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安東·佩爾武申(圖片來源:Яндекс網站)
受訪者簡介:安東·伊萬諾維奇·佩爾武申(Антон Первушин Первушин,1970年— ),俄羅斯作家、記者、宇航歷史學家(историк космонавтики)。他著有多部科幻小說和科普讀物,曾在2023年斬獲“阿爾卡季和鮑里斯·斯特魯加茨基國際文學獎”(АБС-премия)①。
2008年,佩爾武申與多位志同道合的科幻作家成立了“科幻復興”小組(группа возрождения НФ),致力于復興俄羅斯硬科幻小說。創立伊始,該小組受到了來自同行、出版社、讀者等多方的質疑和批評,在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下,“科幻復興”小組于2014年暫停了活動。直到2023年,“科幻復興”小組時隔15年后又重新煥發活力,繼續朝著“科幻復興”這一具有俄羅斯特色的科幻文學目標前進。那么,就讓我們一起走近佩爾武申,通過他的視角深入了解“科幻復興”小組的歷史、主張和發展吧!
第一輪“科幻復興”小組運動(2008年—2014年)的源起、發展和阻礙
采訪者:您能詳細談談是什么促使您和其他志同道合者在2008年,也就是15年前,萌生了創建“科幻復興”小組的想法嗎?
佩爾武申:2008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克里米亞海濱村莊小鎮帕爾特尼特(Партенит)舉行了第二屆克里米亞幻想文學開放節“阿尤達格星座”(Созвездие Аю-Даг)。正是在這次幻想文學開放節上,小組成員們萌發了將科幻作家們聯合起來復興俄羅斯硬科幻(твёрдая научная фантастика)的想法。那一年,我的架空歷史小說《星》(
Звезда) ②獲得了“金鏈獎”(?Золотая цепь?),因此,我應組委會的邀請前往克里米亞領獎。當時,我主要創作賽博朋克和科技驚悚類小說,出版了幾本關于宇航知識的科普讀物和歷史紀實書籍 ③,并且我曾在公開演講中呼吁積極通過文學作品來普及科學知識和科技成就。在這次科幻節上,我結識了以筆名雅羅斯拉夫·韋羅夫(Ярослав Веров)發表作品的作家格列布·古薩科夫(Глеб Гусаков) ④和伊戈爾·米納科夫(Игорь Минаков) ⑤。我們討論了俄羅斯硬科幻小說的現狀,得出的結論是:此類科幻小說在俄羅斯寥寥無幾。當時,俄羅斯作家們創作了大量奇幻小說、架空歷史小說、太空歌劇和末日動作小說等,這些作品屬于科幻子類型,而硬科幻小說則完全依賴于英文翻譯。這些翻譯作品定期出版且銷量可觀,表明硬科幻小說在俄羅斯也有穩定的讀者群。但為什么俄羅斯作家不為這些讀者創作呢?我們認為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現象,于是我們決定聯合起來宣傳復興硬科幻小說的必要性。
圖2 《星》封面圖(圖片來源:Яндекс網站)
圖3 格列布·古薩科夫
(圖片來源:Яндекс網站)
圖4 伊戈爾·米納科夫
(圖片來源:Яндекс網站)
采訪者:科幻復興小組成立時有多少位成員?這些成員大概有哪些特征?
