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規自局發布一則寶中的土地拍賣公告,是今年深圳第二次賣地。信息量比較大,顯示出政府在繼續放寬房地產政策。但我認為有必要提出一點,此舉可能會導致市場不公平競爭,開發商需要提前做好應對。
地塊基本信息,位置在寶安中心區金科路∩裕安路,已經開盤的中鐵閱臻府旁邊,兩者完全共享同樣配套。地段上很大的競爭優勢是區域純粹的“寶中”光環,加上家門口讀書的學校BUFF,海韻+新安都在旁邊。
地塊本身占地小1萬平米,和越秀瑞樾府一樣規模,建面5.4萬平米,容積率≤5.4,限高150米,是個純住宅盤,只配了2000平米的底商。和中鐵閱臻府(占地約1.52萬平米,建面約8.2萬平米)比起來,容積率一樣,規模小一些。
但最重要的,是土地出讓條件設計的不同,這些也是釋放信息量巨大的地方。
第一次取消了最高限價要求,意味著開發商在未來賣樓時可以隨行就市“自由定價”(既可向上也可向下);沒有任何公配需要建設和無償移交,意味著開發商的成本可以減省,社區也更加純粹,往外賣的時候話術更有底氣;沒有9070戶型政策的要求,意味著開發商在產品設計上可以有更靈活的空間;沒有像中鐵閱臻府那樣要求有一半現售,意味著開發商能夠提前回籠資金,財務成本可以降低;要求“交房即發證”,意味著業主可以早1年左右的時間拿到房產證,能夠提高對買家的吸引力……
我的解讀是如下幾點:
第一,這釋放了深圳在繼續放寬房地產政策的信號。放寬的力度不算重磅,因為市場期待的是全面解除限購、限售等等政策,但也是往前進了一步。給到開發商更多的自由空間,在產品設計上、價格上,開發商的自由度都比以前為高,并且在財務靈活度上也沒有制造障礙……這是很重要的開始。以今時今日的市場情勢而言,房地產政策的放寬,深圳需要繼續貫徹小平精神,步子要更大一些。
第二,釋放深圳在繼續呼應市場賣寶地的信號。這個我在先前的文章里談到了《》,深圳這兩年的做法非常棒。市場不好,土地錯配,政策方最終還是糾錯了。這兩年從北站、寶中、超總、后海拿出來了很多壓箱底的寶地,通過更改法圖,把更多好地段的、原本容積率巨高的商辦用地調整為容積率較低的住宅用地——比如這一塊,原本法圖是商業,容積率為8.0,現在調為R2,容積率5.4。預計這塊地之后,深圳還會把后海那兩塊寶地拿出來賣。拿出來好地,才更能夠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升居住品質。
第三,限價放開是雙刃劍。這塊地這樣的設計,賬很好算,因為沒有啥隱性成本。起價20.8億,樓面價38519元/平米,參考中鐵閱臻府去年此時的拍地,最終實現價格是34.06億元+3.55萬平米現房銷售面積,樓面價是41385元/平米。1年過去,好的地方在于,這塊地沒有要求一半的面積現售,可以提前2年回籠資金——閱臻府現售部分要拖到2026年才能賣,壞的地方在于這1年深圳真實房價繼續跌了2成左右——閱臻府限價8.86萬/平米,但備案價只有8.6萬/平米,而再加上開盤折扣均價只有8.33萬/平米,比限價少了5000多/平米,說明了限價“太高了”。而且,開盤去化也大約只有3成。那么,對開發商而言,這會成為他出價的基礎,即意味著他的心態會很保守,會顯著低于中鐵閱臻府、越秀瑞樾府的實現價格。我認為,基于起拍價的地售比就沖到了接近50%,這個起拍價設計的太高了,原來有限價你最多只能向下調整15%,限價放開后開發商到時候可以隨行就市,真的有可能大幅開低。
第四,會引發不公平競爭的質疑。鑒于這個政策放寬只是針對一塊地,我看完,第一反應是:中鐵閱臻府大概率要當冤大頭了。不但是一半要現售,而且人家價格還很有可能便宜不少——熊市的時候,往下殺價是可以很兇猛的。尤其是到2026年市場如果還是不好,那現售部分就更麻煩。還有一點,這塊地是深圳建筑新規之后的第一塊地,它的贈送面積空間當然也更大。但這樣就會引發一個問題:如果針對每一塊地的政策都不一樣,會否引發市場不公平競爭?我認為是會的。雖說每一塊地都有自己的特性,但那應該只限于土地條件的范圍,針對市場的政策不能不一致,這是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市場競爭要公平,便需要統一的準入規則?,F在,往小里說,這相鄰的兩塊地,一塊地要求現售,另一塊地不要求,一塊地限價,最低只能8.5折賣,隔1年后賣新地,什么都不要求,這會讓前面的項目非常難堪。往大里說,市場上其它新盤都要遵守“限價+85折”調整的要求,但新賣的地塊不要求,也會造成同樣的結果。政策放寬是正確的事,但是都應該是一視同仁的,不能夠區別對待。
第五,最受益者是政府賣地。我個人是不贊同賣地這么賣的。以前其實也很少這么干,具體是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我們只接著上面說這個結果,它的出讓條件這么設計,每一塊地都不一樣,說到底最受益的一定是政府自身。它是土地的唯一、壟斷供應商,如果它想更好的把地賣出去,并且實現一個好價格,那么理論上它可以隨意的設計每一塊地的出讓條件。去年深圳賣了14塊地(出讓金312.47億),今年只賣了1塊(出讓金51.79億,這是第二塊),說明了什么?1)之前的土地出讓“兩集中”已經流產了,都沒有人買地了還集中個錘子;2)深圳會很缺錢,往年深圳正常年份的土地收入都是在1500億左右(土地出讓+土地整備)。賣地對于城市的今天和未來,一定是更加重要的。從這個角度,政府賣地設計規則,很可能會產生一種結果:每一次賣地都會把之前買地的開發商變成“對手盤”。
這是值得注意的,我個人還是重申原來的期待:深圳最好還是盡快全面一刀切的解除掉所有的限制政策,讓市場快速完成調整,重新出發。鈍刀子割肉,實際上就是計劃經濟了,割到最后割得大家都喪了,沒有一個開發商愿意買地。
要買房,買對房,或賣房,賣對房,加微信號budao2000私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