改造,不僅看起來富有現代感,且具有強大的精神能量。
謝天《道》 紙本水墨 49×49cm 2024
我們先來看看“一字書”作品,文字幾乎頂天立地鋪滿了整張紙。“非”“無”“道”等字,來源于《道德經》的第一章。這種單字書法常懸掛于書房、茶室之中,以幫助觀看者產生頓悟和覺醒。這些脫離了文本的單字,結體上大開大合,有如洪鐘一般鮮明而有力。
在過去,大字書寫常常用于題寫匾額或者參禪悟道;在今天,其流行程度顯然大幅降低了,只有復雜的章法布局才能體現出“專業性”來。在這種背景下,謝天的“一字書”以超乎尋常的單純吸引著觀眾的凝視。在相對主義盛行的現代社會中,似乎仍然有必要進行絕對的斷言,以此來獲得認識上的超越和解脫。
謝天《非》 紙本水墨 49×49cm 2024
裝裱后的《非》
這些書法被裝裱進透明鐳射亞克力盒子里,這是謝天有意為之。鐳射膜有兩個特點:其一是反射物像,其二是會隨著視角、光線的變化而改變顏色。這種裝裱形式,一方面符合時尚空間的感受,另一方面為書法欣賞創造了新的裝裱和觀看方式。
體味書法文字意味的同時,在鐳射膜上看到周圍的環境,甚至自己。文字與影像之間形成一種特殊關系:時而相互印證,時而彼此消解。這就以一種當代人可以接受的方式傳遞了《道德經》的精神:道即變化,道之外的一切表象,皆如煙云般易變而不可測。
傳統的道家思維,就這樣以批判性的姿態植入時尚空間里:它們既是審美的,與空間的整個陳設形成對話,又質疑著商業和欲望。
2023年謝天個展“我要搞藝術”展覽現場
“光”一直是謝天關注的元素,不過,早些年他更慣常使用的材料是霓虹燈。在書法創作中,他會將一個筆畫用霓虹燈圈起來。霓虹燈在現代社會中是書法創作最具當代感的形式,當然也有浮華易逝、無常的含義。此次使用的透明鐳射亞克力材料,則是對使用光線的一次拓展,更具有了“道法自然”的意味。在虛實映射、光陰流變之間,打開通往直觀的大門。
謝天《得》紙本水墨 170×122cm 2024
乍看之下,《得》像一塊瓦當,或者一幅呈中心放射狀的抽象畫。不過,細讀其中的文字時,會發現“得”字的金文寫法,字的左右兩邊用的完全是兩種不同的手法寫就的。
《說文解字》中對“得”的解釋為“行而有所取”。“彳”意為“左腳的步伐”,而金文“得”右半邊的寫法是“?”,是“取走”的意思。謝天將“?”字兩邊都處理出一種腳步凌亂的樣子,表明了想要“得”道(到),就必須經過一番追尋,甚至經歷迷茫和徘徊。
進一步地,“?”又可以拆解成“見”和“寸”。謝天在這兩個字中特別提取了眼睛和手(“寸”意為手)的意象,以一種飽滿的、流暢的線條來表達,表明了“得”到(道)時所產生的圓滿和大歡喜。
謝天《之》 紙本水墨 49×49cm 2024
在傳統書法練習中,古人一直強調要追溯書法的源頭,也就是“識”的重要性。書法作為連接古代與當下的媒介,顯然不僅僅是對字的審美,而是對世界的認識。謝天的“一字書”不只是一個個文字符號,更是對世界基本規律的認識與體會。
細心的觀眾也許會發現,這些書法是經過預先設計的,有著彩色的起稿線;甚至在一些文字的筆畫之間,藝術家還填充了一些顏色。本來文字就已經難以識別了,這些色彩更是為閱讀增加了障礙。那么,藝術家的意圖何在?
