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葉 故事/吳錦文
“真心奉勸大家,有時候別對親戚家的孩子太好!”
這不是要你變得冷酷無情,沒人情味,而是不要過度對那些孩子好,畢竟親戚一場,永遠不會真正交心的。
我的三姑就是個過來人,十幾二十年前,她對我們這一輩的孩子非常好,好到我們這一輩大概五六個孩子,都在她家好吃好喝白住過幾年。
她把我們當自己的孩子一樣親,沒有打罵也沒有偏心,但如今三姑60多歲了,卻沒幾個孩子記掛她的好。
我父親家里一共四兄妹,分別是大伯、二姑、三姑和我爸。
而在這四兄妹里,只有我三姑早年間發展最好。她讀書很厲害,讀了高中然后又去讀了中專,畢業后分配到了國企單位工作,最后又嫁給縣城本地的姑父,成了城里人。
在90年代初,三姑家的條件就很不錯了,家里有摩托車、電視機,還有冰箱等等一些特別先進的東西。
而我爸和大伯二姑,就一般般,沒讀什么書,然后都留在了農村。
大伯小學畢業,就回家耕田,二姑初中畢業,先是在家務農了幾年,但19歲時就嫁到了隔壁村,嫁的婆家不怎么好,也是一般般的農村家庭。
我爸還好,初中畢業,在老家耕了幾年田地,娶了我媽后,就搬去了鎮上謀生,我媽做豆腐賣,我爸開了個修單車鋪,日子相對比大伯二姑過得好點。
雖然三姑生活條件最好,比我們農村人要好很多倍,但她和姑父從沒嫌棄過我們這些親戚,反而一直出錢出力幫助我們。
就像30多年前,我爸結婚時,家里拿不出5000元的彩禮,爺奶就不太想讓我爸娶我媽,甚至那時候,我媽已經懷上了,爺奶都想不要了。
而三姑得知這種情況,二話不說,提著2千元現金給了我爸,沒寫借條也要求我爸還,最終才順利讓我爸娶了我媽。
換句話說,要不是三姑當年那2000元,可能我爸就結不了婚,我媽也生不下我。
我們一家搬去鎮上謀生時,三姑也不少資助我們。像我爸開修車鋪,她就資助了一千元,而那一千元也算是我爸的大部分啟動資金。
后來,逢年過節她回娘家來走親,對我們這群孩子,都會大方地發紅包,不管見沒見著都會給。
自打我有記憶以來,三姑是眾多親戚里給紅包給得最多的,年年沒斷過,紅包金額也沒低過,年年漲。
除了對我們家好,她對大伯、二姑家也很好,在生活上多少都有資助過。另外她對我們這輩的小孩,也付出過最多幫助和愛。
以前我們農村的初高中教學資源不咋地,為了讓我們這輩孩子能學得更好,很多家庭都會努力讓自家孩子去縣城讀初高中。
大伯家的堂哥堂姐,二姑家的兩個表哥,還有最小的我,都去城里讀過初中或高中。
那時候,我們雖然都在學校住宿,但周末學校是不能留宿的,全都得回家。而縣城離我們家很遠,有60多公里,坐班車不僅很久,而且有時候下課遲了點就會趕不上車,最后這車費也挺貴的。
因諸多不便,住在縣城的三姑家,就成了我們這群孩子周末的借宿之地。
三姑和三姑父也特別愿意,我們幾家人,還沒說要去她那借宿,她就直接開口說了,周末可以去她家,這樣不用我們來回折騰和費錢,更說家里人多熱鬧。
三姑家很大,是一座上下三層的商住樓,一樓是三間店鋪,上面兩層半是住房,有6間臥室,而他們家就只有一個女兒,家里的兩老又在其他更發達的兄弟家住,偶爾過年過節才會回來相聚。
所以,就算我們五個孩子同時去三姑家住,都不會擁擠。
在三姑家借宿最多的是大伯的兩個孩子,堂哥讀初高中借宿了6年,堂姐讀初中和中專借宿了5年。
接著是我二姑家的兩個表哥,一個是讀高中借宿3年,一個是讀初中加技校借宿4年半。
而我是借宿最少的,我高中才考去城里,加上我父母定居在鎮上,離縣城才35公里。因此除了學校拖堂,沒趕上班車,或者天氣不好,才會去三姑家借宿。
在三姑家借宿,他們夫妻倆對我們這些孩子,都是當親生的一樣,伙食也非常好,餐餐有肉有湯,飯菜都管飽。
我到現在還記得小表哥的一個笑話,那時小表哥說他在家也好,還是在學校也罷,吃一碗飯就飽了,而在三姑家吃,他吃兩碗飯都感覺沒吃夠。
當時我們幾個差不多年紀的同輩,都笑小表哥說,那是你喜歡吃肉,而三姑做的飯菜里肉多吧!