佩爾武申:最初,這個小組僅由三個人組成:格列布·古薩科夫、伊戈爾·米納科夫和我。我們都成長于蘇聯時期,并接受了高等教育。古薩科夫是物理學家,畢業于頓涅茨克理工學院。米納科夫是作家和詩人,畢業于高爾基文學學院。我畢業于圣彼得堡(原列寧格勒)理工學院,主修能源工程專業,并獲得了技術科學碩士學位。然而,我很早就開始從事文學創作,曾在鮑里斯·斯特魯加茨基研討班(Семинар Бориса Стругацкого)⑦學習并擔任班長。后來,蘇聯科幻文學的元老帕維爾·阿姆努埃爾(Павел Амнуэль)⑧、克里米亞辛菲羅波爾(Симферополь)的記者馬克西姆·霍爾松(Максим Хорсун)⑨、車里雅賓斯克的天文學家尼古拉·戈爾卡維(Николай Горькавый)⑩,以及我的妻子——列寧格勒的內分泌科醫生葉蓮娜·佩爾武申娜(Елена Первушина)?也加入了我們。在這里,我還要提一下科幻愛好者斯維特蘭娜·波茲尼亞科娃(Светлана Позднякова),她是來自帕爾特尼特的一名護士,也是“阿尤達格星座”節日的創辦者,她對我們的幫助也是不可忽視的。
圖5 帕維爾·阿姆努埃爾
(圖片來源:Яндекс網站)
圖6 馬克西姆·霍爾松(圖片來源:Лаборатория Фантастики網站)
圖7 尼古拉·戈爾卡維
(圖片來源:Яндекс網站)
圖8 葉蓮娜·佩爾武申娜
(圖片來源:Яндекс網站)
憑借豐富的文學創作經驗,我們立即著手篩選和培訓在文學領域探索自己道路的年輕作家。在上述幻想文學節的基礎上,我們開始舉辦寫作工坊來討論參與者的小說。后來,一個獨立于幻想文學開放節的長篇小說研討會(Романный семинар)在帕爾捷尼特(Партенит)成立了。2010年,格列布·古薩科夫(Глеб Гусаков)創立了“雪球”出版社(издательство ?Снежный ком?)?,并在“真正的幻想小說”系列(книжная серия ?Настоящая фантастика?)中出版了科幻作家們的多部原創著作?。通過這個出版平臺,一批年輕作家加入科幻復興的行列,例如鮑里斯·格奧爾吉耶夫(Борис Георгиев)、伊戈爾·韋列斯涅夫(Игорь Вереснев)、安德烈·達什科夫(Андрей Дашков)、謝爾蓋·切克馬耶夫(Сергей Чекмаев)。此外,一些以科幻作品著稱的資深作家也在該系列中發表了他們的作品,其中包括齊諾維·尤里耶夫(Зиновий Юрьев)、根納季·普拉什克維奇(Геннадий Прашкевич)、安德烈·斯托利亞羅夫(Андрей Столяров)、阿列克謝·安德烈耶夫(Алексей Андреев)、亞歷山大·秋林(Александр Тюрин)、德米特里·費多托夫(Дмитрий Федотов)和德米特里·卡扎科夫(Дмитрий Казаков)。此外,我們還出版了“規劃性”年鑒,用于發表我們的新作以及參加“阿尤達格星座”節日和長篇小說研討會的年輕作家們的作品。這些文集包括《希格斯玻色子》(?Бозон Хиггса?)、《幻影2012:局部極值》(?Фантум 2012. Локальный экстремум?)和《幻影2013:天地之間》(?Фантум 2013. Между землёй и небом?)?。
伊戈爾·米納科夫(Игорь Минаков)是當時莫斯科“??怂鼓背霭嫔纾ě讧侑乍学洄支荮瞌悃洄缨??Эксмо?)的主編,他定期編纂《真正的幻想小說》和《俄羅斯幻想》(?Русская фантастика?)合集。這些合集里也刊登了科幻復興小組成員的作品。
圖9 《希格斯玻色子》封面圖(左)
圖10 《幻影2012:局部極值》封面圖(右)
(圖片來源:Лаборатория Фантастики網站)
圖11 《幻影2013:天地之間》封面圖(左)
圖12 《俄羅斯幻想》合集(2016年)封面圖(右)
(圖片來源:Лаборатория Фантастики網站)
遺憾的是,由于2014年的政治事件和意識形態分歧,“科幻復興”小組解散了。盡管如此,我們之間仍然友誼長存,并在文學道路上各自發展。
采訪者:科幻復興者們希望看到怎樣的俄羅斯硬科幻?
