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意有緣咫尺近,親歷篆刻宗師展。
安吉彰吳斜陽柳,金玉雙峰香雨亭。
人杰地靈天造物,缶翁聲譽貫神州。
少年學印有奇志,國破家亡苦難中。
壯年報國出山海,大聾歸隱超山嶺。
尋師訪友圖破壁,鐵骨梅花真性情。
晚年一月安東令,棄官復投藝海行。
千年畫壇重開筆,金石助力書畫印。
扶桑印圣不虛名,十三高徒影隨形。
大師作犬巡三戶,晚生愿作后來人。
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周先生說吳昌碩在“苦鐵”印(附錄一72~79)的邊款中刻道:“苦鐵良鐵也。《周禮·典絲》:'則受良功而藏之。鄭云:'良當作苦,則苦亦良矣。’甲申(公元1884年)春,昌石記。"吳昌碩時年四十一歲。
吳昌碩八十三歲在給上款為“壺叟”書寫的扇面中題道:“苦鐵良鐵也。《周禮·典絲》:“則受良功而藏之。鄭云:'良當作苦,則苦亦良矣。"大聾。”
經查,《周禮·天官·典絲》:“及獻功,則受良功而藏之。"鄭司農云:“良功絲功,縑帛。”孫詒讓正義:“鄭鄂云:'絲視麻為美,絲功謂之良功,典絲受之,麻功謂之苦功,典泉受之。”
(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