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影交錯的電影世界里,每一幀畫面都承載著創(chuàng)作者的心血與情感。在這部由柯汶利導演執(zhí)導的電影《默殺》上映期間,我們有幸采訪到了兩位幕后創(chuàng)作者:電影攝影師張穎和調色師唐強。他們的專業(yè)技能和藝術眼光,為這部作品賦予了獨特的視覺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達。
張穎,以其對故事和光影的敏銳捕捉,表達了電影的每一個細節(jié);唐強,以其細膩的色彩認知和精湛的調色技巧,為畫面增添了層次與深度。
在這次深入的對話中,我們將一探他們如何通過光影與色彩,講述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以及他們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和創(chuàng)意火花。
圖源網(wǎng)絡
張穎
香港專業(yè)電影攝影師學會會員(HKSC)
2020 年《誤殺》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攝影(提名)
2020 年《誤殺》澳門電影節(jié)金蓮花獎最佳攝影(提名)
2024 年《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金爵獎—最佳攝影(獲獎)
唐強
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攝影系,「直接調色」創(chuàng)始人、調色師。
調色作品:
《地球最后的夜晚》《瘋狂的外星人》《誤殺》《熱帶往事》《雄獅少年》《萬里歸途》《長空之王》《宇宙探索編輯部》《孤注一擲》《紅毯先生》《飛馳人生2》《默殺》等
以下是對張穎和唐強的采訪實錄,讓我們一同走進《默殺》的幕后世界。
Q:《默殺》正是當下熱映的影片,能不能簡單介紹一下這個作品?
張穎:我曾經(jīng)在2016年到2017年拍過一次《默殺》。當時是導演柯汶利的研究生畢業(yè)作品。當時就已經(jīng)和唐強進行調色的合作了。后來機緣巧合,我們又重新拍了一次,正是現(xiàn)在上映的版本。
這是一部關于“沉默”的眾生相電影。它以校園霸凌事件作為切入點,緊接著出現(xiàn)了一些連環(huán)的謀殺案,相繼幾個女生被害,牽扯出家庭暴力,警察、學校、上層階層背后的一些故事。雖然真相慢慢浮出水面,但其中的每個角色都在選擇沉默。導演想說,這種沉默除了是對錯誤的放任和縱容,也是對真相的掩蓋。這最后導致了一系列悲劇的發(fā)生。它講的是沉默背后,每個人的眾生相。
Q:之前您和柯汶利導演合作過《誤殺》。那在這次《默殺》的合作中,您和導演的創(chuàng)作工作方式較之前有哪些不同?隨著影像技術的不斷提升,您在《默殺》的拍攝創(chuàng)作中,做出了哪些新的嘗試?
張穎:我覺得差異性還挺大的。那時作為柯汶利導演的人生第一部長片作品,整體還是相對青澀和簡單的,再加上當時的預算和拍攝環(huán)境所限,所以我們用了最簡單的資源來做,拍攝周期也很短,好像斷斷續(xù)續(xù)只拍了50天。
導演經(jīng)過《誤殺》,再到現(xiàn)在的《默殺》,變得越來越成熟,越來越熟悉商業(yè)片。所以在劇本上,有很多反轉的設計,這些都是商業(yè)的元素。雖然說整個片子是寫實的現(xiàn)實主義基調,但我們也不斷地提到,希望這個片子能夠貼近觀眾的感知。在觀眾觀看的時候,會近距離地感受到曾經(jīng)某些事情好像在身邊或者在新聞上發(fā)生過。
我們和導演在溝通的時候,也希望這一次能夠在視覺上更豐富,能夠進一步的提升它的精致度。在場面上,導演也希望這部影片,在光影上的氛圍感可以更足一些。因為導演是很喜歡類型片的。但這些嘗試首先還是得基于劇本,我覺得還是要先清晰地了解整個故事,了解導演最終想表達的意圖,隨后再考慮我們用的設備和手段,來營造導演想要的氛圍。
《默殺》拍攝現(xiàn)場
Q:是什么原因讓您在《默殺》又選擇了CineAltaV 2?它們在使用時有什么不同?您在選擇索尼CineAltaV 2攝影機作為《默殺》的主要拍攝設備時,是基于哪些考慮?