佩爾武申:“科幻復興者”(НФ-возрожденцы)認為,我們需要高質量的硬科幻小說,類似于現代英語作家的創作,如斯蒂芬·巴克斯特(Stephen Baxter)、大衛·布林(Glen David Brin)、安迪·威爾(Andy Weir)、維爾納·文奇(Vernor Steffen Vinge)、邁克爾·克萊頓(John Michael Crichton)、拉里·尼文(Laurence van Cott Niven)、阿拉斯特·雷諾茲(Alastair Reynolds)、羅伯特·索耶(Robert James Sawyer)、尼爾·斯蒂芬森(Neal Town Stephenson)、邁克爾·斯萬維克(Michael Swanwick)、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Charles Wilson)、彼得·瓦茨(Peter Watts)等。當然,與這些作家不同的是,我們的作品應該對俄羅斯的問題、成就和未來給予更多的關注。
我們認為,硬科幻是整個科幻文學類型的驅動力或“引擎”,因為它與科學的互動不斷生成新的術語、形象和意義。如果沒有強大的科學幻想的支持,整個科幻文學類型將開始退化,重復陳舊的想法和過時的論調。此外,科幻文學與科學一樣,總是面向未來,即使它描述的是過去的事件。假如一個社會缺失對未來模型的討論,那么它將被迫接受外部強加的策略。我們在一系列文章中闡述了這些觀點,包括《科幻——幻想的“黃金分割”!》(?НФ — ?золотое сечение? фантастики!?)、《在自己的領域》(?На своём поле?)、《反復興項目》(?Проекты против возрождения?)、《關于幻想設定和其他可怕的事物》(?О фантастических допущениях и прочих страшных вещах?)、《解渴》(?Утоление жажды?)等。
圖13 《科幻——幻想的“黃金分割”!》文集封面圖
(圖片來源:Лаборатория Фантастики網站)
采訪者:在您看來,為什么當時科幻復興小組沒有得到作家和讀者們的廣泛支持?
佩爾武申:從一開始,我們的活動就遭到了科幻愛好者、文學評論家和科幻作家的猛烈批評。
首先,我們被指責過于注重科幻理念,而忽視了人物塑造。對此,我們回應道:科幻小說作為一種文學形式,作者理所應當要對人物心理給予關注。此外,科幻小說的范圍比其他幻想文學的子類型更為廣泛,在某些情況下,確實可以不依賴于人物刻畫,而是通過科幻隨筆或對虛構作品的評論來表達新穎的理念,正如斯坦尼斯拉夫·萊姆(Stanis?aw Lem)?所做的那樣。其次,我們被指責試圖將科幻小說“枯燥化”,使其變成關于科學發現、假設等的無聊陳述,為了進行宣傳而犧牲作品的趣味性。對此,我們回應稱:這種指責是錯誤的。在我們看來,一部優質的科幻作品應當同時包含新穎的理念、獨特的劇情轉折、富有創意的人物角色,以及引人入勝的冒險情節。最后,我們被指責沒有可以用來評判科幻復興者作品質量的“綱領性”的小說。對此,我們回應說:如果公眾對此有需求,那么這樣的小說就一定會出現。
然而,我們并沒有像預期那樣獲得廣泛的支持,大型出版社拒絕幫助我們,關于科幻復興必要性的討論也僅局限在粉絲圈內。再加上“雪球”出版社出版的書籍銷量很少,這使得我們無法為同仁們提供應有的報酬。最終,“雪球”出版社也轉向了商業小說出版,放棄了對科幻復興方案的支持。
新一輪“科幻復興”小組運動(2023年—)的發起、問題和前景
采訪者:正如您提到的,15年后俄羅斯再次提出了復興科幻小說的倡議。那么,這次倡議的發起原因是什么?發起者是誰?與15年前的復興小組相比,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處?
