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趙匡胤之前,“黃袍加身”的戲碼已經上演好幾遍了。
從后唐李嗣源被軍隊擁護,到義子李從珂所謂的“清君側”;
再到劉知遠因后晉出帝被契丹俘押北上,被軍隊勸進為帝;
而郭威也是在士兵的黃旗加身擁戴下取代后漢建立后周的。
趙匡胤的陳橋兵變就是對此前改朝換代軍事政變的效仿和升級。
郭威的澶州兵變,趙匡胤是目睹了全過程的,當你知道有這么大的歷史慣性后,等自己上臺后就會想方設法的打補丁,修bug。要加強中央集權,同時避免禁軍軍將的黃袍加身。
而這些辦法,其實早在周世宗郭榮手里就已經做了很多的補丁了,郭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加強中央集權和削弱地方軍閥的權力。
趙匡胤也算是郭榮一手帶出來的“好徒弟”了,就是郭榮萬萬沒想到是趙匡胤欺負了自家的孤兒寡母。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涉及四人的人事任免,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和張令鐸,酒宴上威逼利誘雙管齊下:
趙匡胤把二女兒嫁給了石守信的二兒子,把守了寡的妹妹嫁給了高懷德,王審琦的長子也娶了了趙匡胤的長女昭慶公主,趙匡胤弟弟趙光美娶了張令鐸的閨女。
趙匡胤兌現了承諾,也安撫了老弟兄,同時把禁軍大換血了。
我們從后來人的角度看,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真的能算得上是一種智慧嗎?
釋兵權確實加強了中央集權,也防止了兵變歷史重演,但是也造成了宋朝極度的重文輕武。
宋太祖第二次“杯酒釋兵權”,就將手握重兵的將軍與地方官吏的武將軍權予以剝奪,委以虛職,并改用文官帶軍,將軍權與財政大權全部集中到中央來了。
所以說為什么大宋有一股未老先衰的氣質,根源還是在趙匡胤這里,因為他太清楚五代的慣性了。
她也害怕自己趙宋天下被他人竊取,就索性放棄了精兵強將打天下的思路,一開始就走自廢武功的路子。
宋朝剛開國,不僅把將領和私兵做了切割,還在軍權的執行上也做了拆解,有統兵權就沒有動兵權,想要動個兵都要樞密院的虎符才行,而樞密院就在文官手里,你武官就是得聽命文官的!
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確實是徹底解決了禁軍將軍的造反,因為他自己就是禁軍將軍造反出來了,沒人比他更懂這個了。
但是這樣做的內耗也是巨大的,后期的冗兵冗官就成了宋朝積弊,因為“兵無常將,將不專兵”的更戍法,使得宋朝對外的作戰更是敗多勝少。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文人士大夫的大好時代,也就此到來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