張穎:我其實之前用過CineAltaV,這已經(jīng)是第三次使用了。所以選機型時我沒猶豫,直接就選的CineAltaV2,而且我的團隊對它的工作模式都習慣了。
我們這次用了三臺CineAltaV 2。有一臺會長期在大炮(伸縮炮)或者穩(wěn)定器、車拍架上。因為我們的拍攝時間經(jīng)常很趕,所以三臺攝影機可以比較好調配。而且我們也可以提前做一些預置。其它兩臺CineAltaV 2作為主機。
這次用CineAltaV 2的原因,一方面還是因為它的雙原生感光度的表現(xiàn)力特別好。我們的片子都是在暗調的氣氛下拍攝的。在現(xiàn)場光源的設計上,我們也會比較注重反差,對高光有一些控制。
另外一個選擇CineAltaV 2的原因,是我們在整體設計上,有很多的運動鏡頭,包括車戲、跟拍、演員的跑動,這些我們都用了很多輔助器材來拍攝,比如用了穩(wěn)定器配合CineAltaV 2拍攝。我覺得這方面它也是很方便的。
《默殺》使用索尼CineAltaV 2拍攝
Q:原計劃是如何使用CineAltaV 2分體結構的?為何在實際拍攝中,又沒使用分體結構?
張穎:我覺得是綜合考量吧。因為我并沒有真正在馬來西亞拍攝過電影,更何況是檳城。當時我、導演和美術在聊方案的時候,確定了大部分的拍攝使用實景,再考慮到戲中人物的場景和人物的定位,我擔心現(xiàn)場的拍攝空間可能會不夠,所以我當時定了CineAltaV 2的分體,這對我來說可以多一個選擇。
可是當我到了現(xiàn)場之后,我發(fā)現(xiàn)不用分體的時候實際比較多,那兒的空間比我想象的還是要大一些的,它的體積可以完成我的拍攝需求。所以在實際拍攝時,分體還是沒有使用,畢竟分體還是需要一些時間拆卸的。
Q:您為CineAltaV 2攝影機搭配了哪些鏡頭?您對于數(shù)字攝影機和鏡頭的搭配,您更關注于視覺風格化的需求,比如現(xiàn)在很多復古鏡頭的使用,還是關注與數(shù)字影像直接相關的分辨率和銳度的考量?
張穎:我用的鏡頭是徠卡的T1.8的全畫幅鏡頭(Leitz Prime)和它的兩個變焦鏡頭。我沒有刻意的去追求復古鏡頭。我還是看項目,看題材,跟導演聊整個片子的基調、鏡頭語言后,再綜合考量問題。
《默殺》使用索尼CineAltaV 2與Leitz電影鏡頭拍攝
我覺得《默殺》我們選用徠卡的原因,還是因為想突出人物,因為導演希望這一次我們能夠盡量地捕捉演員細微的表情和身體的動作,盡量地讓攝影機靠近演員,這樣更有張力。這也是我沒有選擇變形寬銀幕鏡頭,而選擇球面鏡頭的原因。而且這個徠卡鏡頭的近距特性非常好,它與演員貼得特別近都可以合焦。這些都是考量點。
當然從傳統(tǒng)意義上來說,我覺得像徠卡鏡頭的焦點過渡曲線,讓它在大畫幅下的畫面透視、立體感、景深都特別好,焦外虛焦部分的影像成像,也讓主體突出得更明顯。而且它是全畫幅鏡頭,它的透視視角對我來說是非常自然的,同時它的畸變也幾乎不存在。
Q:針對《默殺》您在籌備階段做了哪些視覺上的參考?