佩爾武申:近年來的政治事件導致俄羅斯被歐盟和北約等西方勢力孤立。這種對立削弱了英語文化在我國的影響力。俄羅斯的政治家、商人、思想家、哲學家和作家們不得不擺脫西方模式,轉而尋找自己“獨特”的道路。于是,人們開始期待一種能夠傳達未來圖景并讓普通大眾理解的新科幻作品。此外,劉慈欣的作品在俄羅斯的廣受歡迎也發揮了作用。他的作品不僅受到科幻愛好者的喜愛,還吸引了那些曾經對這一類型持輕視態度的讀者。
借鑒劉慈欣的成功經驗以及考慮到構建未來圖景的必要性,莫斯科文學評論家謝爾蓋·希卡列夫(Сергей Шикарев)向戰略倡議署(Агентство стратегических инициатив)提議成立“科幻觀察站”(?Обсерватория фантастики?),以舉辦青年作者寫作大師班,鼓勵年輕人創作新的科幻作品。2024年7月,在薩哈林“2024群島”項目(?Архипелаг 2024?)的教育集訓營中,大師班成功開辦。擔任大師班導師的有瓦迪姆·帕諾夫(Вадим Панов),前面提到的謝爾蓋·切克馬耶夫,以及我本人。下一步,我們將會舉辦“全俄科幻小說競賽‘俄羅斯2050’”?。
圖14 “全俄科幻小說競賽‘俄羅斯2050’”戰略倡議署官方網站宣傳頁面截圖(圖片來源:Яндекс網站)
我非常希望這一新倡議能夠促使人們認真了解俄羅斯科幻復興的必要性,并以此為基礎孕育新一代的杰出作家和優秀作品。當然,這次科幻復興與之前也有著根本性的區別,之前我們主要參考西方模式,在作品中討論全球性問題,而新一輪的科幻復興運動更側重于在當下的政治、經濟和軍事挑戰背景下,創造關于未來的圖景。
采訪者:您曾在文章中提到,科幻復興的目標是創造具有俄羅斯民族特色的科幻小說。為明確硬科幻的定義和重要性,您還提出了“ННФ”(“科學的科幻”)這一術語。您是否認為硬科幻可以代表俄羅斯科幻小說的理想形式?
佩爾武申:是的,我在文章《俄羅斯科幻小說的問題:虛構的與現實的》(?Проблемы научной фантастики в России: мнимые и реальные?)?中特別提到,近年來出現了術語混亂的問題,人們往往會把虛構世界里不存在魔法師、龍和其他奇幻元素的幻想小說歸類為科幻小說。因此,對于硬科幻而言,我們需要在其內部明確劃定出一個能夠凸顯其核心特征的“部分”。在我看來,這個“部分”可以被稱為“ННФ”——科學的科幻(научная научная фантастика),即以某種形式包含科學探索的幻想小說。盡管我不認為硬科幻能作為俄羅斯科幻小說的理想形式,但它應當作為現代科學和前沿技術的術語、理念和圖景的傳遞者。雖然“ННФ”在藝術性方面可能不及經典文學,但它能幫助社會理解我們當前和未來生活的世界。
采訪者:科幻復興者如何看待社會幻想小說或其他軟科幻小說?
佩爾武申:我們經常遇到這個問題。每次回答時,我們都會引用毛澤東的名言:“讓百花齊放”。科幻小說應當具有多樣性,我們在工作中支持有才華的年輕作者,即使他們由于某些原因不愿意創作硬科幻。我們自己也喜歡閱讀各種不同類型的作品,并對此有深入的了解。然而,很多時候所謂的社會幻想小說和軟科幻作品被認為是幼稚的幻想作品,這些作品純粹是幻想的產物,與現實缺乏緊密的聯系。我們一直反對這種幼稚幻想的泛濫,因為它借用科幻的外殼,實際上卻使這一類型變得松散和膚淺。
采訪者:在科幻復興者看來,當前俄羅斯科幻小說面臨哪些主要問題?
佩爾武申:目前,俄羅斯科幻小說的主要問題是嚴重缺乏愿意從事這一類型創作的作者。盡管在科幻作家中有不少人接受過高等教育,但他們在進入這一領域時往往會關注大眾需求,以期能獲得盡可能多的讀者和高額的稿費。目前,俄羅斯市場主要被浪漫奇幻(романтическая фэнтези)小說和架空歷史小說等科幻子類型占據。為了解決作者和硬科幻作品短缺的問題,需要創辦一個專門以科幻復興為目標的月刊,以鼓勵作者創作硬科幻,并為他們提供出版平臺和資金支持。因為創作高質量的硬科幻非常困難,作者需要確信自己的投入會得到出版商和讀者的關注。如果能培養出一批穩定的作者群體,那么大型出版社、電影制作人和電視行業也會對硬科幻產生興趣。
采訪者:您如何評價當前科幻復興運動的狀況?取得了哪些顯著成就?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以及您認為科幻復興小組目前面臨著哪些挑戰和機遇?您對其未來發展的前景有何看法?
