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迭戈
本文字數:3140字
建議閱讀時間:9分鐘
由此而來的輿論反應,顯然不是各方想要看到的局面。
一票難求,這是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中國大滿貫開票后的現狀。
8月28日上午,WTT中國大滿貫門票第一階段開售。這項被稱為國際頂級的乒乓球賽事,在巴黎奧運之后首次匯集了一眾國乒奧運主力隊員。售票平臺信息顯示,開票后不到5分鐘,將在10月6日舉行的單打決賽門票已迅速售罄,隨后其余放出的門票也被一搶而空。
但這與許多人的預期有所出入。在決賽日最高票價1688元的定價公布后,不少球迷在WTT的官方賬號評論區留言“已讀不買”,抱怨票價過高。另一方面,在比賽賽程尚未出爐的情況下,有球迷吐槽稱買票就像“開盲盒”。可從市場反饋來看,門票不僅沒有因為提價滯銷,反而場場秒空。
“到時候買黃牛就不是這個價了。”一位球迷告訴體壇經濟觀察,但她還是覺得,如果是為了去現場看喜歡的運動員,花上千元“拆盲盒”有點虧。“不買黃牛票就是純扔錢,買了也不知道買到的是誰的票,如果只是隨便看看倒無所謂,但要追某個選手的話,要么黃牛票,要么all in(買所有場次門票)。”
記者28日上午登錄二級票務平臺摩天輪票務發現,WTT中國大滿貫混雙和單打正賽首輪688元檔位的門票在平臺中已被炒至3180元,單打決賽1688元檔位的門票更是高達19080元,還要額外收500元的平臺服務費,價格翻了10倍不止。即便如此,票量也并不充裕。
一票難求,只靠“粉絲經濟”?
乒乓球賽事門票的供不應求,從巴黎奧運之前的WTT常規挑戰賽就能明顯感受到。
今年5月在太原和重慶先后舉辦的WTT常規挑戰賽,決賽階段最高票價就達到998元和1388元。這是WTT六個級別賽事體系中的第五級別賽事。但所有國乒出場的比賽門票在官方開啟第一次售票時即告售罄,某些場次的票價更在二級市場被炒高了2到3倍。
這份熱度到奧運之后更加熱得發燙,據媒體報道,在WTT中國大滿貫開賽前,售票平臺上該賽事累計標記“想看”的人數已有9.5萬。
這是WTT大滿貫賽事第一次在中國舉行,舉辦地在北京石景山首鋼園,9月26日開賽,大部分比賽時間被安排在國慶長假。WTT大滿貫是WTT賽事體系中級別最高的比賽,設有與世乒賽、奧運會相當的2000分冠軍積分及不菲獎金。
在參賽陣容上,目前除了樊振東、陳夢已退出本次比賽,馬龍、孫穎莎、王楚欽等巴黎奧運會冠軍悉數在列,基于國乒奧運主力隊員的強大號召力和巴黎奧運會國乒包攬五金的余溫,讓比賽本身更像是一場粉絲見面會,球迷自然不愿錯過這次難得的機會。
所以不難理解,即便有大量網友抱怨票價過高,也還是有大量球迷心甘情愿地買票,可以說就是“粉絲經濟”的促動力量。而這背后,也離不開WTT在商業化和職業化方面的推進。
世界乒乓球職業大聯盟(WTT)負責國際乒聯旗下所有的賽事的商業化運營。自2019年8月WTT成立以來,這項比賽就展現出頂級的賽事包裝能力。
在這一過程中,我國及全球的頂級乒乓球運動員幾乎每個月都要參加兩站比賽,輾轉于全球各個分站賽。正是這種高密度的賽事安排,直接提升了運動員的水平和賽事的競技水平。同時,WTT的商業贊助、門票收入和轉播權收入也隨之大幅增長。
但一邊是看似喧囂的國內乒乓球賽事,另一邊卻是冷清的觀眾席。
去年的成都大運會乒乓球項目,因為沒有國乒主力球員參加,熱度明顯不及其他乒乓球賽事。公開資料顯示,決賽和半決賽階段最低票價為280元,最高票價為580元。
從市場角度來說,官方定價從側面反映出WTT賽事的商業價值。一票難求印證著乒乓球高熱度、高流量得到了很好的轉化,也給了IP運營方一個變現出口,畢竟超過千元的門票依然不缺乏買單者。這樣的市場反饋也必然是賽事各方樂意看到的。
但不得不提的是,WTT對中國市場的依賴近年來不斷增加。WTT官方中文社交媒體的高互動量自不必說,在官網顯示的五家合作伙伴中,有四家是中國企業,分別是紅雙喜、水井坊、百歲山和李寧。今年3月,WTT宣布未來五年WTT中國大滿貫將落戶北京時,WTT世界乒聯董事史蒂夫·丹頓表示,“中國是我們最大的市場”。
國乒明星球員及其背后中國市場的潛力是頗為漂亮的由頭,球票出售和贊助招商這兩個最重要的“回本來源”,都讓所有國內舉行的WTT賽事票價上了一個檔次。
因愛生恨
在WTT中國大滿貫票價爭議沖上熱搜后,賽事運營方回應媒體時解釋,“票價是WTT定的,大滿貫作為頂級賽事票價會高一些。”那么,對比近年來乒乓球頂級賽事的票價水平,1688元到底是個什么價?