說實話,三姑在伙食上從沒虧待過我們,那肉的份量,就跟家里過節一樣,讓我們幾個借宿的孩子,特別有口福。
像我那愛吃肉的小表哥,明明放小長假或者寒暑假,有的是時間給我們回家,但他為了吃三姑家的好菜好肉,也要再多待一兩天才回。
三姑這么熱情招待我們,卻從來沒向我們的家長要過錢,我爸每次怕麻煩三姑,要我塞過好幾次伙食費給三姑,都被三姑給回絕了。
三姑對我們這么好,可隨著我們這些孩子長大后,我卻發現沒幾個記掛三姑好的。
我不是自夸,除了我,堂哥堂姐和兩個表哥都沒給過三姑什么回報,就連看望都很少。
比如現在混得還不錯的堂哥堂姐兩個,堂哥是讀了大學,在省城工作的,而堂姐中專畢業,在市區某街道衛生院當護士。而他們工作這十幾二十年來,都沒去過三姑家。
如果說他們都離家太遠,工作也忙,真沒時間來看望,可以理解,但他們既不來看望,這聯系和人情往來都很少。
過年過節也不曉得孝敬三姑一些紅包,或者叫人捎帶一些禮品過去。
二姑家的兩個表哥,也差不多,雖然沒有堂哥堂姐發展好,但他們如今也在縣城混得還可以的,大表哥在工廠當領班,小表哥夫妻倆自己開了燒臘店。
同時他們離三姑家的距離也不遠,最遠是大表哥,他在郊區工廠,相隔17公里,小表哥的店鋪近點,離三姑家也就八九公里,但他們卻很少去三姑家。
開店的小表哥,他讀書時吃過三姑家最多肉,如今他自己開燒臘店了,也沒見他送過幾只燒鵝給三姑吃
有一次我聽三姑家的女兒說,以前她和三姑特意跑老遠光顧小表哥的燒臘店,結果買了他們家半只燒鵝,花了208元,算是大單了。
可小表哥夫妻倆也不曉得抹個零,200元算,或者送點其他燒臘孝敬三姑。
并且小表哥好幾年沒見三姑了,也不關心下三姑的身體和生活,張口就是推銷,說如果吃得好,一定要幫他們家的燒臘多宣傳.
什么親朋好友,鄰里街坊都可以來,還說他們可以加微信在線點,滿多少可以送上門……
吧啦吧啦一堆,全是推銷的話。
我也很少去看三姑,因為我去省城讀大學,又留在當地工作,見父母的時間都很少,除了過年或者家里過立秋會回去,其他時候都是忙于工作。
但我對三姑卻沒有那么冷漠,每當過年過節給父母寄東西或打錢時,我都會叫父母幫忙給三姑送點過去。
這兩年,我工作輕松了點,回家次數多了,我也會在路過縣城的時候,順路去看看三姑。
我不敢說自己就是最有用的孩子,但說句心里話,有時候我真替三姑感到很不值。
過去她對我們這一輩孩子那么好,可我們長大了,她老了,卻沒得到我們多少回報和感恩。
雖然三姑夫妻倆從不會計較這些,有時候我會很自責地去抱怨這種事,她都會說,沒事,各自過得好就行。
但我知道,這都是三姑很無奈的話,在她心里應該是挺心寒的。
尤其是現在表姐嫁人了,家里常年就夫妻倆生活,在這種比較孤獨的時候,誰不想身邊有這幾個年輕人來看望和陪伴!
所以,奉勸大家還是別對親戚家的孩子太好,對那些孩子太好,就像開盲盒,你為他們付出那么多愛,可他們卻不一定會回饋你這份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