佩爾武申:目前,我們只能談論新一輪科幻復興的初期階段。上述提到的戰略倡議署項目只是一個初步的、試探性的步驟。接下來需要組織一支由經驗豐富的作家和大師組成的團隊來指導年輕作者。此外,還需要創辦一本專門用于刊登科幻作品、未來學論文和科普文章的刊物。同時,還應當推出類似于“雪球”出版社曾經出版的系列書籍。我相信,這些在不久的將來都會實現,屆時科幻復興活動將擴展到全國范圍。畢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采訪時間
2024年7月20日。
采訪者
楊朵,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為俄羅斯科幻文學。
①關于2023年“阿爾卡季和鮑里斯·斯特魯加茨基國際文學獎”獎項的介紹參見《世界科幻動態》2023年第3期第9頁。
②每年在克里米亞舉辦的“阿尤達格星座”科幻節自2008年開始舉行。該節日設立了以下幾個獎項:1.金鏈獎(亞歷山大·格林獎):授予前一年出版的、在科幻、奇幻、文學神秘學、文學童話以及浪漫文學領域中具有高藝術價值的最佳作品。2.紫水晶獎(柳德米拉·科金茨獎):授予前一年出版的、關注克里米亞歷史、文化、現狀及未來命運的最佳科幻、奇幻、文學神秘學、文學童話及浪漫文學作品。3.大熊座獎和小熊座獎:自2011年起設立,由“阿尤達格星座”社會組織和俄羅斯作家聯盟莫斯科市分會共同頒發。4.尼古拉·丹尼列夫斯基獎:自2011年起,由歷史學家和作家德米特里·沃洛迪欣與節日組委會共同設立,旨在表彰在俄語文學中在預測學和未來學領域的杰出成就。5.翡翠城獎:自2015年起設立,授予前一年出版的、面向兒童、青少年和青年的最佳科幻、奇幻、文學神秘學、文學童話及浪漫文學作品。詳見:https://fantlab.ru/award68。
③《星》(2007年)是安東·佩爾武申的代表作品,是“新蘇聯長篇小說”系列(цикл Новый советский роман)的開篇之作。該小說在2008年獲“金鏈獎”、2011年獲“銀箭獎”(Серебряная стрела)。此外,《星》還獲得多個知名科幻獎項的提名獎。詳見:https://fantlab.ru/work91611。
④關于佩爾武申的宇航知識類科普讀物和歷史紀實類書籍列表,詳見:https://fantlab.ru/autor265。
⑤雅羅斯拉夫·韋羅夫是科幻作家格·弗·古薩科夫(Глеб Владимирович Гусаков)和亞·維·赫里斯托夫(Александр Вячеславович Христов)的集體筆名,其代表作有《奇奇科夫公爵》(Господин Чичиков,2005年)和《宇宙管理員》(Завхоз Вселенной,2007年)等 。后來,古薩科夫開始與伊戈爾·米納科夫(Игорь Минаков)合作,沿用之前的集體筆名,合作推出了硬科幻小說《登陸歐洲》(Десант на Европу,2008 年)、《登陸土星,或三百年的孤獨》(Десант на Сатурн, или Триста лет одиночества,2008 年)和文集《“病毒”行動》(сборник Операция ?Вирус? ,2010 年)等。他們曾獲幻想作家與愛好者獎——“Интерпресскон”獎(2009年)等多項科幻獎項。詳見:https://fantlab.ru/autor4045。
⑥伊戈爾·米納科夫是俄羅斯著名的科幻作家,與古薩科夫共同創作了許多優質的科幻小說,曾在兩年內斬獲了7個文學獎項。詳見:https://fantlab.ru/autor4308。
⑦鮑里斯·斯特魯加茨基研討班(1974年—2012年)是俄羅斯(含蘇聯時期)的文學組織,總部在列寧格勒(現圣彼得堡),由鮑里斯·斯特魯加茨基領導。研討會的出版活動并不規律,成員作品主要通過文集等形式發布。2012年斯特魯加茨基去世后,研討會改組為斯特魯加茨基兄弟研討班(семинар имени братьев Стругацких)。2022年該研討班解散。詳見:https://ru.wikipedia.org/wiki/Семинар_Бориса_Стругацкого。
⑧帕維爾·拉斐爾洛維奇·阿姆努埃爾(1944年—1998年),俄羅斯(含蘇聯時期)作家,著名科幻文學家。其作品以獨特的敘事風格和深刻的思想內涵著稱。阿姆努埃爾的小說探討了科學技術對人類社會的影響以及倫理問題。阿姆努埃爾還擔任了多個文學獎項的評委,為俄羅斯科幻文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詳見:https://fantlab.ru/autor479。