謝天《無》 紙本水墨 49×49cm 2024
顯然,謝天考慮到了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張力:當下,不能要求觀眾必須具有理解書法所必備的文化知識,但是,觀眾仍然可以在最直觀的層面上感知“美”。這是圖形之美、符號之美。同時,有文化積淀的觀眾,能從中辨識出一些文字部首,體會到書寫的抽象之美;書家和知識分子,或許會在謝天的書法前莞爾一笑,心領意通。
謝天以他設計師的敏感性,通過追溯書法之源,在“書畫同源”的理念中,重新找回了書法“雅俗共賞”的潛力,在不同的審美層次中,調和著精英與大眾審美之間的矛盾。“境”是東方文化特有的表達,也是國人審美的無意識,而在謝天那里,字的含義、書的氣韻、畫的意境,最大化地重構了書寫的表達范圍。
謝天《安》 紙本水墨 170×122cm 2024
《安》字使用了更多的繪畫技巧:淡墨疊加、淡墨破濃墨。“安”是會意字,在早期甲骨文中,“安”與其說是一個字,不如說像幅畫:一間人字形屋頂的房子,房內一個女子面向東方雙手斂于腹前端坐。女子被進一步抽象為一朵盛放的花,白色的花瓣顯得純凈、安寧,有著金頂的“屋檐”使用了濃墨,襯托、保護著花朵。這情景仿佛一間簡樸的茶室中安放著一朵白茶花。與《得》充滿運動和開放性的感受不同,《安》顯得質樸、寧靜而緊湊。
謝天《龍》 紙本水墨 106×97cm 2024
《龍》更進一步將文字的形態推向極端,或者說,它幾乎已然與文字無涉,而全然是關乎聽覺、語感、情緒,流動如水,氤氳如煙。畫面中揮灑的筆觸似乎體現了運動中龍的特征,那些黑色的墨團平添了幾分山水畫的意象。在“似與不似”這一問題上,謝天將其推到了一個新的境地。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是依靠“現代性”的注入。
這樣,我們才好理解謝天新作中何以頻頻出現紅色的“打稿線條”。它們是構思和設計,以便看上去具備文字的結構和繪畫的意境。更重要的是,保證了書寫時的最大自由。
藝術家謝天
在長年習字的慣性驅使下,這種“純粹的寫”才得以達成。在屏幕時代,“純粹的寫”當然是一種“被動”:它是低科技的、身體性的,帶有一種令人恍惚的神秘儀式感。文字似乎被“復魅”了,不是交換流通場域中純粹的意義符號,而是文字初創時刻“天地泣、鬼神號”那種通天達地的靈媒。書寫的非功能性、模糊性——這場看似虛無的游戲,難道不恰恰是對現代性的批判性治療嗎?
謝 天
設計師、藝術家、教授
杭州一直建筑設計事務所創始人兼設計總監
1989年9月-1993年6月就讀于浙江省二輕工業設計學校裝璜設計專業
2000年9月-2003年6月就讀于中國美術學院研究生主干課程班綜合繪畫專業
2010年10月-2011年12月就讀于瑞士伯爾尼應用科學大學建筑可持續研究碩士
1993年9月至今從事建筑空間設計研究與實踐
2012年5月開始實驗水墨研究與實踐
個 展
2019年,第58屆威尼斯藝術雙年展國家館展出藝術家,威尼斯;
2019年,“墨屐”謝天實驗水墨展,杭州;
2020年,謝天版畫十城聯展,南京、嘉興、寧波、南昌、廈門、廣州、福州、佛山、溫州、杭州;
2021年,“經·常”謝天實驗藝術展,杭州招賢寺舊址;
2023年,“謝天藝術生活節”,杭州西湖區長埭村茶園;
2023年,“兔巡東海”,舟山群島;
2023年,“我要搞藝術”,杭州和創園;
2023年,“中秋月兔”,巴黎怡黎園;
2023年,“光”謝天個展,巴黎巴士底設計中心;
2024年,“靜止的時間”謝天個展,巴黎Wagner畫廊;
2024年,“謝天水墨實驗展”,博德寶杭州體驗中心。
關于藝術家
文字|雷鳴
圖片|謝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