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fā)周先生說就目前所見吳昌碩中晚年常將蘆橘入畫,其中尤以晚年居多。由于吳昌碩晚年聲名顯赫,故贗品也隨之漸多,經(jīng)鑒定吳昌碩《蘆橘夏熟圖》(圖七一)就是一件較有水平的贗品。
▲仿吳昌碩作品《蘆橘夏熟圖》·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fā)周供圖
鑒定一幅書畫作品的基本程序是一字、二畫、三印章,字指題字,最主要的是名款:畫指繪畫,包括布局、筆墨等:印章指書畫用印,包括人名印和閑文印。因為模仿某人字體比繪畫難度要大,所以將鑒定題字放在首位。
▲仿吳昌碩作品《蘆橘夏熟圖》局部·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fā)周供圖
(1)題字
吳昌碩《蘆橘夏熟圖》題有:“蘆橘夏熟。庚申秋仲,偶學(xué)李晴江筆意,形似而神味不及,奈何!吳昌碩年七十七。”根據(jù)題字就可基本斷定該圖為贗品,并可進一步推測該圖屬有本作偽,因為題字的位置、行氣等均有吳昌碩的特點。盡管贗品所題字體頗有吳昌碩風(fēng)貌,但字形疏松,字體輕浮,是功力不及所致。吳昌碩的書法是經(jīng)歷了師鐘繇、王覺斯、石鼓文、隸書等過程,最終形成了“昌碩體”,內(nèi)涵豐富,風(fēng)格獨特,蒼勁道韌,力透紙背。贗品中的“學(xué)”、“及”、“年”等字距“昌碩體”相去甚遠,破綻甚多。
▲仿吳昌碩作品《蘆橘夏熟圖》局部·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fā)周供圖
(2)繪畫
該圖之所以被視為有本作偽,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繪畫布局也基本符合吳昌碩的特點。在用筆方面可以看出作偽者有些繪畫水平,但仍與吳昌碩有較大差距。吳昌碩作畫如寫字,行筆辛辣蒼虬,氤處顯淋漓,飛白處見精神。贗品則用筆呆板,行筆乏力,無渾厚的感覺。在用色方面,吳昌碩雖喜設(shè)色,但艷而不俗。他作畫使用純一種顏色時極少,總是將藤黃加點赭石,或赭石融于黑墨,這更能給人一種舒服、協(xié)調(diào)的感覺。而贗品雖注意到這一點,但仍有顧此失彼之處。該贗品因系印刷品,故無法對印章進行準(zhǔn)確分析。由于題字、繪畫已鑒定為偽作,印章即使是吳昌碩所用也于事無補了。(未完待續(xù))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