⑨馬克西姆·霍爾松曾以不同的筆名出版了十幾部冒險幻想小說。詳見:https://fantlab.ru/autor4188。
⑩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戈爾卡維是物理數學博士和天文學家,現居美國。他畢業于切爾亞賓斯克國立大學物理系,并在莫斯科的俄羅斯科學院天文學研究所完成了研究生學習。他在錫梅伊茲天文臺工作了12年,并于1989年獲得了蘇聯最后一屆國家獎——天體物理獎。自1998年起,他在NASA工作,并獲得了美國科學院獎。他著有《行星環物理學:連續介質的天體力學》(Физика планетных колец: Небесная механика сплошной среды),并在《兒童百科全書》的天文學卷中撰寫了若干科普文章。2006年,他的小說《水晶發女孩》[?Девочка с хрустальными волосами?,原名《星際女孩》(Астровитянки)]入圍了兒童文學獎“心愿獎”的最佳科幻或奇幻作品獎。詳見https://fantlab.ru/autor5710。
?葉蓮娜·弗拉基米羅夫娜·佩爾武申娜,1972年生于列寧格勒,圣彼得堡醫科大學畢業,曾任內分泌科醫生。從1989年起創作科幻作品,1999年首次發表小說。她著有《被征服者的國王》(Короли побежденных)等幻想小說,并出版了關于糖尿病和兒童發展的書籍。曾獲2023年“別利亞耶夫獎·特別評審獎”(Беляевская премия, 2023 // Специальная премия Жюри)等多個獎項。她還是安東·佩爾武申的妻子。詳見:https://fantlab.ru/autor1714。
?“雪球”出版社是俄羅斯的一家小說出版社。成立于2010年。該出版社屬于所謂的“小型出版社”,出版內部附有插圖的小型圖書。詳見:https://fantlab.ru/publisher938。
?“真正的幻想小說”系列于2010年由莫斯科“雪球”出版社推出。專注于真正的科學幻想小說,排除超自然現象。該系列作品探討現代科學和前沿技術對世界和個體的影響,涵蓋社會幻想、另類歷史、賽博朋克等類型。詳見:https://fantlab.ru/series783。
?有關上述科幻作家們的生平經歷、創作歷程和代表著作參見:https://fantlab.ru/。
?斯坦尼斯瓦夫·萊姆(1921年—2006年)是波蘭著名科幻作家,以其對科學、哲學和未來學的深刻探索而聞名。他的代表作有短篇科幻故事集《機器人大師》(Cyberiada,1964年)、《未來學大會》(Kongres futurologiczny,1971年),《索拉里斯星》(Solaris,1961年)等。他的作品在全球范圍內享有盛譽,對科幻文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全俄科幻小說競賽‘俄羅斯2050’”(Всероссийский конкурс научной фантастики ?Россия 2050?)是一個面向科幻作家的公開競賽,旨在展望俄羅斯未來25年的圖景。詳見:https://asi.ru/russia2050/。
?關于佩爾武申的文章《俄羅斯科幻小說的問題:虛構的與現實的》(Проблемы научной фантастики в России: мнимые и реальные),詳見:https://www.trv-science.ru/2017/03/problemy-sci-fi-v-rossii。
本文擬刊發于《世界科幻動態》2024年第1期,以最終印刷稿為準。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供讀者參考。歡迎分享轉發,轉載請聯系本公眾號。
《科普創作評論》期刊征稿信息
【征稿】《科普創作評論》2023年重點專題征稿啟事
排版:沈 丹
編輯:閆進芳
審定:姚利芬
來源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
轉載 高校科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