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周先生說吳昌碩除擅長篆書,尤精石鼓文外,尚工楷書。吳昌碩的楷書有三個主要特點:一是所書楷書多為小楷,二是楷書面貌有館閣體、鐘繇體和魏碑,三是楷書多見于早、中期。
▲吳昌碩20多歲小楷作品《楷書賦得市散漁翁醉》·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就目前所見資料得知,吳昌碩在二十多歲至五十多歲時常有小楷作品,在二十歲左右的楷書多館閣體韻味,《楷書賦得市散漁翁醉》(圖八八)即屬此類。館閣體系指明清兩代的烏黑、大小一律、方正、光潔的官場書體,此種書體呆板無個性,拘謹勻圓,程式甚嚴,翰林院中之官僚擅長此體,科場取士亦以此來要求應試者。作為秀才的吳昌碩,尤其是參加了兩次考試,寫館閣體也在情理之中。《楷書賦得市散漁翁醉》的字體雖工整,但帶有稚氣,尚不成熟。
▲吳昌碩31歲小楷作品《楷書鄣吳村義冢碑》·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吳昌碩曾說“學鐘太傅二十余年”,他三十一歲寫的《楷書鄣吳村義冢碑》(圖八九)已能看出鐘繇的身影。鐘繇(151-230)為三國魏國人。封定陵侯,遷太傅,謚成侯,其書學曹喜、蔡邕、劉德升等人。他的書法筆畫清勁,瘦而腴,剛而柔,行筆不緊不慢,嫻靜溫雅。結體端和茂密,氣息流通,意蘊空靈。《楷書鄣吳村義冢碑》的字體已見功力,遒勁挺拔。大概是該文屬碑文,故此吳昌碩在書寫時將魏碑糅于鐘繇體之中,使字體更為剛健。
▲吳昌碩31歲小楷作品《楷書詩稿》·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吳昌碩約四十二歲作的《楷書元蓋寓廬偶存》(圖九一)就是師法鐘繇的代表作其字體近似鐘繇的《昨疏還示帖》。《楷書元蓋寓廬偶存》的字體清秀娟美,功力深厚,楷書《楷書詩稿》(圖九O)、《楷書缶廬題畫詩》(圖九二)亦屬此類。
▲吳昌碩60歲《楷書缶廬題畫詩》·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除《楷書鄣吳村義冢碑》的字體參有魏碑體外,他三十三歲所書《臨石鼓三十二字》的落款“曉坡尊兄大人屬,臨石鼓三十二字,丙子(公元1876年)冬日蒼石俊”(圖一〇九)即是魏碑體。
另外,他三十五歲作的篆書《篆書司馬七言對聯》(圖七三)的落款“光緒四年春正月,吳俊”亦為魏碑體。魏碑系指元魏(包括北魏、東魏、西魏)碑志造像等刻石文字,北朝書法水平以北魏為高,正書風格多樣,有樸拙尚存隸意的,有奇肆險峻的,也有舒暢流利、開隋唐楷法先河的。清代中期提倡魏碑書法,吳昌碩出生在清代末期,亦當受其影響,學習魏碑對他后來習石鼓文不無幫助。吳昌碩書魏碑書體僅見于早期作品中,到四五十歲時雖有小楷作品,但行書作品已逐漸多了起來。(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