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為仝麟閣的資深讀者: 點擊上方「麟閣經略」→右上角菜單欄→設為星標,其他平臺讀者請關注公眾號“麟閣經略”
看清財富流動的趨勢,人口流動是個很好的視角
最近在和做投資的朋友們探討一個觀點,這個世界上人口流動有沒有一個趨勢?人口流入是否帶來了財富增長?
據我觀察,并以宏觀數據作為佐證,全球人口流動主要有三個趨勢,具體可以歸納為:
中東、北非、東歐(主要是烏克蘭和俄羅斯)人口流向歐盟(主要是西歐發達國家)。
中美洲、南美洲人口流向美國。
印度、巴基斯坦、非洲國家流向英國。
和多數人刻板印象不同的是,生育率長期低于人口更替標準的發達國家,其實近幾年人口一直在增長。我們看組數據:
其中,英國的生育率為1.56、美國1.66、德國則為1.5左右。均遠低于人口更替的標準線2.1。
那么人口增長是怎么來的呢?答案就是上述地區的移民流入。其實這種現象很正常, 因為歷史早已驗證高度發達的城市化一定會帶來生育率的下降。
只是中國剛進入這個拐點,而日本韓國則拒絕接受文化背景差異較大的移民,為此不得不犧牲經濟和社會活力,但日本其實已經開始在移民管控上有所松動。
外來移民進入本國工作,首先創造的是對住房的需求。因此我們可以看到, 美國和英國的資產價格和房租在過去30年持續增長,成為全球最穩定的市場之一。
這里不舉例德國,因為德國實行強管控的房地產政策來抑制房價,但德國企業利潤的增長也是顯而易見的。
因此,人口流動確實代表了財富流動的方向,這也符合我們的常識認知: 人們希望去的地方不一定是天堂,但人們想要逃離的地方,一定是地獄。
但凡事都有代價,外來人口的流入確實可以提供人口紅利和經濟增長,同時也帶來了文化沖突和犯罪問題。
相對而言, 歐洲社會的中東穆斯林移民犯罪率較低,但文化沖突較大。而美國社會的美洲移民文化相近,但犯罪率較高 ,毒品、槍支暴力和拉丁裔移民直接相關。
相對而言,我認為 英國移民是最優質的 ,印巴裔雖然衛生習慣較差,但作為前殖民地,語言和文化相似度最高,另外,犯罪率也極低。
在倫敦大約有50萬以上印度人,而這些人的犯罪率是所有移民里面最低的。我在倫敦和這些印度人接觸很有意思,他們和華裔其實有點相似。
最相似的地方就是特別能卷,比如我晚上想吃個夜宵、或者睡不著想去24小時健身房練練肌肉,大家猜誰的店在營業?沒錯,就是印度人開的。
而且印度人也特別能卷價格,在本地超市賣三四鎊的草莓,在印度水果攤就賣1鎊,我是草莓大戶,第一次在歐洲見到這么便宜的草莓,還不敢相信問了幾遍。
但印度人和華裔不同點在于, 印度人更團結、更有政治意識,所以每到選舉季,印度人的存在感極高,導致本地人不敢歧視印度人。
華裔更原子化,多數人只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政治生活毫無興趣。這也是為什么印度人在英國政壇影響力如此之大。
美國沒出過墨西哥總統、西歐國家沒出過穆斯林總理。但是印度人能在英國當首相,這足以說明印度裔在英國融入度遠比其他兩個群體高得多。
這也是我為什么看好英國資產的原因, 相比歐洲,英國經濟活力更強、自由度更高(尤其是倫敦),相比美國,英國的社會更穩定、移民更優質。
明天,我將在北京時間晚上七點半,在倫敦做一場直播,給大家看看倫敦家長們最喜歡的養娃寶地、看看倫敦的中產和富人的社區、房子是什么環境、資產前景如何。對海外房子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下方預約:
關于作者
仝麟閣,前財經記者,發表文章累計超過300萬字。千萬級報道作者,網易年度影響力創作者。研究領域為政治、歷史、經濟和社會問題,在多家咨詢和教育機構任兼職講師,現居奧地利。
(我的小號,歡迎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