張穎:其實這一次我們并沒有針對這一版的《默殺》重新再找視覺參考,因為我們之前拍過一遍《默殺》,更多的視覺參考是來自于5、6年前的。當時導演和我們第一次相識的時候,他給我看了他準備的一些視覺參考,這些大部分都來自于韓國電影。他希望整個片子的敘事、鏡頭語言、結構、演員的表演,可以貼近亞洲人的觀感和審美。當時我們也看了好多韓國電影。這個共識延續(xù)到了這一版的《默殺》。所以在整個基調上,我們并沒有做重新的規(guī)劃,都是沿用之前的概念,包括片子里大量的雨戲戲份。
但這個片子也有一些不太一樣的地方。我們在拍第一版的《默殺》的時候,導演說晚上拍兇殺、謀殺,這種畫面的電影我們看得太多了,我希望這一次把一些殺人的場面放在白天。可是放在白天的話,在氣氛和光影上的把握會很容易分散。我當時一直在研究如何解決,既可以滿足導演對于白天的需求,又能夠繼續(xù)保持懸疑和犯罪謀殺場面的氣氛。最后我想到了將白天當成晚上來處理,日戲當成夜戲來處理的概念,也就是Day for Night。當時在拍第一版的時候,就用了這個概念,具體比如畫面的構圖和取景會盡量避開天空,另外一些戲我們都放在了帶密度的時候去拍。
這次調色師唐強在前期做LUT的時候,已經(jīng)盡量往這個影調上去靠了,所以沒有用上次的Day for Night的方式。在現(xiàn)在的設備和打光環(huán)境下,我們可以比之前第一版《默殺》更加地關注細節(jié),在反差控制上比之前要好,在控制陽光上也做得比較細膩。
《默殺》影片截圖
Q:在曝光和影調等技術流程控制上,是如何同調色師溝通的?是否提前進行了監(jiān)看預設LUT的制作?
唐強:新版的《默殺》,我覺得就像張老師剛才說的,影像的整體風格其實是繼承了之前的版本。但是因為我們有更好的技術條件了,所以在這個基礎上又有了一些升級。
比如第一版《默殺》,是用了Day for Night日拍夜的濾鏡,但這次我們是直接相當于把濾鏡的效果內置到了LUT里。現(xiàn)場監(jiān)看的LUT會夸張環(huán)境里的冷色,并且所有的冷色會往青色的方向偏,比如東南亞的綠色植被,都不是我們印象當中的熱帶的暖綠,而會偏向深色的冷綠與青綠。
《默殺》的依然設計為偏冷與偏暗影調
在畫面質感上,它同樣也有一些升級。第一版《默殺》是整體的粗糲感,風格是非常強烈的、撲面而來的那種接近16毫米膠片的感覺。后期調色的時候刻意加了膠片顆粒。
新版整體的基調還是懸疑片偏冷、偏暗調的影像為主,但是我們可以將細節(jié)做得更豐富,讓畫質更細膩,更符合大家對商業(yè)片的預期。在膚色上,第一版由于強風格化的處理,基本上每場戲的膚色都會隨著光色差異有非常大的浮動。而新版,不僅前期會在化妝上刻意控制膚色,我們在后期也會根據(jù)每場戲的氣氛、每場戲的冷暖去調整膚色,這樣盡管膚色隨著環(huán)境做一些上下浮動,但總體上會保持一種生活在東南亞的、日曬特別充足的飽滿的膚色。
不同環(huán)境下人物膚色的處理
關于張老師和我的溝通方面,基本上每個項目的籌備階段,張老師都會給我一份文檔,關于他對影片的一些視覺構思。
例如《默殺》的色彩設計,其實有很多是根據(jù)場景劃分的。這版里增加的廢棄古堡的場景,夜戲主要使用的是道具蠟燭和紅傘制造的紅光。在警察局,因為用了綠色的玻璃,所以會有偏暖綠色的散射光。學校也是,張老師當時說學校是類似于植物園的感覺,它的植被會非常茂盛,會有種比較有生機的感覺,但是它又暗藏了一些骯臟的東西。類似的還有大禮堂里的金色玻璃的設計。這些場景的表現(xiàn),張老師都會通過前期的視覺構思來跟我探討,那么我們在做LUT的時候就會考慮到,哪些顏色是需要透出來的,以及某種關鍵的顏色在透過LUT后,我們看到的會是哪種傾向。
張穎:我跟唐強一直沿用這種工作方式,經(jīng)過這么多戲,逐漸化繁為簡,把LUT往通用性的方向做,也就是說,剛才我們雖然提到了有多個場景,它的主色調有不一樣的顏色表達,可是我們要具備兼容性和統(tǒng)一性,不能說我們換了個場景,片子就跑到了另外的調性上,所以說我們既要做出中間的差異,又要讓它歸納在整個片子統(tǒng)一的大影調里面。
唐強:其實我們每個片子LUT的數(shù)量都非常少。像《默殺》,我印象中就1個LUT。
張穎:我會用不同的色溫,去配合主LUT,根據(jù)每一場的需求做調整。
Q:這次《默殺》在拍攝,全片的素材量有多大?使用了哪種編碼記錄素材?為何使用這個編碼?