以今年5月的WTT沙特大滿貫決賽票價為例,最高一檔門票在450沙特里亞爾,約合人民幣850元。VIP門票300沙特里亞爾,約合人民幣570元,還有免費的小食可供品嘗。
再往前推,2024年WTT新加坡大滿貫決賽,周末最低一檔門票價格在138新加坡元-188新加坡元之間,約合人民幣754.64元-1028.04元,最高一檔門票在198新加坡元-228新加坡元之間,約合人民幣1082.72元-1246.77元。綜合下來,兩站WTT大滿貫賽事各項目決賽周末的票價均低于WTT中國大滿貫決賽。
再與由國際乒乓球聯合會(ITTF)舉辦的2023年成都國際乒聯混合團體世界杯的門票價格做個對比,WTT中國大滿貫票價也是高一檔的存在。第一階段賽事的票價設定在99元至399元之間,而第二階段賽事官方票價最低檔為129元,最高1099元。盡管是團體賽事,但孫穎莎、樊振東、王楚欽、陳夢均有出場。
而真正引發眾怒的,是賽事方把“收割粉絲”如此明晃晃地擺在臺面上。部分網友認為,WTT作為賽事主辦方,刻意利用“莎頭”組合的粉絲效應賣票。官方釋出的宣傳片中,其他球員的加油語是“我們北京相見”,而唯有孫穎莎與王楚欽的加油語是“快來購票吧”。此外,賽事官方推出的特許商品中,文創蛋糕標價1199元,乒乓球花束賣到了888元,遠遠超過了其使用價值。賽事方對準高流量運動員吸引粉絲買單的動機顯而易見。
票價爭議的背后,還有球迷對購票后能否看到自己喜歡球員的期待與觀望。再加上高票價的現狀,必然會引發“值不值”的質疑。
在簽位和半區尚未確定的情況下,球迷需要一些運氣才能看到自己心儀的球員。以單打64進32為例,比賽分為兩天兩個場館四個賽段進行,球迷要觀看這一階段的所有比賽,需購買4張門票。有網友算了一筆賬,如果全程購買最高檔A檔票并確保看到自己喜歡的運動員,光門票就要花費約2.7萬元。即使全部購買最低檔票,也需花費1萬元以上。而這還不包括北京以外購票球迷的路費和住宿費用。
在澎湃新聞報道中,WTT中國大滿貫運營方負責人表示,本次票務銷售制定了退票政策,票倉可能有回流票二次銷售,如未購買到合適的門票,可持續關注相關票務信息。
但一級市場的火爆,勢必會有人去做二級市場生意。一位對正規渠道搶票不抱太大希望的球迷告訴體壇經濟觀察稱,“已經做好了在黃牛手里買票的準備”。如此供不應求的情況下經過幾輪翻炒,期間價格會有起伏,觀望中的粉絲猶如炒股,一旦退票,在“最劃算”的價格段購入難度不小。
票價上漲之后
無論是門票秒空,還是各大社交網站上的討論話題,都印證了WTT中國大滿貫強大的市場影響力。但由此而來的輿論反應,顯然不是各方想要看到的局面,也給賽事運營方屆時在現場呈現、互動服務和流量壓力等環節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值得警惕的是,品牌口碑的損壞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品牌長期過度注重營銷而忽略產品優化造成的。
門票價格的上漲和觀眾的不滿,暴露的是行業發展與市場需求、主辦方利益之間的矛盾,可以將其樂觀地看作是行業爆發前的陣痛。但對粉絲進行號召,通過不恰當的引導將資本邏輯美化為粉絲對偶像的“愛與支持”,也無異于游走于鋼絲,在利益鏈條的牽扯下遭到反噬。
這樣的“粉絲經濟”并不是一件壞事。相反,在當前的契機面前,更應該及時利用偶像效益與粉絲經濟。乒乓球現場觀賽的文化潮流不僅能增加票務收入,還能通過賽事衍生的非票務周邊收入,為賽事IP帶來全新的盈利點。
從這個角度,WTT的下一步,或許該想想如何確保市場標準的公平性,以及更好地提供超預期的體驗,帶給粉絲值回票價的服務,而不是一味的迎合娛樂化風氣。
畢竟為賽場上運動員所表現出的高超技術、激烈對抗和昂揚的體育精神喝彩,競技體育才被還原為最有魅力的樣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