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周先生說吳昌碩篆刻歷史長達一個多花甲,除了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外,他還發表了許多理論,如《刻印詩》。詩曰:“贗古之病不可藥,紛紛陳鄧追遺蹤。摩挲朝夕若有得,陳鄧外古仍無功。天下幾人學秦漢,但索形似成疲癃。我性疏闊類野鶴,不受束縛雕鐫中。"開頭幾句就已說出他對篆刻中存在的弊病和師古的態度等,是研究吳昌碩篆刻理論的珍貴資料。篆刻理論是吳昌碩實踐的升華,并在實踐中逐步完善。時至今日雖未見其篆刻理論的專著,但在印章邊款中時有發現,這些邊跋為我們直接或間接鑒定他的印章及書畫作品真偽提供了可靠依據。
從印章邊款可以看出吳昌碩對漢印發表議論較多。漢印中除有官、私印之分外,尚可分為鑄印、鑿印。吳昌碩在邊款中曾刻有“擬漢鑄印”:“仿漢印平實一路”:“撫擬漢印者,宜先從平實一路入手,庶無流弊矣”:“漢印中平實一派,未易著手,今試擬之”;“擬漢印之精鑄者,平實一路最易板滯,于板滯中求神意渾厚”等等。從中可以看出,吳昌碩治印多學漢代鑄印。這種印章的印文篆體多方正平直,布局亦較嚴謹,即使錯落縱橫,亦妙在不離規矩。他在學習漢印過程中,不僅注意到“從平實一路入手,庶無流弊”,也注意到“平實一路最易板滯,于板滯中求神意渾厚”。漢印有其獨特風格,向為后世篆刻者所取法,但真正能得其要領并非易事,對此吳昌碩于五十三歲時說:“漢印之最精者,神雋味永,渾穆之趣,有不可思議者,非工力深邃不易撫擬之。”
至于漢代鑿印吳昌碩也有借鑒,他在印章邊款中刻道“擬漢鑿印”;“漢人鑿印,堅樸一路,知此趣者,近唯錢耐青一人而已”。鑿印是直接在印坯上鐫金刻印文,成印較快,名曰“急就章”。此種印其文簡易有神,不加修飾,意到刀不到。刀法堅實樸拙,有天真活動之感,風格與鑄印不同。鑄印如同國畫中的工筆,而鑿印則類同寫意。吳昌碩到了晚年將鑄、鑿印熔為一爐,將鑄印之工易板滯,鑿印之快易草率的弊病摒棄,形成如同國畫中兼工帶寫的作品。
他在“平湖葛昌粉之章”印的邊款中刻道:“漢有鑄鑿名印,更有古拙而兼平實者。作此印余年已七十有一,老眼昏瞀,信手成之,自視此中意味介鑄鑿之間,猶作畫者之為工帶寫也。此非年少時銳意墓漢者所能臻此。甲寅七月,吳昌碩。”對于仿封泥,他在邊款中刻道“擬封泥之殘闕者”:“刀拙而鋒銳,貌古而神虛,學封泥宜守此二語”:“方勁處而無圓轉,古封泥時或見之,西泠一派實祖于此,茲擬其意,若能起丁、蔣而討論之,必曰吾道不孤”。封泥也叫“芝泥”“泥封”。中國古代公私簡牘大都寫在竹簡、木札上,封發時用繩捆縛,在繩端或交叉處封以黏土,上蓋印章,以防私拆。主要流行于秦、漢。對于仿秦詔版、權量,他在邊款中刻道:“秦詔、權量用筆險勁,奇氣橫溢,漢人之切玉印胎息于斯。”秦詔版文字由于是直筆刻鑿而成,所以一種剛勁有力、奇肆險峻、古樸自然的神態奔放在字里行間。權指秤錘,量指計量多少的器具,它們上面所刻的字體亦有詔版的特點。(未完待續)收藏書畫,就找“白石傳人”的齊白石書畫院,版權所有,現場創作,齊白石畫派,百年傳承,一脈相傳,只做真跡書畫,集聚眾家之長,現場創作,可根據藏家要求定制字畫,可合影!常年售收高端書畫,尋找合作高端書畫經紀人、合伙人、大區負責人,主要運作齊白石生前的同款畫畫毛筆、齊白石畫蝦專用宣紙、齊白石墨塊、齊白石自制顏料配方、齊白石畫工筆草蟲秘法、齊白石小女齊良芷藏父親齊白石書畫遺作真跡展及齊白石小女齊良芷自藏書畫名家專場拍賣、齊白石傳人、中國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致敬齊白石誕辰160周年重現齊白石筆下的微觀世界書畫展等項目,還有運作齊白石、張大千、吳昌碩、徐悲鴻、齊良芷、齊良遲、齊良末、齊秉頤、齊景山、齊秉正、齊展儀,齊慧娟、齊壽余、齊育文、齊麗霞、齊由來、齊佛來、齊水蓮、齊燕君、李可染、李苦禪、婁師白、郭秀儀、王森然、王雪濤、盧光照、王漱石、王天池、王文農,楊秀珍、湯發周等齊白石傳人價值百千萬以上的書畫、印章真跡作品,亦可接受NFT、數字藏品、元宇宙、、跨界品牌聯合,文化賦能資源整合等操作,歡迎有實力的網絡公司競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