張穎:我也是第三次用CineAltaV了。我對CineAltaV的編碼是非常認可的,它的性價比特別高。前期的工作里,它給DIT拷貝素材節(jié)約了大量的時間。我覺得CineAltaV的這點就做得特別細。對于整個管理制作流程,包括制片成本,我覺得它做了很好的平衡,這都是很重要的。
這一次在編碼上,我沿用的還是X-OCN XT。在前期拍攝的時候,我覺得它對我來說非常的方便。而且我也不是那類特別追求K數(shù)(分辨率)的攝影師,另外我們在《默殺》的特效場面也不是特別的多,所以我一直沒有用到8K,而一般用的是6K、5.8K。我其實更多的時候調K數(shù)(裁切)是為了改變鏡頭的等效焦距,有時候是因為趕時間,有時候是鏡頭之間的焦段不夠用。我調整的K數(shù)其實不是為了K數(shù),而是為了畫面的調整。在X-OCN的壓縮比上,剛才我也提到了,即使分辨率這么大,它也做了非常好的平衡。
《默殺》拍攝現(xiàn)場
唐強:我讓負責技術的同事幫忙查了一下,全片CineAltaV的素材量有144TB,8000多條素材。
我對X-OCN編碼的印象也很不錯。因為對于后期而言,我們比較在意的是畫面在調色時的實時性。在做了一些調整之后,能不能實時播放。如果它解碼起來很費勁,或者說存儲壓力特別大的話,那我們需要預先把它解Bayer成別的編碼來用。
但是索尼X-OCN無論是體積還是解碼的流暢度,對后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我們一般回套完都不需要轉碼,直接在調色軟件里面用。作為一項基礎配置,它不會讓人意識到它的存在,不會因為技術問題來干擾到創(chuàng)作,體驗還是很好的。
Q:對于線性16bit量化,在增強電影的色彩層次和細節(jié)上,有哪些具體的體現(xiàn)?16bit與16檔寬容度在調色上帶來了哪些感受?對于CineAltaV 2的素材在調色上還有沒有別的印象深刻的地方?
張穎:我覺得像X-OCN的編碼,它對色彩信息、細節(jié),大反差時的亮度細節(jié)保留,可以做出很好的區(qū)分,我覺得這也是非常好的。結合前期的拍攝和后期的調色,它給我們的空間還是蠻大的,對于色彩校正,還有反差的調整,細節(jié)它全部都保留地非常好。
唐強:《默殺》里其實常常需要用到比較高的寬容度,有時幾乎把攝影機的寬容度用滿了。比如經(jīng)常會有從較暗的室內拍攝,帶到室外的角度。室外的近景人工做了下雨,也做了遮擋,但是遠景是大晴天。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需要在后期的時候,把遠處陽光的光區(qū)壓掉,壓成類似于陰雨天的亮度。這時候就特別考驗攝影機的寬容度。在這種情況下,將高光區(qū)域壓暗之后,CineAltaV 2的寬容度可以讓畫面的高光依然保留一些細節(jié),這樣它就會更像真實的陰雨天拍出來的畫面。
大光比環(huán)境下依然可以保留細節(jié)
我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有它在弱光環(huán)境下的暗部細節(jié)的豐富程度。我覺得這部分是得益于它的高感模式的噪點抑制和CMOS面積。雖然環(huán)境光很弱,但是整個畫面壓縮到2K之后,放在大銀幕上,細節(jié)還是非常豐富的,這其實給我們后期提供了很多選擇。哪怕在它的高感模式下,它的噪點被Push到直接看都沒法接受,但是在你進行降噪,再加一些顆粒后,會得到光線非常微妙的那種弱光畫面。這是我在其他攝影機上沒見過的。我覺得它也給了大家很多的安全感。
《默殺》的弱光暗調畫面
Q:您在使用CinealtaV 2時,如何平衡技術參數(shù)與創(chuàng)意表達,以確保最終作品忠實于您的藝術愿景?對您而言,哪些參數(shù)是會影響到您的創(chuàng)作表達的?
