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白石傳人、齊良芷弟子、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國家注冊一級書畫鑒定師-湯發周先生說一個畫家成名之后,求畫者絡繹不絕,畫債堆積如山。為了滿足眾多求購者的要求,只憑畫家兩只手是難以應付的,加之其他諸多因素,畫家就要請他人代筆。作為著名畫家的吳昌碩亦如此,他也有請朋友、學生代他作畫之事。吳昌碩認為作畫是隨興所致,不受拘束。凡遇有一稿需畫多遍的,吳昌碩就請他人代畫。代筆是繪畫作偽的特殊形式,盡管這種作品是在畫家授意之下所為,但畢竟不是出自畫家之手,所以歸根到底屬贗品。繪畫代筆又不同于書法代筆,書法代筆一般連署款均為代筆,書家只是鈐蓋印章而已,可以說是徹頭徹尾的贗品。而繪畫代筆一般是由他人作畫,畫家親自題款,于是形成了半真半假的作品。為吳昌碩代為作畫的主要有趙云壑、王一享等。
▲吳昌碩作品《寶盤紅玉》·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趙云壑,初名龍,自三十歲拜吳昌碩為師后改名起。他字子云,別號云壑、鐵漢。生于1874年,卒于1955年,江蘇蘇州人。關于趙云壑為吳昌碩代筆一事,不僅見于文字,就連吳昌碩本人也不隱諱。禇德彝在題《時人名畫集·吳昌碩趙云壑合冊》時寫道:“缶廬先生以書畫鳴于時,名聲海內外,趙云壑為先生高足弟子,書畫得缶翁之真傳,山水、花卉無不工妙絕倫,置之癖斯堂畫笥中幾不能辨。"鄭逸梅在《小陽秋》中明確提道:“昌碩晚年,倦于斯道,外間來求,輒囑子云代為,子云信手點染,無不如意,更以余力作草隸山水,得鄭谷口及石濤遺意,昌碩見之,自嘆弗如。”
▲吳昌碩作品《老少年》·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王震,字一亭,別署白龍山人,生于1867年,卒于1938年,浙江吳興人。工書、畫,花果、鳥獸、人物、佛像,無所不能。王震與吳昌碩相友善,關系似在師友之間。丁羲元在《吳昌碩畫真偽談》中寫道:“晚年之小像,則出自王一亭之手筆。”“如指明要吳昌碩之'山水、古佛’之類,而恰恰吳昌碩平素少有此作,不得已也就請王一亭代筆,畫成后由吳昌碩題詩落款,這類作品多在晚年,且數量不少。”“事實上,現存吳昌碩山水之作,也有王一亭的代筆。但筆意疏簡,王一亭用筆較率直,且用硬毫,因此筆畫硬而開叉,而吳昌碩用筆渾厚,喜用羊毫(且筆根開通),運筆沉穩,故王趨于巧,而吳長于拙,因此可作區別。”
▲吳昌碩作品《歲朝清供圖》·中國齊白石書畫院展覽·少白公子湯發周供圖
另外,吳昌碩之子吳涵無論是書風還是畫風極似其父,若由他代筆作畫也難以辨識。王個簃(圖六八)畫風亦極似吳昌碩。王個簃(1897-1988),名賢,字啟之,別號個簃,江蘇海門人。1920年入吳昌碩門下,1928年與王一亭、張大千等出訪日本。曾任教于上海美術專門學校等院校,歷任上海中國畫院副院長、西泠印社副社長等職。擅書畫、篆刻、詩詞,以篆籀之筆入畫,用筆渾厚剛健,瀟灑道勁。(未完待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