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業內最熱的話題一定是“房屋養老金”。如今,養老金已不只適用于人,房子也有養老金了……
01 房屋養老金來了
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住建部表示,研究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構建全生命周期房屋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目前,已有上海、北京、廣州、深圳、杭州、南京、蘇州、成都、重慶、武漢、天津、青島、長沙、鄭州、西安、沈陽、合肥、福州、廈門、濟南、寧波、無錫等22個城市正在試點。
何為房屋養老金?房屋養老金通常指的是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住宅專項維修資金是用于房屋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保修期滿后的維修、更新和改造的資金。由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組成。
消息一出,引起社會熱議。對于廣大業主,最關心的無非是:錢從哪來?需要自掏腰包嗎?
對此,住建部相關司局負責人權威解讀房屋養老金,其表示,房屋養老金由個人賬戶和公共賬戶兩部分組成。個人賬戶就是業主交存的住宅專項維修資金,交存按現行規定執行。公共賬戶按照“取之于房、用之于房”“不增加個人負擔、不減損個人權益”的原則,由政府負責建立,從試點城市看,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財政補一點、土地出讓金歸集一些等方式籌集,目的是建立穩定的房屋安全管理資金渠道,不需要居民額外繳費,不會增加個人負擔。
02 房子也面臨“養老難”
事實上,房屋養老金并非近期才提出。在2022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自建房安全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就提出“建立房屋體檢、房屋養老金、房屋保險制度”。今年3月,住房城鄉建設部等15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經營性自建房安全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積極探索創新房屋安全管理方式方法,開展房屋定期體檢、房屋養老金和房屋質量保險試點。
從提出到試點,不過兩年多的時間,為何要如此著急推進這件事情?
據住建部數據,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城鎮既有房屋中建成年份超過30年的接近20%,這意味著這些房屋將進入設計使用年限的中后期;而到2024年前后,預計將有近80%的房屋進入此階段。
這代表到時候市面上大部分的房子將步入“中老年”時期,需要維護、改造的老舊房屋占比快速提升,房屋“養老”將成為比較棘手的難題……
如此快速推進相關政策的落實,既是常理之中也是未雨綢繆。
03 專家觀點
廣東房協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員李宇嘉:“
房屋養老金制度將由個人與公共賬戶構成,其中個人賬戶屬于個人,由業主決定如何支配,用于業主共用的部分、共用設施。而公共賬戶資金來源于多渠道籌集,如財政補貼、土地出讓金、公積金增值收益等,公共賬戶資金,則主要是用于房屋安全管理。
房屋安全管理,即房屋體檢和保險等支出。一方面,通過體檢看病發現問題,需要個人賬戶支出;如果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設施出了問題,需要大修大補,那就按照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規定,提取和使用;如果存在安全隱患,比如可能因自然災害、非人為原因導致結構安全、消防安全事件發生,那就需用保險。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智庫常務副主席、華南城市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姚育賓:“
參照國外的經驗來看,房屋養老金政策的推出,對房地產市場,特別是一手房和二手房交易影響深遠,同時,有利于租房市場。
從短期來看,可能會出現新房、二手買賣進入觀望狀態,而租房增多情況。事實上,任何新舉措出臺后,市場都需要消化時間,尤其是房地產這種大額交易,會更加謹慎。因此,預計短時間內,買家和賣方都會處于心理博弈期,等到市場走向明朗之后才會推動成交。相比較而言,樓齡較老的二手房,轉手難度近期會增加,二手購買力可能會轉向新房。另外,部分購房買家會切換成租房群體,采用以租替售的模式。
從長遠來看,房屋養老金有助于提升房屋的維護和修繕水平,提高房屋的居住品質和使用壽命,從而可能提升房屋市場價值。
中指研究院市場研究總監陳文靜:“
當前僅依靠住宅專項維修資金已經難以滿足小區維護改造需求,亟須增量資金入場。房屋養老金制度的建立則將為房屋體檢、房屋保險提供重要資金支持。至于公共賬戶的資金來源,按一定比例計提項目土地出讓金、維修資金的增值收益、財政補貼、創設配套金融產品等或是重要探索方向。
(封面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告知立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