張穎:第一是分辨率。它可轉換,在我要高K數(shù)時,隨時可以滿足我的需求。另外是升格,比如在我需要一些高速拍攝的時候,我覺得它的那種絲滑感是非常好的。另外是曝光控制。《默殺》使用暗調曝光,所以很多時候在曝光控制上面,它可以與景深的需求互相輔助,來滿足整個電影的氛圍。另外寬容度也是一樣的,無論是在晚上還是白天,不管我采取什么樣的手段進行遮光,但總還是會有一些做不到的地方。我覺得我給到唐強的一些畫面是有問題的,可是唐強在后期調色的時候,他都能夠盡量幫我給壓回來。而且出來的畫面也不影響它的細膩度和色彩的還原,我覺得這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是攝影機的穩(wěn)定性。因為我們整個片子都在東南亞高熱的環(huán)境下拍攝,而且每天都有下雨,但CineAltaV 2還是很好地完成了工作。在這個非常惡劣的天氣下,在我印象里它好像沒有出現(xiàn)過過熱報警的問題,它很穩(wěn)定,也很安全。
《默殺》拍攝現(xiàn)場
Q:從第一代索尼CineAltaV到本片使用的CineAltaV 2,以及最新的索尼CineAltaB,您怎么看待索尼攝影機的創(chuàng)新和設備智能化、小型化的趨勢?
張穎:對我來說,索尼的機器越做越輕便,可選擇的型號也越來越多。我接下來的項目就會考慮這個問題,新片的主機是CineAltaV 2,但我也會用到FX3和CineAltaB。
這部新電影的主題講的是多媒介、自媒體時代的故事。我用了三種不同的鏡頭畫面去表現(xiàn)自媒體影像的視覺感受。我覺得這就是索尼的優(yōu)勢,機型非常豐富,相同的品牌,它的優(yōu)勢如雙原生感光度,低照,包括它的寬容度,都是一個系統(tǒng)的,很容易做搭配。它們能達到技術上的統(tǒng)一,這對我來說很重要。
在新片中我也會嘗試使用索尼攝影機的自動對焦、人臉識別的功能。這對于我前期拍攝來說非常有安全感,我不需要太顧及攝影機本身的體量,我可以把所有的精力都集中在我的創(chuàng)作上。
唐強:的確。我之前接觸過CineAltaB攝影機的素材,它與CineAltaV 2的素材感覺不到差異。這拓展了前期選擇的多樣性。
關于索尼電影攝影機系統(tǒng)
索尼電影攝影機系統(tǒng)
索尼一直致力于通過創(chuàng)新技術,忠實還原創(chuàng)作者的意圖。憑借在影視制作領域豐富的經(jīng)驗,索尼推出了豐富、高效的創(chuàng)意拍攝系統(tǒng),以滿足高質量電影創(chuàng)作的各種需求。索尼電影攝影機系統(tǒng)以CineAlta系列為核心,包含在影視制作行業(yè)廣受好評的數(shù)字電影攝影機CineAltaV,CineAltaV 2和CineAltaB。在紀錄片和電視劇創(chuàng)作中廣受歡迎的全畫幅電影攝影機FX9,全畫幅PTZ攝影機FR7,適合靈活創(chuàng)作的FX6,輕巧便攜的FX3以及年輕人的第一臺電影機FX30。CineAltaB為多元化影視創(chuàng)作而生,豐富了索尼電影攝影機系統(tǒng),賦予影視創(chuàng)作更多想象。此外,索尼提供高對比度和豐富色彩還原的Crystal LED黑彩晶屏幕以及虛擬制作工具套裝,改善制作流程,提升影視創(chuàng)作的自由度。
欲了解更多產(chǎn)品信息,敬請關注索尼電影攝影機系統(tǒng) (sonystyle.com.cn)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